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新新

微信公众号:流水一天

复利人生——巴菲特的启示

​复利,俗称利滚利,指的是某一计息周期的利息是由本金加上先前周期所积累利息总额来计算的计息方式。以1万元为例,如果年利率达到10%,经过10年利滚利会变为25937元,20年是67274元,30年是174494元,50年是1173908元,资产是50年前的117倍。

要做到复利,第一条是要保证本金安全,第二条才是维持一定的利息回报。

第一次被“复利”概念冲击到,是读巴菲特传记《滚雪球》。传记里,巴菲特不仅在投资上遵行复利,时刻注重本金安全的同时,让资金每年稳步增长,他还把复利的概念引入人生。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早在巴菲特11岁的时候,他就买了人生第一张股票,对投资这件事展现出了浓厚兴趣;在他27岁时,他成立了投资俱乐部,此后的故事就广为人知了,他凭借投资上的利滚利成了2008年的世界首富,2016年他的个人资产达到608亿美元。他很早就发现了自己投资的才能,恰巧投资也是一条足够长的赛道,60多年的专注投资人生让巴菲特成就复利传奇。

2020年,由于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巴菲特主管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一季度亏损497.46亿美元。由此可见,要维护本金安全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就算是巴菲特这么有经验的投资者,也可能被薛定谔的黑天鹅搞得焦头烂额。关键是黑天鹅后,坦然接受损失再出发,重新回到赛道上指点江山。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像巴菲特那么幸运,拥有一枝独秀的才能,并且年纪轻轻就对自己有明确认知。很多人可能寻寻觅觅大半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也没能发现可以一展所长的长坡。还有的人,天生三心两意,贪心地希望鱼与熊掌兼得,几个跑道并行。对于他们,复利的奇迹,是否就不发生了?

不然,复利的关键在于日复日、年复年的积累,而不在于一时的时间投入。如果对一项事业感兴趣,就算每天只投入半小时,通过长年的累积,也能创造出辉煌成就。

以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来看,活到80岁只是等闲事。就算一个人浑浑噩噩过了大半生,在60岁时再发奋,也有20年的时间发光发热。20年,足够把一颗萌芽,变成一株参天大树。

复利,原本是有关资金的概念,巴菲特把它引入到事业上,鼓励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且用足够长的时间灌溉自己的才能。再延伸一步,复利思维,可以运用到“自我实现”上。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指出人的5大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全世界70多亿人口,有一部分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深受战争、贫穷、歧视之苦,对他们来说,满足其他需求更为紧迫。只有幸运的一部分人,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可以花更多心思追逐自我实现。

然而,自我实现听上去是个虚无缥缈的课题,没有量化指标,也没有其他人的案例可以遵循,因为既然叫“自我”实现,那自然,每个自我的自我实现都是不同的。这样看来,自我实现很难,但作为人类第5层的需求,又非完成不可,不然人生就会陷入无聊的虚空。

可自我实现又不能急于一时,因为“认识自我”是个永恒又困难的课题。这时候,引入复利概念,可以让事情轻松不少。每天花费半小时的独处时间与自我对话,挖掘自己内心最深最真的需求,然后再用切实可行的行动让想法落地。日复日,年复年,每个寻求自我实现的个体,都无限接近于理想的自我,让世界多姿多彩,百花齐放。

如果你有幸,正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路上,请不要放弃,因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