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快思慢想

第114天讀後感這是說作者康納曼的研究中, 所顯示的代表性, 可得性, 以及定錨的偏誤。當中當然是利用系統一及系統二所帶來的偏誤去解釋。

2022年3月7日
首先, 「代表性」偏誤, 這是代表著我們時常用日常生活中的標準,理想情況, 去判斷眼前事情的合理性, 去把系統一融入在裡面, 比如說: 拋銀幣五次的正面及反面的次序到時是誰比較高?
A:正>正>反>正>反
B:反>反>反>反>反
很多人會覺得是A, 但其實機率是相同, 當然這樣用數學也能夠解答出來因為每一次機會也是獨立自然機率是1/2 X 1/2 X 1/2 X 1/2 X 1/2 吧, 即使是A及B答案也是, 但是人類的偏見會習慣於平常機率出現, 如果以上題目換成, 生小孩的數學題, 可能更加多人會選擇A, 原因在於我們容易代入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慣性系統一思考。即會把相似性匹配估計, 再而回答到底是A或B。
這就好像平時我們做考試選擇題, 很多時候都會出現題目耍陰的情況出現, 例如 無留意原來提目有一個「不」字, 這樣我們身為考生就會覺得都是考評局耍花樣, 正常我知道應該會是答對的。其實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考生不要過份背誦答案, 每一條題目希望會使考生用「系統二」去回答, 即使十分簡單的題目, 最不應該錯的, 他們就下陷阱, 這跟人生同樣, 很多時候我們不顯眼, 不應該錯的, 就是人本身最需要的, 可能是同理心, 可能是努力等等, 正如巴菲特所指, 令你最為失敗的事件, 必須是一開始你最有信心的點子, 因為如果沒有信心自然會更仔細地觀察他們的變動, 包括投資, 只要每到停損位置就放掉。相反, 你很有信心的投資標的, 就由它石沉大海,也應為會拗上來。

而「可得性」偏誤是根據自己所觀察的見聞/資訊。
最明顯的例子是, 在美國「911」出現後, 恐怖襲擊的保險,比平時更暢銷多幾十倍, 即使當時美國已經立例去更嚴謹規管飛行要求, 如帶有液體標準管制等等,也去不掉當時美國市民對恐怖襲擊的惶恐, 其實每天的交通意外等, 絕對比恐怖襲擊的更多, 但人們卻很少去跟保險公司查詢相關保障 (除了出事之後), 而且恐怖襲擊出意外的機會一定遠低於飛機零件發生意外的情況, 但人類總是會把自己所觀察的見聞, 特別是「恐懼」會放大, 造成我們把機率計算出錯, 認為這旅遊保險必須加入恐怖襲擊的保險,才可以買的情況出現。當然這樣也可以成為市場銷售的利器, 市場部門可以利用最近發生的事情, 計算機率後, 以更理性地吸引潛在客戶的注意力,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種偏誤, 最少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更理性的人。

最後是「定錨」偏誤, 我們經常把最早,或最近接觸到的資訊而去調整自己的看法。
比如說1X2X3X4X5X6X7X8 跟8X7X6X5X4X3X2X1, 在研究指出, 看到後者題目而估算答案的人相比前者大2-3倍。原因就是「定錨」效應。就好像生活中,當我們接觸很多投資失敗的人,自然就會不敢去投資,因為他們影響了我們的決擇。

Credit:<快思慢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