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散漫的人如何好好學習?

第137天讀後感, 我們都有時候也會有一點點散漫的態度, 甚至在念書閱讀的時候總是無法專注在當前應該溫習的書本上, 今天看的書本<散漫者的學習法>帶來以下的觀點。

2022年3月30日
每個人也有散漫的時候, 有些人會散漫一輩子, 但今天所閱讀的書能夠一步一步去解決散漫態度帶來的無法專注等等的問題。
首先, 今天學習到的就是用散漫的方式去閱讀, 去學習, 作者每次閱讀一些書本, 教科書等也是建議用1/16的方法去閱讀, 即是只念書本中的十六分之一的內容, 我們可能會想起, 不同的學習類型的書藉也有相關的看法, 有什麼特別? 比如說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建議我們用不同的時間去閱讀書藉, 第一次用十分鐘看重點的等等。
但是作者的看法是更加方便及具體地帶給讀者如何做, 他建議我們把重點都把他劃成底線, 佔書本的內容最多為四分之一, 而我們在劃成底線的內容中, 把當中的四分一「重點」圈起來, 當我們要複習內容或閱讀的時候, 就能夠只看圈起來的重點, 這自然就是全書的十六分之一的「重點」。十分足夠帶給一些散漫的人節省時間的做法, 本來可能要念好幾天的書藉, 最後只有幾小時就可以完成, 在複習時也帶來方便性。作者也帶出重點說, 溫習重點不是在於「時間」, 而是在於「效率」, 在美國的頂尖學府, 極大多數的學生問他們如何好好安排溫習時間, 當中發現他們都不會把重點放在溫習的「時間多少」上, 而放在知識及學習上到底增長多少, 是否明白教授所說的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觀念在自修室內,在課室內停留最久的學生未必是成績最好的學生, 正如一萬小時定律的作者也在「刻意練習」一書中表示, 要有效率,回饋地進行一萬小時才是真正達到專家的領域。單純只以為等訓練/溫習的時間過著一萬小時, 就成為專家的想法實在太「懶惰」了。

另外, 作者更說,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 就要好像上學般, 不要把一個學系,學科只一直在溫習, 需要在2-3小時就好轉換別的科目, 這樣會令我們的效率變得更好, 也會更易變成長期記憶。

最後, 我佩服作者的堅持及習慣 能夠活用不同的學習必勝的技巧。
包括,他的溫習時間表 — 作者每天必然是在早上7點的時候要坐在書台上, 或是自修室內, 就算十分困, 想睡眠最多也是在書台上睡睡, 但也必然培養好這個習慣, 這就像「原子習慣」所說的 : 將自己每天放在自己目標上的地方, 例如每天強迫自己穿上跑鞋到運動場外面, (可以選擇不進去跑步), 就算下雨天, 或是生病了, 也保持著這個做法, 到最後我們就是會進去運動場, 還會說「也到運動場了, 不跑也浪費了時間」, 從而慢慢就會形成習慣。
在中午的時候, 他會選擇去以「聽書」的形式去溫習, 可能是Youtube, 可能是講座等等, 因為我們在中午的時候, 會比較困, 畢竟也有「飯氣攻心」的概念, (就是我們過多地吸收高GI的食物, 使我們集中力下降。)
最後在晚上的時候, 作者會去做運動, 把都疲累的身心都重新啟動起來, 以及做運動的好處自然也會提升溫習的記憶力。並可以在吃飯後, 跟朋友/同學去討論一些知識上, 書本上的問題, 之後也慢慢要享受自由時間到睡覺。

其他內容很多也跟市面上的學校類型書藉差不多, 比如在中午小睡一刻, 把書本或題目的解題的思考方式也默寫出來,輸出比輸入更重要等等。當然還有最後幾個章節還未看完,遲點有機會看完後再跟大家分享 謝謝

Credit:<散漫者的學習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