插队,是一件小事
普通人的恶,其实不可怕;插队不是杀人放火

5月1号,动物园半日游
“五一快乐“
5月1号干什么
我是怎么来的马特市?失忆啦一,4月的最后一天,我说,“明天是31号吧。” 妻子用看白痴的目光盯着我,说,“4月有31天?” “可不是嘛,一看,1,3,5,7,8,10,腊(12月),31 天永不差。” “我靠,没有 4 啊。” 坏消息是明天就是 51,还没计划好要玩啥。

要放假了
一,中午看了场球赛。说“看”有些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现场直播或者转播,只是虎扑的文字直播而已。文字本来就不太容易描述瞬息万变的赛场形式,更何况这是10个人参与的篮球运动(算上本场戏份略多的裁判,那得有13个人),每个人做什么动作,其他人做什么反应,看视频是可以迅速获取的信息,文字...
一次不成功的 demo
引子上周末给项目组成员 demo 站内搜索,结果反响不大好。会后反思,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我和同事们对于什么才是“站内搜索“的重点,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我:搜索无障碍,数据准确即时。同事们:UI, UI,UI。我 demo 的是数据层面的进度,而同事们期待的是 UI 层面的进度。
花园被锁以后
1. 几个礼拜之前,我陪着小儿子在阳台看风景。阳台外面能看到小区里唯二的一个小花园,此时已经冬末春初,依照往年的回忆,花园里的花草相比已经开始萌发嫩绿的新芽了。我问儿子,要不要去花园里玩玩。他满脸委屈,“花园锁起来了。” 我带着他来到,穿鞋,戴口罩,想了想,又把口罩摘下来。
开车游渭南 (2)
阳光好,时光好,照片自然好。
开车游渭南 (1)
回家逛了很多地方,原打算简单写写,没想到越写越多,写了好几天。先发第一部分吧。
回家小记
1. 1月13号中午的高铁,从上海虹桥到渭南北,历时 7 个小时。晚上 7 点半,列车抵达渭南北站。我早早准备好了行李,站在了靠近车厢出口的地方。渭南是倒数第二站,车上乘客已经很少了。离开温暖的车厢,瞬间打了好几个寒战,渭南真的太冷了。身边有人在惊呼“下雪了”,我抬起头望着远处的天空,似乎的确有雪花飘落来。
每一次的陪伴都很重要
1.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到了过年。他前几年离婚了,又谈了朋友,我就问,过年是否打算回渭南老家。朋友说,打算在深圳过年。我有点疑惑,他又接着解释,大意是,若是在老家过年,少不得亲戚长辈各种“询问”,还不如在深圳清净。至于询问什么,不言自明。30 来岁的人,长子,离异,在满脑子“传宗接代”思想的长辈眼里,无异于离经叛道。
最糟糕的时代
我是悲观的。然而却也不绝望。
再见了,家
和孩子读绘本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小熊一家准备搬走,离开之前,小熊说忘记了东西。于是他们回到空房子里寻找,回忆,然后小熊发现,忘记的东西是告别。于是他们与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院子,一一告别。这个故事很简单,孩子也看的漫不经心,远不如对于恐龙啊,太空啊,一类的书时那般热情高涨。
搞技术为什么难
我发现一个特别反直觉的事情,当我认真做事的时候,总是又得罪人,又亏钱(年终奖没了)。反而,当我做事马马虎虎,整天搞七搞八(参加些莫名其妙的活动),反而又得老板青睐,又赚大钱(迄今为止最大一笔年终奖)。简单的说,当我表现的像个精益求精的工程师的时候,大家都不喜欢我;当我表现的像个职...
想换工作了
晚饭后去做了核酸。其实本是不必做的。我这两天打算在家办公,在家办公就不必做核酸。无奈老板消息过来,希望这个礼拜多去公司几天,为了饭碗,只能照做。但是终归是不太情愿的。总公司已经开放远程办公,但是上海这边的办公室依旧是遮遮掩掩,明着问,答案是可以远程。
核酸元年;战斗战斗;今天的核酸检测员有点认真
核酸检测风波
(最近的文章好像都是写核酸检测的,魔怔了) 回到媳妇老家,高邮乡下,早就听说要三天两检。不过这次铁杆忠臣岳父大人不在家,没人给村干部打报告,所以只要媳妇一个人去做就好了。我骑上岳母的小电炉,后座载着媳妇,专门挑没有汽车的小路走。大路上汽车多,电动车更多,而且速度飞快,不断地有大爷大妈风驰电掣般从两侧驶过。
无尽的核酸检测
Photo by Isaac Quesada on Unsplash封面图片 Photo by Isaac Quesada on Unsplash (一) 渭南的核酸检测总是开始的特别早。天蒙蒙亮,就听见巨大的广播声在小区里四处响起。过了好一会,声音越来越近,透过窗户,才看见一辆电动车慢悠悠的骑过来。

沟通并不是必要的
最近半年公司在开发一个新项目,人手少,工期紧,大家压力都很大。因为项目比较复杂,现成可供参考的资料又少,常常需要大量的会议来同步知识,而这占用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时间,让工期的紧迫现状雪上加霜。(一) 我在项目组的角色介于开发和技术管理两者之间,常常需要和各种角色打交道。
困在渭南的日子
今天原本是返回上海的日子。孩子要上学,我要换身份证(渭南换领居然要60工作日,而且必须本人领取,无力吐槽),金鱼饿了一个礼拜。早早买了今早的车票,然而疫情来的毫无征兆,18号小区封闭,接下来连续核酸。昨天接到的消息是封控更加严格,于是无奈的退掉车票。
烂尾楼
最近全国各地都在闹烂尾楼,我看了很多报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少。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带着被褥在开发商楼前打地铺,说是借了十几万给孙子买的婚房,房子下不来,孙媳妇都跑了,自己儿子气病了,孙子还要上班,只能自己老两口来这里求人家。拍视频的问,过年回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