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爱智慧
野兽爱智慧

阅读·实修·转化

内地版胡因梦自传删节部分

野兽按:虽然天涯博客算是国内尺度最松的博客网站了,但是还是有不少文章发布后被隐藏。自2006年2月22日受李国盛邀请,要天涯开办【陈寿文专栏】,至今已经十四年了。不过自从2013年有了微信公号【心灵自由】之后,就很少使用这个博客,只是偶尔想起会去那里发一篇微信公号发布不了的文章。刚才看了一下数据。

  • 访问:36511810 次
  • 日志: 1400篇
  • 评论: 5163 个
  • 留言: 76 个
  • 建站时间: 2006-2-22

后台总共有74篇文章被隐藏。今天开始,把这74篇翻出来。站友们,我又要开始刷屏了。

15.内地版胡因梦自传删节部分

作者:陈寿文 提交日期:2009-5-24 18:46:00 | 分类:读书 | 访问量:1906

内地版胡因梦自传删节部分

野兽按:在书友天辰处借到台版胡因梦自传《死亡与童女之舞》(圆神出版社,1999年7月初版,1999年7月二刷,300元),他能买到此书也是机缘巧合。他先在网上看到台北某二手书市场有该书出售,然后让淘宝网上贩卖台版书的人去该处购得此书,再转售给他。

2006年初读内地版胡因梦自传(2006年8月一版,东方出版中心,28元),以为是全本,只因该书没有任何一字说明内地版是删节版,后听读过台版的书友说起,才知道此事。翘首以待之后,在五月终于得见真面目。除了删除两章,将台版的18章变为16章以外,在剩下的16章也有一些删节。为了解除内地书友的遗憾,我决定将内地版删节书录,放到网上分享,书友们可以补齐,一直以为能享用完整的信息,阅读未删节版的海外图书,也是人生应享有的福利之一。人们常说,中国为何出不了文化巨人,我以为,信息、知识和智慧无法自由地流动是一大肇因。试问只能接触不完整的信息的人,能不偏听则暗呢?

内地版p133 .删除文字位置:(“李敖除了有“寒冷恐惧症”之外,还有“绿帽恐惧症”)之前:

我最近读他的回忆录,其中一段写到他就读北京新鲜胡同小学的事:“二年级一天上课的时候,我坐在教室左后角的最后一个位子上,突然全身似为鬼迷,神智清楚,可是不能动弹,好一阵子才过去,至今记忆犹新。三十年后,我睡在警总军法处地板上,半夜突醒,又有此现象,我知道这是一种梦靥(nightmare)经验而已。我生平不信怪力乱神,但新鲜胡同小学的许多教室倒颇有一股阴气,有时令人发毛。”

从上述这段文字,回想他当年的“寒冷恐惧”,令我不禁怀疑,他根本是灵学和超心理学中所说的“灵媒体质”。也就是说他先天是个极度敏感的中介体,一般的男人敏感度低,很难感应到无形的能量,只可惜他的科学程度还停留在“五四”时代“赛先生”的阶段,否则他对自己的敏感和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可能以截然不同的神秘主义的观点加以转化,而不是以强制的二元对立予以封锁、压抑或逃避。多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就是灵媒体质,而且透过生物能医学的仪器检验证实了这一点。

内地版140页。删除文字位置(就在那个阶段我开始练习瑜伽大休息式,整个人仰卧平躺,慢慢调息,再配合一些观想,让自己进入定境)之后:

有一天傍晚,我在自己的房内,正进行这样的修习,似睡非睡时,我左边的耳朵突然传来一个女性的声音。那声音透露出来的品质,非常的成熟圆融,好像一切都已了然,有一种超乎物外的美。她像是在耳边,又像是在另一个空间,我想武侠小说中的的“千里传音”,大概就是这种味道吧。“她”以英文重复地对我说:“I want you to enlarge,I want you to enlarge,I want you to enlarge••••••”声音从大到小,从近到远,逐渐淡出。我从似睡非睡的状态完全清醒过来,感觉很安详,并没有恐惧,但左半边的身体有点凉。我对刚才发生的事非常好奇,不知该如何加以理性的诠释。“她”是谁?是灵学所说的指导灵吗?还是我的潜意识希望自己能扩大?为什么用英文?而且是标准又悦耳的美式英文?接下来的一个多礼拜,每天晚上睡到三点,一定准时醒来,转头一看闹钟,不偏不倚,分针与时针都交会在“三”的数字上。这时我的房间开始弥漫一团白色的气体,好像整个要把我吞没了一般。因为每天如此,所以我知道那不是我的幻觉。我虽然没有恐惧,但我觉得自己尚未准备好进入未知的次元。我似乎不太信任自己的感官;我理智的一面,开始打压我的感官经验,从此停止了大休息式的练习。多年以来,我发现自己下意识地不断求取知识,而不愿意透过禅定的有为法,进入意识扩张的次元。对于那一团白色的气体,我始终得不到进一步的认识,直到翻译印度艺文界领袖普普贾亚卡替克里希纳穆提所写的传记,才取得共鸣。她是这样描述的:

回到孟买,我体尝了一次非常深刻而又无法解释的经验。我的感官一反常态地产生了爆发性的觉受。某天晚上我正要入睡,感受屋里弥漫一个存有,我被一团像胎液般浓稠的东西裹住,我觉得自己在逐渐失去知觉,我的身体不断抗拒着类似死亡的拥抱。不久,这无声的存有便消失了。一连三个晚上都是同样的情况,每次我的身体都奋力挣脱这短暂的垂死感受。不过我的心中并没有恐惧。第二天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克里希那吉。他告诉我不要执著,既不需要抗拒,也不要想留住它。

普普前两年已经过世,她留下的这一段文字,是唯一能令我得到共鸣的安慰。后来在肯恩•威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著作中,才进一步理解,我当时的经验,可能就是神秘主义者所称的“原型经验”,它有别于荣格所提出的“原型”;前者指的是物质万象从无中生有的第一种微细的形式,这些原型总脱离不了光体、明点、音声启示、五光十色的形状、彩虹光、声音和能量的振动。后者所指的原型却是人类集体经验中的基本神话结构,譬如智慧老人、妖精、自我、人格面具、母神等等。我觉得传统的佛经把这类经验完全归类为“受阴现象”,抱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其实是不够科学,也不够开放的。我欣赏近代超个人心理学对于人类意识状态的研究精神,远甚于传统的既定模式。

就在我逐渐深入于内心次元的阶段,李敖开始控告我伪造文书•••••••••

内地版141页 删除文字位置:(后来李敖的声明,报上只字未登。)之后:

每次上法院打官司,让我看尽人为了自保而不顾尊严和诚直的猥琐面目,心情为之大坏,这是好友王季庆送了我一本她的译著《灵魂永生》。这本“奇书”适时出现,它帮助我从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的遭遇,促使我走上了向内探索的自我认识之旅。

这本奇书是由“赛斯”这个灵界的能量人格原素所写的,他借助美国女诗人珍•罗伯兹作为通往三次元时空的频道,传递了长达七年有关物质的性质、时间、实相、神的观念、可能的宇宙、健康与转世等等的形而上问题。我对于知识的态度一向开放,既不立刻排斥,也不立即肯定,我喜欢边读边检验,就像我对人生的态度一样----热情的投入与冷静的觉知双管齐下。赛斯资料高妙原创的科学、哲学与心理学的见解,立刻吸引我阅读的兴趣,虽然书中有许多非线性的“全像”奥义,但我还是耐着性子苦读;如同译者自己的坦言----脑袋都快读炸了。每当读懂了一段如天书般的唯心理论时,心中会生气一股知性上的快感。它并没有令我发出“我找到了”的感叹,那份心灵上最深的属于直观的震撼和感动,是巧遇克里希纳穆提的教诲时,才姗姗来迟的。不过赛斯提出的有关“转世剧”和轮回功课的观点,当时深深打动了正在面临官司纠结的我。当人被卷入一场他所不熟悉的危机时,多半有一种生命不是操之在我的感觉,接着很自然就会怨天尤人。赛斯的话语使我从怨恨和向外抨击的“反应”,突然扭转成向内自省的“行动”。那样的扭转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独立、自主和责无旁贷。赛斯是这样说的:

请把目前的你自己当做是戏里的一个演员----这不能说是一个新的比喻,确实一个合适的比喻----背景设在二十世纪,你和其他的参与者共同创造了道具、布景与主题,事实上,你们共同编写、制作,并演出了整出戏。但是你如此地贯注于你的角色,如此地被你所创造的实相激起兴趣,如此地被你角色中的问题、挑战、希望与忧伤所迷,竟忘了那是你自己的创作••••••

你看看身边的亲友、熟人和事业上往来的人,你就可以看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物以类聚”。由于内在的相似之处,你们彼此吸引•••••••

假设你恨某个人,你让恨在你心中燃烧多少辈子,那恨就会把你和他绑在一起多少辈子。在此生及所有的来生中,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些特质上,就会吸引哪些特质到你身上。如果你非常关心别人加诸你身上的不公平,你就会吸引更多这类的经验,如果同样的心态继续下去,你将反映在你的下一生中••••••

一个怀恨的人总是相信自己理当如此,因为他不可能去恨一个他认为好的东西,所以他认为他恨得很公正,但这“恨”会把他占为己有,生生世世跟随他,直到他学会只有恨得本身才是毁灭者••••••

你会与你所爱及所恨的人紧缚在一起,不过你将学习放松、放下,化解那恨。甚至你将学着创造性地运用恨,把它转向更高的目的,最后将它转变成爱。

附录:内地版与台湾版目录对比

内地版 台湾版

目录: 目录

台湾版序 感谢

大陆版序 序

第一章 动荡的时代,苦难的父母 第一章 动荡的时代,苦难的父母

第二章 生命中的庇护所 第二章 生命中的庇护所

第三章 浮华世界,纽约!纽约! 第三章 浮华世界,纽约!纽约!

第四章 演员与明星生涯的真相 第四章 演员与明星生涯的真相

第五章 爱的试炼 第五章 爱的试炼

第六章 寻道 第六章 外气与生理拙火的觉醒

第七章 五十三参 第七章 五十三参

第八章 生态与环保意识的觉醒 第八章 生态与环保意识的觉醒

第九章 丧父 第九章 丧父

第十章 闭关与反观内照 第十章 天安门事件的省思

第十一章 穿越爱的试炼与母丧 第十一章 闭关与反观内照

第十二章 因缘重演——单亲妈妈与独生女儿 第十二章 穿越爱的试炼与母丧

第十三章 “灵魂的暗夜”与身心灵自疗 第十三章 因缘重演——单亲妈妈与独生女儿

第十四章 单亲妈妈的省思 第十四章 “灵魂的暗夜”与身心灵自疗

第十五章 恩宠与勇气 第十五章 特异功能与灵疗

第十六章 死亡与童女之舞 第十六章 生物能医学(讯息医学)

后记 第十七章恩宠与勇气

第十八章 死亡与童女之舞

后记

附录

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18:45完毕于野兽爱智慧居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9-11-30 14:58

灵性家族排列

---摘自《在爱中升华》, 作者:海灵格

灵性家族排列的崭新内涵

1. 内在态度:排列带领者臣服于“道”所带领的方向及步伐。道的带领之下,能清楚了解可以对谁工作,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何时应该停下。

2. 一切如是:带着爱和尊重,没有批判地以事物原本的样子,同意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3. 没有担心、没有忧虑:不管命运为何、罪恶感有多深重,认出每个人、每件事都在心灵移动的带领下进行着。

4. 没有成见:对助人者或个案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类先入为主的成见通通摒除。这样一来助人者才能敞开自己,副至心灵获得暗示。精确的观察加上与心灵的移动融合一致,就会浮现暗示,照亮洞见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哲学

从事助人工作的我,曾经苦心钻研人类行为、痛苦烦恼、幸福美满的运作模式。说真的,这算是一种哲学,一种与他人共鸣而领会出的特殊哲学。

哲学的起源是什么?哲学看向某事、深入观察,对所有的想象敞开心胸。所谓的哲学家就是热爱智慧之人,他们对所有现象敞开心胸,瞬间在丰富的现象里瞥见本质。

哲学的意思是:看穿表象,遇见本质。在哲学中获得洞见、了解事物的本质、获得采取行动的能力,并且一定得采取行动。获得洞见就一定得要运用它:如果不去运用,洞见就流于空谈。或者可以这样说:无法采取行动的洞见,并非核心的洞见。

灵性家族排列若要能成功进行,一定要把“观察现象、获得洞见”当作基础原则。遵循此原则而运用洞见的助人者,态度上说可称作是一个哲学家。他们向事物的原貌敞开自己,内在保持空性、没有企图;不仰赖先前的知识、没有恐惧。接着,如闪电划过天际一般,突然间明了下一步该往哪儿走。走了一步之后,又再次进入未知,因为洞见不可能是全套完整的步骤。真正的洞见从未是广泛的真理。

洞见只可能是一个暗示,暗示下一步要怎么走。走出那一步后,一连串的程序就启动了,接着助人者静待接下来的暗示,看看再下一步要怎么走。一个暗示接着一个暗示,一步接着一步,和背后运作的流动融合一致,持续地展现创造力。

身体

创造力的来源是什么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可以更加了解此概念。所有活着的东西,比如身体,都受到创造力量的指挥。创造性力量将一切事物聚拢,指挥着一切事物前往某处获取新活水。这个创造性的力量我们称作“灵魂”。身体能够活着是因为灵魂在其中指挥,因此身体遵循着某种律则活着。不过这种律则本身也会进化。另外有某些事情则是恒古不变的,所以说这种事情绝对不是来自于物质领域,一定是从别处来的,从一个超越物质的世界而来,其本身不受任何律则所管制。

灵魂

另外有一种力量让灵魂进入身体赋予万物生命,指挥着生物移动。这种力量也遵循着某种律则。其中一个律则是:灵魂无法忍受被排斥。灵魂总是遵循着这个律则,所以说这个律则并非灵魂的产物,它一定是从某种高于灵魂的层次而来的。

人类的心灵

在灵魂之上还有“人类的心灵”。心灵的独有特质,就是不受任何事物限制。例如:在心灵里如果我们想要到最远的银河系,有如电光一闪,瞬间我们就到了。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连结一个远方的朋友,电光一闪也是一下子就到了,在心灵里不管要去哪里,瞬间就会到。从这个点来看,我们的心灵不受任何限制。

不过,人类的心灵还是受制于某种律则之下。关于这点我们只能想得到某些范畴,例如:因果律、时空。除此之外,人类的心灵也必须遵循某种逻辑法则。意识提到的律则和法则,对我们的心灵来说都是永久不变的制约,我们只能在此框架下进行。因此,一定有某种超越人类心灵的东西,为心灵设下律则,并透过这些律则展现其意志。

创造性心灵----道

心灵的 本质里一定还有某种东西存在,不同于人类的心灵,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所有我们能观察到的东西都处在不停的变动中,以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持续变动着。这些变动的背后有一股力量在运作着,它是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它是真正的力量。

当我们处在空性里时,终于能和真正的源头相会。那个源头就是创造性力量。它不是专属于我们的源头,它是全人类的,也是整个世界的源头。当我和这个源头相会时,就是每当进入我的源头,就是进入每个人的源头里,因为这是全人类的源头。唯有走人这样的深度,与源头搭起连结,人类才能发挥创造力。因此,灵性家族排列之所有能有创造性的效果,就是因为从人类的源头获取了创造力,而这就是从事这类助人工作的必要前提。所以说,我们必须在获取洞见的路途现有所斩获,必须活出这种哲学,必须成为更高层次力量的管道,才有办法从事灵性家族排列。

想当然耳,这已经不算是心理治疗了,它远远超过心理治疗的范畴。它是应用哲学、生命学院。如果我们尝试着将之定义为某种心理治疗的学派,它会像水一样从手中流掉,而我们会彻底地错过。

灵性家族排列

“灵性家族排列”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汇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员的过程。个案从团体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个案本身。然后个案排列出代表者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灵性家族排列”。

心灵场域

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虽然代表者不认识他们所代表的人,突然间却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统排列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某个心灵场域人人都和更伟大的整体连结。每个家族成员都出现在这个心灵场域内,连死者也是,场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所有人都能相互连结,事实上他们也真的是相互连结的,虽然他们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识到这点,不过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则清楚地表现出这点。家族系统排列里,这些连结的深度将会逐渐显露。

进行家族系统排列时,我们也会在心灵场域中接收到洞见和讯息。每个家人都生活在一个更大的共同心灵里,它看顾着所有家族成员和其他透过命运而相连的人。它遵循某种法则,也强制执行这些法则,这为家族成员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后果。

某种程度而言,可以用相当表面的方式来学习家族系统排列,之单纯地排列出一个家族。光是这样做就有立即的效果。

不过,光是这样做能让排列师走入涵盖一切的心灵场域,获得洞见吗?如果想要进行深度的治疗,找出最珍贵的解答,那么首要条件就是要了解心灵场域为何;如果想要更熟于心灵场域的法则,以及世代牵连的涟漪效应,那么就要对心灵场域的部分进行扎实的训练。

道的移动

如果我们利用家族系统排列来进行助人工作,进展到某种程度后就可能会遇到界限。家族系统排列有其限制,所以说我们必须进入更高的层次里,一个更宽广的心灵层次。于此,事业完全不同,即容纳了家族排列,却不再局限于家族排列。在这个心灵领域里,我们被另一种力量带着走,它引领着我们。自此之后就无法再用过去的方式进行工作了,我们将别的相当严谨;自此之后我们能感觉到心灵力量的移动,顺着它走就可以看到它如何在心灵里启动许多移动,这些根本不是用脑袋想得到的主意。在其中,我们白痴全然地归于中心,放弃任何形式的干预,全部交给心灵来做移动。所有的“做为”到此告一段落,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能说:“我在‘做’家族系统排列”。我们真正在进行的是和更大的力量融合一致,跟随它的带领而移动。

场域和灵魂

“场域”和“灵魂”这两个字眼常常让人混淆。我和鲁伯特-谢德瑞克聊天时,他曾提到:“‘场域’并不是一个贴切的措辞。”

第一个研究这个领域的人,是上个世纪初的某个德国哲学家。更早之前,其他哲学家也观察过心灵场域,他们用“灵魂”这个字眼以作指称。他们还谈到“全体的灵魂”、“世界的灵魂”。不过灵魂这个字眼在科学中并不被采信,因此他们转而使用“场域”这个词。

我们常常会观察到心灵场域总遵循着某种规律,太总是不断地在移动,它的移动具有某种目的性。而所谓的目的性只存在于意识中,不过“场域”这个字眼并不含“意识”的意思,所以说“灵魂”是比较恰当的字眼。因此我常说伟大的灵魂。

家族灵魂

不过我的怀疑是:家族的灵魂被困在场域里,所以场域中所有的事情都会不断重复,因此家族成员的命运也会不断重复。如果有个家族成员卷入某个长辈的命运里,而又相对应的行为,那么后代也会有人有类似的纠葛。然而,纠葛是解决不了事情的。

鲁伯特-谢德瑞克在当时就发觉,这些重复的模式虽然穿戴上不同的外表,却仍旧和更大的家族灵魂有所连结,他称那更大的东西为“心灵”。我会举一些例子增进大家对此概念的了解。

精神分析学家建构了一个场域。他们的行为举止完全相同,任何采用别种方式的精神分析学家,都对场域造成威胁,很可能会被场域排斥。除此之外,场域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定义出成员应该如何感知事物。比对一下天文学家和天主教教会,他们也同样设下规矩规定成员们哪些事情不可以感知,不可以想。

良知

在我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哲学家有勇气仔细地检验所谓“良知”这件事。他们所有人都被良知给束缚住,就算是伟大的哲学家康德(Kant)也一样。他们没有办法察觉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团体有不同的良知系统,而这些相异的良知间毫无共识可言。在基督教的教义里,良知是最高的指导原则,甚至被当做是内在的神性。基督徒无法感知到:这个概念本身就相当地矛盾。某些良知概念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十分巨大的场域。所以说,背叛教会的下场实在是不堪设想。

正义

跟上述相关,我还有另一个很残酷的洞见,它是有关于所谓的“正义”。世人给予正义很高的评价,把它当做是至高无上的人生目标。但正义真正发生过吗?你有看过争取正义成功的吗?根本没有所谓的“正义”,这种东西不存在,它只是一种概念,一种我们应该努力,或是被强迫该努力争取的理想境界。一旦达成公平正义时,会发生什么事?某人被杀了。所有伟大的牺牲都是奉献给正义。人们为了要建立正义而发动战争,攻打他人国家的士兵们都打着恢复正义的旗帜而战。就算是为了阻止他人侵犯而战的人,都可能会掉入正义之名的陷阱里。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9-11-30 15:01

上一次的世界大战里,就有许多人打着正义的名号,焚烧摧毁许多德国城市,籍此挟怨报复。在此,深藏在心底的报复本能,戴上冠冕堂皇的面具出场。

许多宗教里都有一个令人不敢置信的概念:期望神恢复人间的正义。这样的神到底为谁服务?这种神已经不算是神了,而是为正义代言的偶像。如此落伍的观念,却仍然存在于许多宗教当中,就算这些宗教的核心价值是“爱”,也可能会落入此窠臼。所谓的良知允许人们进行复仇,表面上却打着高尚的名号:正义。

这种事情再明显不过了,但为什么没有人去支持这样的检验呢?形态生成场内对团体的谬误之神有着盲目的信念,检验良知是被严正禁止的。就算允许这样的检验,也一定会被禁止光明正大地进行。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场域,比如说医学场域就是其中一个。尽管它们为人类带来许多伟大的贡献,在禁止感知的高墙阻挡下,许多有关疾病肇因、治疗形式的洞见,根本不得其门而入。许多治疗师,包含某些家族系统排列师,都深受这种场域的影响,因此有许多事情他们无法感知了解。

被囚禁的心灵

许多心理治疗师被某些世界观给绑住,有如被高墙围绕一般。他们无法超越这些高墙,除非打开一扇新的门。

我想要谈谈这种囚禁的现象。隶属于某种心理治疗学派、某种政党、某种宗教、某种专业的人,都处于一个形态生成场中。鲁伯特-谢德瑞克曾对此进行详细的研究。

“形态生成”(morphogenetic)就是:如果一件事顺着某个形态发展有成之后,这个形态就会决定场域后来的走向。然后,这种形态就会不断地重复出现。举例来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经发现了某些事情,然后他以之为起点发展出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和治疗方法的形态。但后来才加入场域的人却无法敞开接受其它新的洞见,无法随着新洞见而改变自己,因为长时间以来之前的场域牵着大家的鼻子走。这些人以同样的方式思考、以同样的方式做事,持续被捆绑在场域里。

律师们有自己的形态生成场,成为某个宗教的成员也会被捆绑在形态生成场中。形态生成场的领导者总是说相同的话,总是探讨相同的议题,议题里每次提出的意见也总是相同。政党党员也是身处在某个形态生成场里。

形态生成场的作用和良知系统一般,每当成员有异于其他人的想法时,自己会感到很不舒服,甚至会感到害怕,产生一个“坏的”良知。

家族系统排列也难逃形态生成场的威胁,只有一个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每天都让自己像个不经世事的孩子般,带着明净的双眼,持续地敞开自己,面向崭新的事物。

一旦我们在场域内观察到有某个移动发生了,就表示场域已经发生改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