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
秋涼

早年給體制打過工,業餘策展人,在韓國和義大利生活過,目前以陸配身份在台灣讀博。

原创不易,“融梗”当道?|野聲电台第六期

最近,电影《少年的你》获得香港金像奖八项大奖,但其原作小说一直存在“融梗”争议,被认为大量借鉴了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这也是当前盛行的山寨文化的冰山一角。在野聲电台第六期中,我们邀请到前独立游戏开发者Yves,一起聊聊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山寨”文化,并分享备受争议的歌曲Stairway to Heaven以及脱胎于易卜生戏剧《群鬼》的经典戏剧《雷雨》。
主播秋凉、Adon与嘉宾Yves(中)

秋凉:大家好,我是秋凉,欢迎收听野聲电台。“野聲”是我和独立音乐人Adon合作的一档文艺节目,每期为大家推荐一部文学作品和一首歌,讲述其背后的生命故事和内在联结,每期介绍的主打歌均由Adon用one take方式重新演绎。

欢迎扫码收听我们的播客节目「野聲电台」

最近,电影《少年的你》获得香港金像奖八项大奖,该片改编自晋江文学网作者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被指“融梗”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多部小说情节,包括《白夜行》、《恶意》、《告白》、《嫌疑人X的先生》等等。“融梗”指大量融合别人(可多人)的精彩的、特有的创意(梗),再结合一点自己的想法进行二度创作(融)。“梗”来源于“哏”,本指艺术作品中的笑点,也指故事的情节、片段及创意等。它是去年出现的一个新的网络流行词,入选了《咬文嚼字》2019年十大流行语。就我个人的理解,“融梗”就是山寨文化的一部分,说得客气点,是模仿、借鉴、致敬,是“拿来主义”,那说得不客气一点呢,就是“山寨”,是关于抄袭的一种清新脱俗的表述。Adon,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呢?

Adon:其实对我来说,无论是抄袭、山寨还是借鉴、致敬,这些东西的认定本来就存在很模糊边界和灰色地带,也越来越困难,尤其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获得大量资讯,所以这个议题对创作者和大众都越来越重要。举个例子,漫画《灌篮高手》里面很多分镜和构图,和NBA球员被拍到的经典动作和现场照片类似,那这究竟是摄影师的创作还是井上雄彦的二次创作呢?又如手冢治虫的《森林大帝》和迪士尼的《狮子王》有相似的概念,还有我们小时候看的《少年包青天》,里面的某些案件被质疑借鉴了《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但其实《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很多梗也借鉴了一些日本推理小说,比如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所以我觉得这是个永恒的议题,可以一直被讨论,也有很多模糊的边界值得被定义。

秋凉:我们现在身处墙外,会看到YouTube搬运了很多国内B站的原创视频,那反过来也会看到国内的微博、B站搬运墙外的视频,有的会加以翻译,这些搬运工由此获得不菲的收入,而他们有没有触犯原创版权,我们也没有答案。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独立游戏《鱼》的开发者Yves,和大家分享下他的经历。他的团队开发的这款游戏《鱼》曾经获得2012年IGF中国区比赛的最佳游戏,也曾被卷入“山寨”风波,让我们欢迎Yves。

独立游戏《鱼》的主创团队(左起):Bob、Yves和Adon

Yves:野聲电台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Yves,目前在陕西西安,从事互联网产品开发。其实我的专业是建筑设计,和Adon是一样的,后来我比较喜欢顺着自己的兴趣往前走,一不小心就把兴趣发展成了工作。今天来到这里主要是想分享山寨和原创的是是非非,我自己在研究生快结束的时候(2014年)开发了一款独立游戏《鱼》,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山寨和原创的纠纷,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独立游戏《鱼》
独立游戏《鱼》
独立游戏《鱼》

之所以想做这款游戏,是因为当时受到一部动画《山水情》的启发,这是一部采用中国水墨画技法逐帧绘制成的水墨动画。当时我也看过很多动画,现在动画技术发展也很快,让我们看到的动画世界变得非常真实炫目,《山水情》这部动画的技法很单纯,就是水墨,但传达出来的情感就非常有中国韵味。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在游戏中重现出这样的感觉,所以从游戏性和游戏设计本身讲,我没有太多想法,只是从美术和视觉表达上去想,呈现出一种《山水情》的感觉。

中国水墨动画经典作品《山水情》

当时我处于研究生末期,课业比较轻松,就想利用一些空闲时间去尝试不同领域的一些想法。这个游戏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一个人负责美术、程序开发,它的构想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浮现出一种艺术感觉,但到后来我意识到游戏需要游戏设计,所以引出了后一个问题,就是我在游戏上最大的困难,是游戏性比较欠缺。其实这个游戏是我的第一次尝试,我虽然很喜欢玩游戏,但那时或多或少地在这方面有欠缺,在整个游戏的游戏性上其实目标不是很清晰。

好的游戏玩法跟视觉传达、音效设计都是缺一不可的,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游戏,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idea,到底这个游戏应该设计成什么样。我一度想走一个比较简单的设计,就是像《山》(MOUNTAIN)这款游戏一样,我可以打造一个场景,在游戏设计上做一种减法,做到最简单的状态,这样工作量比较小,同时它给出的想象力空间也比较大,希望之后的时间能够继续完善这款作品。我们当时拿这个作品参加了IGF2014年中国区的比赛,一不小心获得了学生组的第一名,现在觉得还蛮意外的,因为当时它的开发完成度还比较低,游戏性也不高,虽然它的氛围和概念烘托得是蛮好的。

《鱼》获2012年IGF中国区比赛最佳游戏时的团队合影

过了半年之后我们在网上发现了另一个比赛,刚好这个比赛是我朋友办的,当时他还邀请我去参加,我当时有其他事就推掉了。但后来我发现这个比赛的第一名《鲤》居然是一款跟我的《鱼》非常相像的游戏,因为我们参加过IGF后在圈内小有名气,这个获奖作品的评论区底下就有人说和我们的《鱼》很像,别的朋友就告诉我们这个情况。我就去网上看了下,发现真的很像,尤其是主角鱼的颜色和形态真的和我们的很像,但后来玩了下他们的作品,似乎在各个层面都差那么点感觉:首先艺术形象上,还有美术、动效设计上很多地方都有差别。当时很多朋友说他们山寨了我们的创意,其实我觉得这个事情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我们被抄袭了,虽然他们的游戏主角是很像我们的,但我自己可以替他们解释清楚:首先鱼作为主角肯定是可以的,很多游戏都有动物形象的主角,比如我打IPS游戏,都是一个人端着枪到处跑,你不能说他们都是抄袭;第二颜色,我们是红的,他们的也是红的,这个很正常,锦鲤都是红的嘛,这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出发点。

但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山寨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作品还不是很强大。好的作品应该方方面面都可以立足的,但我们当时还没有完成,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demo,传达不是很强有力,在设计、动画、内容和完整度上都不是很充分,你自己的特点不够鲜明,说别人抄袭是很草率的。我倒是希望他们可以在我的灵感基础上衍生出非常好的表达,可以做得更加丰富细腻,但让我有点难受的不在于他们的创意和我撞车,而是他们的表达我觉得离我想象的定位还是有差距。如果有机会我再来做的话,会把我新的理解和想法放进鱼中,把它做完。

游戏《鲤》
游戏《鲤》
游戏《鲤》

秋凉:所以你的观点是他们不算抄袭,只是山寨了你们的创意,可以这么理解吗?

Yves:对于“山寨”这个词,我觉得蛮有意思,它最初的含义并没有抄袭的意思,而是中国大陆在2000年左右利用低廉的人力成本,从事低端制造业来赚取外汇的社会现象,在当时的语境下不是针对某一个体的抄袭行为,而是外界对于“中国制造”低端产品的一个印象,有时我们也会拿来自嘲:价格便宜但质量不好,没有任何科技含量,做工粗糙,仿佛是一个山寨手工作坊里敲敲打打蹦出来的。但我个人不觉得“山寨”是个贬义词,放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中国工业化以及制造业发展必须经过的一条路,我们靠山寨赚取了很多国际外汇,现在我们的外汇储备也相当高,这是很多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就像韩国派了很多人去沙特当苦力,赚外汇。我脑海中的“山寨”是热火朝天,大家拼命辛苦赚钱的情景,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吃苦耐劳,在社会需要发展的阶段我们那一代人可以牺牲自己,作为个体可能不自知,但回头看我是非常感激这一代人的奉献的,所以我不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

秋凉:你的说法让我想到“山寨”这个词的由来了。“山寨”一词其实可以追溯到《水浒传》,宋江召集108条好汉组成水泊梁山,据山为寨,替天行道,后来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我们中国人对这个词非常熟悉,非常深入人心,所以一旦某个产品被贴上了“山寨”的标签,马上就变得朗朗上口。我记得最早听到这个词是从手机开始的,大概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手机刚开始普及,属于奢侈品,还没有到人手一机的地步。那时深圳有家手机商“隆宇世纪”制造的山寨机,号称手电筒功能最强,适合经常停电的印度贫民窟,所以热销印度百万只。又比如同样是深圳制造的“西可通信”,研发了有8个喇叭和收音机功能的手机,非常适合农民在劳作的时候收听电话和收音机,在农村非常受欢迎。这就像水浒传里的宋江“及时雨”和吴用“智多星”,它们的特点就是好用、接地气,最初是草根对抗主流的创新,即使有点不合法,也代表着群众智慧,受到群众的支持。当然啦,当它壮大的时候,就像水浒传好汉的结局,是可以被招安,变成主流的,就像我们熟悉的BAT,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欧美国家品牌的原型,但现在它们都成了巨头。所以说“今日山寨,明日主流”,是否从抄袭模仿开始,就成了自成一格的“创新”。

Adon:如果你要讲工业化体系的山寨的话,随着国力的此消彼长,其实一直在发生:比如古时候日本派“遣唐使”到当时国力最强的大唐帝国,又比如德意志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新兴国家,在欧洲“德国制造”也一度被嘲笑,因为它模仿英国成熟的产品,再更廉价地去销售来抢攻市场,直到现在也是有“致敬经典”的举动,还有二十世纪的美国,二战之后的日本,都从其他国家获取很多养分。所以随着国力的此消彼长,从工业体系和国家层面来说,“山寨”是一直存在的。

那以文化艺术层面来说,我想到有一首歌也竟然有抄袭争议,这首歌是“齐柏林飞船”(Led Zeppelin)的《通向天堂的阶梯》(Stairway to Heaven),影响力不光是在摇滚乐界,可以说是摇滚乐的国歌,有个潜规则是你在乐器行弹这首歌会被店员白眼,因为它太有名了。这个乐团在早期的时候就被抄袭争议围绕,它本来是个翻唱乐团,翻唱了很多经典老蓝调的,有非常独特的唱腔,一度在翻唱界走红,后来慢慢开始有自己的原创作品,由此争议不断。这首歌算是他们最有名、最成功也是商业利益最大的歌,抄袭争议在于它的前奏和“精神”(Spirit)乐队的一首歌《金牛》(Taurus)有雷同,大家可以比较下。我之所以知道这首歌是因为学习张震岳的《秘密》这首歌的时候,有小编提示说《秘密》和齐柏林飞船的《通向天堂的阶梯》结构是非常类似的,其实和《金牛》更像。当然这个抄袭争议,(齐柏林飞船)最后也是(2016年)在法律上胜诉了。

Taurus与Stairway to Heaven的争议片段

秋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Adon带来的Stairway to Heaven

“齐柏林飞船”的吉米·佩奇(左)与罗伯特·普朗特。两人作证说,在这场诉讼之前,他们根本不熟悉《金牛》这首歌。(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2016年6月24日)

Yves:我觉得一个好的产品或者作品,首先第一点自身的品质要好,第二点是传播的渠道,对受众的定位一定要清晰。比如说第四期Adon分享过自己的想法,说做音乐想倾听自己的心声,但还是希望有些听众获得认可,我觉得每个做产品或者音乐的人都会这样想,创作的时候面对自己很对,都想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像现在形形色色的UP主一样,呈现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那你需要自己的听众就更好理解了,想要传播得更远就需要听众。好的作品自身和传播的渠道是比较重要的,当我们知道某件作品“抄袭”,其实这件作品已经传播出去了,那为什么它在被抄之前不火呢?如果被抄的这个作品,能够在传播推广包装运作上可以让更多人听到它,会不会让抄袭者的成本更高些。

其实我们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创意灵感在互联网上交换得非常快,每个人都想留下自己的听众和声音,但是如果你留下的力度不够强,你的声音就会被别人淹没和覆盖。你可能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评他人的抄袭,但是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大家今天关注这个热点,明天它就可能消散掉了,所以要想让自己的作品更持久,必须在传达、运营上下功夫,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强大更持久。指责抄袭和提倡原创,都是事后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评的一种态度,但在事情发生前,我们每个艺术家和产品设计师都应该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声音更强壮、更持久。

独立游戏《鱼》的设计阶段

Adon:所以每每碰到这种身为创作者,所谓致敬抄袭,是否原创,除了旁观者以外,都是永远需要面对的议题。我记得我有个朋友,他的毕业设计作品模型都做完了,当时离评图只有几天了,但他突然发现杂志上有个刚发布的建筑,和他自己的作品非常类似,他当时的心情也很复杂,因为自己当然没有主观抄袭的意思,但作品就是这么相像,好像是模仿的,那他到底要不要改方案,但是时间又来不及了。这就像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做陶土,做出来的花瓶的形象都十分类似,它们都是互相抄袭吗?其实它们在细微的做工、染色上,最后陶土的成品可能是很类似的样式,但区别开来的就是细节,比如用色颜料的精准。为什么有些瓷器可以经典不灭,就在于细节和品质,一个作品只要质量够好,就不用太担心抄袭和山寨的风波。

就我自己的创作经历来说,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意图,创作最初的想法是什么,这个永远只有自己知道。法律只能解决外部客观的因素,你的作品到底有几层相似,和商业利益有关系,而我会更看重你想做这个东西的理由,无论是致敬还是发扬,最可贵的还是你最初的心态。尤其现在资讯爆发,很多很古老的东西你都可以获得资讯,有点像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才走到现在,所以你要说你是一个从宇宙空间爆发出来的想法,其实也不是很实际,当我们讨论抄袭的时候要完全论证纯粹性,也稍微有点钻牛角尖,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从我本身做建筑设计和音乐创作的经历来说,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目的,把握好最终的成品和品质,为这个世界留下些有价值的东西。

秋凉:Yves当年接受采访时说到自己做这款游戏的原因,我觉得是很棒的一个观点:《鱼》里的世界是由真实的流体来驱动的,小鱼在世界中往往是很被动的,很多时候只能随波逐流,因此他希望通过设计这款游戏,让人们像小鱼一样通过不断的探索,来学习在这样的世界里如何生存,如何利用水,是很奇妙的体验。作为用户来说我觉得这个概念是非常棒的,画面的设计还有水流的精美程度也是非常吸引人,我会很乐意下载这款游戏的。

独立游戏《鱼》

不过话又说回来,资本的逻辑和艺术创作的逻辑是截然不同的,资本家讲究效率,讲究回报,最好是暴利,等待创作灵感的状态是没办法满足批量化的工业大生产的节奏。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无版权、不标明来源的视频搬运,它们很猖狂但也很火,受到市场欢迎,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不会在意它们的版权,只想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哈哈一笑或者粉一下,可能也是这样一个市场环境的纵容,让我们对原创的重视可能不够。

那我们暂且撇开市场营销的因素不谈,回到作品本身,我想举一个话剧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是中国最经典的话剧(今年也正好是曹禺诞辰110周年),其实它就是脱胎于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群鬼》。《群鬼》创作于1881年,是《娜拉》的续篇和补充,其中的女主人公阿尔文太太就是没能走出去的娜拉,她看到了周围一个个包围着她的群鬼,但没能冲出包围,最后选择了投身于慈善事业,来找回自己的价值。

易卜生作品《群鬼》剧照(图片来源:hk01.com)

曹禺先生为什么能借鉴《群鬼》呢?其实在他中学念书时就参与了易卜生名剧《娜拉》、《国民公敌》的演出,有些剧本他甚至可以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大学时代他专攻戏演戏剧,后来赴欧美留学,为后来学习和借鉴易卜生的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写于1933年的《雷雨》和《群鬼》的剧情和框架如出一辙,每个人物有对应的原型,阿尔文先生对应周朴园,是道貌岸然的酒色之徒,乔安娜对应侍萍,是软弱可欺的善良女子,欧士华对应周萍,是花花公子,都迷恋上了同母异父的妹妹,吕嘉纳对应四凤,都稀里糊涂地怀上了亲哥的孩子。

但《雷雨》对《群鬼》是有超越和发展的,比如女主角繁漪并没有完全拷贝阿尔文太太,她的家庭地位也远不如阿尔文太太有自主权,因为曹禺让周朴园这个封建大家长留在了舞台上,所以她的境遇而是要可怜得多,也没有条件创办孤儿院。《雷雨》里增加了一个周冲,让繁漪在“疯女人”之外多了一层“母亲”的色彩,让人物更加丰富有层次;增加了一个劳动阶级鲁大海,让剧本接入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赋予更多中国特色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总的来说,《雷雨》的人物关系相比于《群鬼》来说更复杂,更容易形成冲突,更能构成具体的情境,体现人物性格的变化,推动剧情发展,而这部剧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繁漪这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并且触碰到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有着被压迫阶级对压迫阶级的反抗,包括后来的《日出》中喊着号子勤劳做工的劳动工人同样是作为社会希望而存在的。

曹禺话剧《雷雨》剧照

Adon:抄袭、借鉴等等在本土化的过程蛮有意思的,我们都是人类,会有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情绪,但在不同的文化地域情况下又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秋凉:从我的角度来说更多从人性出发,而不是回到成王败寇、弱肉强食这种丛林社会的思维,所以我也比较警惕因为商业上的成功,就给予赤裸裸地抄袭、山寨行为的正当性,我们还是要尊重和保护原创,而不是用商业的成功掩盖自己的阴暗面。那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融梗”或者说“山寨”话题,在此我们不妨重温鲁迅先生在1934年提出的“拿来主义”,当时中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派意见是搞闭关主义,另一派主张全盘西化,对此鲁迅主张出于实用主义的“拿来”。

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1934)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是鲁迅先生对拿来者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是拿来的目的。那我们这个时代资讯的流通非常方便了,不妨思考下我们的“拿来”是为什么,我们的山寨、融梗是为了迎合资本的逐利,还是为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看见更广阔的未来呢?

感谢收听「野聲」电台,让我们下期再见。❤️

文案策划/秋凉 音乐制作/Ado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