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我」是什麼?

第78天讀後感,最近看的心態書真的有點多~ 有《致富心態》,《心態致勝》 正在閱讀 《僧人心態》, 發現很多在心態書裡的書藉以及成功者必備的條件就是正向, 正念, 以及靜坐習慣, 不要被社會的設定, 期望去界定自己的定位, 正如所念的科目必須是跟「錢途」有關, 就像工廠式把人功能化起來, 由原產品(出生), 到包裝(學校)到出品(社會)。當我只閱讀前一篇的僧人心態第一章,已經想分享。

2022年1月30日
從《僧人心態》書藉的作者Jay Shetty中, 跟「臣服實驗」 作者Michael A. Singer同樣也是在學校中表現非常出色, 也有著「很好」的將來, 比如說Michael A. Singer有機會成為教授, 因他的老師也十分喜愛他, 提拔他。而Jay Shetty也一直有在Ibank裡實習, 在畢業後尋找一份衣食無憂的職業也應該不算難事, 甚至他們父母也覺得很恩惠, 但他們最後各自決定「放棄」, 皆因他們開始踏上尋求認清「自己」的道路。

從僧人心態書中, 引用一位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顧里的一句說話:「我不是我認為的自己,也不是你認為的我。我是我認為你所認為的我。」
對於作者領會這句話帶來他十分震盪, 而對於我之後更加也為改變思考自己的人生及感覺。
由我2年前,都對「我」並沒有太大的定義, 我就是我,會有什麼好在意及理會呢?

但自從去年接觸一名哲學家David Hume, 所刷新我對「自己」的理解, 他表示「我」所謂的休並非客觀存在,而是一種後天外界信息的反饋造成的一個集合而已。即便是自己,對於“我”的概念也是一種碎片化的收集。簡單而言, 就是「我」這個「人/形象」只是由外來環境所創造出的一個個體。 只要一萬個人認為你是陳大文, 被不斷給你記憶, 回想, 可能你也會認為自己是陳大文, 就像《不赦島》[台灣譯《隔離島》]這一套戲同樣, 到底主角是警察還是精神病人? 真正的真相我們不得而知, 但只要你覺得是精神病人他就是吧。

而今年所閱讀的僧人心態, 老實說,我一開始真的不太懂什麼是,「我是我認為你所認為的我。」 但仔細思考之後就懂得作者認為社會及身邊的人總是把我們標籤, 認為你必須要做某某職業, 你必須要走這條路否則就錯了, 你必須要為生活而去找一份你不喜歡的工作等等, 而這些認為並非你認為的我, 而是我們從一開始已經把自己的「價值觀」已經塑造了對方認為我們「應該」去做拿一種人及事。所以我們一直被這個想法所捆綁著,作者還引用不同出色的演員例子去論證,只要能改變「價值觀」即使做戲也能當真,抽離不到角色,在接近我們東方的例子,就是郭富城拍香港電影《殺人犯》也因很難抽離角色使他會勾起自己是殺人犯,又會發噩夢,夢裏好似有殺人的情節出現。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 會被身邊的朋友, 親人, 同輩所影響, 他們有著不同的期望對於你的未來及處事方法, 很多時候就是這些「期望」使我們被動地生活在別人的期望之下, 而不是尋找自己正確, 自己心裡所想的道路, 我很喜歡作者引用一名高僧對自己的對話:「你的外在身分就像一面灰塵滿布的鏡子。第一次照鏡子,看不到被掩蓋了的真我和價值。清除這層身份可能會感到不愉快,但唯有灰塵消失以後,你才能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

另一本書藉《冥想正念手冊》也提出類似的解說,作者說:「如何能夠擺脫痛苦?」但大師回答「當飛機升空穿過雲層之後,另一頭就沒有雲了,只剩下藍天。縱使在看起來似乎只有大片厚重黑雲時,藍天仍然一直存在著。」 「天空永遠是藍的。」
同樣也是只待你去主動沖破或揭開這片烏雲,灰塵。
只要透過修正正確的價值觀,靜坐,正向,內化自然就能夠更認識自我,帶來比平常的快樂更快樂,畢竟香港也是不快樂都市的排名高的城市,特別是這幾年的日子。

我們要改變自己必須要以價值觀入手, 作者還詳細描述如何尋找自己的價值觀, 當中內容就不一 一 細數,因為之前我的文章也有提及相關的比喻,比如說,把價值觀正確地排序,如注意力>時間>金錢, 知識>金錢 等等。

Credit 《冥想正念手冊》,《臣服實驗》《僧人心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