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 Tzeng
Albert Tzeng

曾柏文

印太地緣的連串風暴,北戴河的「藤原效應」?

其實這幾天蠻驚心動魄的——但關鍵不是不是那個前景看淡的新政黨,更不是被捲入政治漩渦的飲料品牌,而是沿著印太地緣對峙線,所爆發的一系列衝突震盪,甚或板塊位移。

1.

震盪主軸自是兩大板塊美中經貿衝突的升溫。人民幣終於跌破 7,換來美國對中國扣上「匯率操弄國」的頭銜。但實質上美方手上關稅籌碼出盡,科技抵制的牌也打過一輪,此時補上這一樁新罪名,實質衝擊不及過去。最大意義,大概是正式撕破臉,也不用留什麼餘地。

放眼長線,中方在關鍵技術與關稅籌碼上都不是美國對手,但有一項美國沒有的籌碼——專制。美國企業受創,就可能透過民主機制轉化為政治壓力;中國整個社會付出慘痛代價,領導班子仍可能撐過去。戰場不能講民主;因此當整個社會經濟都淪為戰場,專制體系確實有優勢。

此外,中國經濟內需市場大,近年外貿依存度也降到兩成。看起來,眼前壓力雖大,仍有高度可能會挺過去。

2.

在東北亞,美國忙著跟中國幹架,疏於排解兩位小弟矛盾。結果日本從美國修理華為的出手領略一二,反手用給了南韓一個拐子。

新恨勾動舊仇,日韓雙方衝突從意氣、經貿,一路延燒到軍事情報的合作關係。南韓的關鍵技術仍遜於日本,文在寅只好打起北韓牌,妄稱「南北韓合作可以超過日本」爾爾壯膽;甚至疑似也打起中國牌的主意。這對美國既有戰略籌碼是一大威脅。

美國才剛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理由之一正是中國非締約國。但要把退約轉變成對中戰略優勢,美方需要在亞太有能部署的點。此時,若因日韓交惡讓美國失去對東北亞的戰略控制,代價更大。

3.

聚焦香港,週一轟轟烈烈串連罷工罷課,把抗爭壓力進一步提升,結果港府林鄭、國務院港澳辦接連強力回應。之前預言過,中央還不會派出解放軍,但會極限施壓,用威脅恐懼召喚香港保守社群反制。見證這兩天發展,均在先前估計。

值得注意的是,前特首董建華更直指美國與台灣為幕後黑手——而這種必定經過高層授權的定調,極可能跟日前驟然喊停自由行,然後又喊出九月團客砍半有關。

4.

之前較疏於注意的爆炸性發展,則是印度廢除克什米爾的自治地位,直接派遣軍警進駐。即便此舉受到該區印度教徒歡迎,對當地穆斯林極可能帶來惡夢。

國際媒體多關注巴基斯坦反應,但其實以印巴當前懸殊實力,巴基斯坦可能只能騷擾,無力有意義的反制。此事不只撼動南亞均勢,更可能象徵美國對南亞影響力的巨大挫折,暗示其印太戰略存在大缺口。

5.

美中棋盤上,從貿易、東北亞、南亞幾個角落,川普政府都沒有討到太多便宜。說實話,這似乎部分印證外界對「川普團隊已無狀況內的人」的觀察。民粹領袖,原本是民主難免之惡;但若有良輔,或尚可為。真正的悲劇,是體制連一個狀況內的人都不存。

最後,前述幾個線索,都在過去幾天有密集發展。究其根本,估計跟此刻北戴河有關。每年夏天中共領導人們的度假行程,從來都是暗潮洶湧;今年此刻,外頭還有好幾個颱風。

註:本則札記原寫於作者臉書,經潔平建議貼來Matters 請大家指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