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ountering a Chinese horse--Engaging with the thingness of things 遇見中國馬--具有吸引力的真實物件
位於英格蘭的康普頓維尼藝術館中國青銅馬 在寫這篇文章時十分掙扎是否要和大家分享這本論文(主要也是我書寫要傳達正確也要花不少時間,我的能力也沒有那麼高),這本英文論文的篇幅不算非常多,但提到的藝術理論相當不易理解,但這個觀察用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視覺文化中。

策展人工作指南 The Curator's Hand Book
Adrian George (2017),王聖智譯。策展人工作指南。臺北:典藏 本書可視為為作者Adrian George多年策展工作經驗統整之作;作者整合了從策展人的歷史、策展人角色的轉變,接下來鉅細靡遺的羅列出展覽籌備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面向,內容大致可分為展覽籌畫發想、如何使機...

失敗藝術展
我如果是策展人我希望能夠辦一種失敗的藝術展。我個人覺得失敗的藝術展示相當有意思的主題,這樣子的主題在展覽上存在一點價值矛盾,以下討論。失敗的藝術展主要希望展出藝術家創作失敗的作品,並藉由失敗的作品與觀眾開啟更多對話的可能。也藉由失敗藝術品與觀眾共同發想什麼是失敗,我們怎麼理解失敗等有趣的問題,但不提供解答。

展覽評論---國立台灣美術館【對稱性破缺 超科學·藝術展】
一、關於「主題」: 該展所有藝術創作皆來自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所舉辦的「碰撞國際大獎」,受邀參與此計畫的藝術家在CERN實驗室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進駐,與物理學家、工程師、工作人員建立重要的對話交流,藝術家使用藝術語言詮釋複雜的自然物理現象,並呈現其跨領域合作的成果,多數藝...

【王文心設計工作室專欄】《文 . 文具 002》-鉛筆01(基本篇)
作為我們小學最早接觸到的書寫工具,極其簡單的構造,書寫時會發出清脆的聲音讓德國詩人歌德寫下「我喜歡握住鉛筆的感覺,它能給我較多的前進動力:因為在偶然之下,我遇見了它,筆桿和石墨喚醒了我夜裡排徊的詩句,排解我的寂寞,我的作品因此而生。」表示他對鉛筆的喜愛與推崇。

如何辨別化石真偽
雖然我沒有常常在更新文章,但之前有些社群的朋友們希望了解化石清修的工作。我任職的時間不是非常長,但基礎的化石辨識能力還是有的。我自己的辨識方式是從實務操作中得來,但即使有大量實作經驗,也不一定可以百分之百完全辨識化石經過了那些處理。接下來以國立台灣博物館土地銀行展示館化石廳為例子,跟大家討論怎麼看化石複製品。

展覽評論---台北當代藝術館災難的靈視
展覽海報 展覽簡介 目前我們正面臨史無前例的重大災難 ,COVID-19疫情的衝擊讓世界陷入絕望之中,我們如何面對絕望?怎麼處理我們與災難的關係?或許藝術可以給我們一點想法。這個去年的特展藉由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展示了各式各樣的災難類型,從「天災」發展到「人禍」,甚至時至今日災難混和...

演化論爭議的思想考古
始祖鳥化石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 (Cast of London Specimen)最近因為興趣使然在GOOGLE搜尋了"進化論"一詞,發現了許多有趣論點的文章。單看搜尋第一頁的任何一篇文章,都可能令讀者對於初中所學的生物學做出質疑,從相當堅定反對...
【王文心設計工作室專欄】《文 . 文具 001》-橡皮擦
每天被疫情資訊猛炸之下,關心世界之餘,自我心靈的沉澱與稍微的喘息是相當重要的。最近為了我這個小小創作空間的文章多元性(上一篇反映相當不熱烈呀),決定和王文心設計工作室小編(老實說就是家人)合作,與臉書粉專同步刊載介紹各式各樣文具的文章跟大家分享文具有趣的細節與部分實測。

<畫廊外的天賦>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心得分享
<畫廊外的天賦>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這部10年前的紀錄片是由英國塗鴉大師班克西(Banksy)所拍攝,敘述一個瘋狂喜歡攝影的法國人Thierry Guetta,因為親戚是也是塗鴉藝術家(Invader)進而認識Shepard Fai...

文資樂透彩券!?台灣需要發行文資樂透?
去年William Palin先生來台灣演講,他是誰呢?William Palin先生服務於世界遺產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Old 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中的彩繪大廳計畫(The Painted Hall Project)進行解說,該專案...
2019年末電影回顧
我的上一篇文章分享了10個我今年最喜歡的展覽,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今年我喜歡的電影。今年=台灣遭遇金馬獎事件,大陸電影無法進金馬獎參賽,錯失了相當多看到好電影的機會,覺得十分可惜。但在台灣已能看到十分多元、不同類型的電影了,著實要好好珍視。先說明我當然不可能每部電影都看,我在挑電影的...
[新人打卡]HI 大家好 我是Ping
上班完只想睡覺(圖是比利時塗鴉大師ROA) Matters社群的朋友大家好,我是PIng。我做的工作大家常常都有聽沒有懂,我以前做過化石清修師,簡單來說就是清潔修護化石。目前在台灣各處博物館及未來的博物館庫房工作,我相信台灣有相多值得妥善保留的美好事物,因為昨天的記憶型塑的今天的自己,忘了昨天的今日將會變得無比空泛。

2019年末台灣好展覽回顧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我發覺中文的文章在年末很多10大電影回顧或大10大XX回顧等等,好像很少10大展覽回顧,剛好我工作性質很常看展,我就來以我自己的立場,分享我在台灣有看的展覽裡面10個很不錯的展覽,但分享歸分享,就算你真的很喜歡也來不及看到了,看展覽還是要把握時間阿。

我的大港參戰紀錄
是有多老?我不敢說自己跑很多音樂祭。最早開始去音樂祭是2016年的大港開唱,以前不去任何演唱會只聽錄音室作品的我被舞台神殿所震撼。(尤其是看到2016濁水溪公社的現場,直到我後來看濁團早期的紀錄片覺得2016也只是小清新)開始跟朋友間歇性地去各大音樂祭,一一列舉也沒什麼意義。

【豈能盡合君意,但求無愧我心】作家王昶雄的五彩春光
今天是我第一次發文,我想談論的昰臺灣前輩作家王昶雄。不少人可能對這個名子不算太熟悉;臺灣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這首歌。根據維基百科對這首歌的介紹:【此曲改變過去人們對台語歌曲鄙俗的刻板印象,重新認識台語,主要在於歌曲內容自主性和鄉土的寫實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