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平均數 l <風險之書>

第260天讀後感, 平均數看似一個十分理性, 公道的數字, 但如果把一個人的頭放在冰箱,腳放在烤箱裡, 平均而言,應該覺得很舒服, 當我們懂得平均其實都有很多盲點的時候, 就應該用其他更好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包括 用常態以分辨出平均值是否夠穩定, 或用「中央極限定理」(即利用平均數的平均數減低誤差)去使平均值更有說服力,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風險之書>所說的平均數的一大致命之處。

2022年8月8日
我們經常都會用平均值去分辦一個人, 一件事物, 一個事情是不是屬於正常, 與不正常, 普遍來說所謂的「正常」, 無非就是平均數, 比如人的身高, 當普遍是160的時候, 只要你是距離標準差遠一點, 170身高, 就會被人定義為你不正常, 甚至稱你為「高妹」, 「高佬」。
而在股票上, 有一個定論就是當股價一直上揚的時候, 脫離該股票的「平均」水平的時候, 就終會「均值回歸」, 回到原本的價值裡。就像我們把狗綁上狗帶, 盡管牠跑多快, 跑多遠, 最終也會回歸到主人身邊, 畢竟本身的價值就是在主人身上。

而平均數最常被別人誤會的就是永遠都會「停留在中間的數值上」, 但我們要知道人的身高, 其實會被基因等因素而被成長, 就像進化論般, 當你一些地方身高有優勢的人, 自然就會淘汰比較矮少的人, 愈美的人也會變得愈來愈多, 「因為醜陋的人普遍也較難找下一代」, 所以即使父母之間的身高, 美貌所遺傳給下一代可能是雙方的平均值, 但是對應社會標準也會變得愈來愈高,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古時候的皇帝照片, 皇后,皇妃也普通美色一般, 可能現在找一個平凡的女生穿越古代也能夠當上皇后, 當然唐代是個除外的例子。

在股市上也是如此, 雖然我們能夠計算股價上的平均值, 但我們都知道金錢及公司價值會因時間而上升, 並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同一個平均數值上, 相反我們要評估現在的價值是什麼? 這樣才能夠知道現在的水平是否屬於均值回歸上的比較大的數值上, 但又如何評價也是一個好的問題, 到底應該要用之前的那一個時段作為平均數的參考呢? 就如書中所說: 1926年到1995的平均每月價格波動是+0.6%, 1930年至1940年不夠塞牙縫的平均波動+0.1%, 或1954年至1964年誘人的正1%, 我們應該用哪一個平均數界定股市的正常呢? 也許永遠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當一支股票一直上漲到離開他應有的價值很遠, 一直也不回來這也能用數學去解釋? 不能, GM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看懂人性, 社會風氣, 趨勢才是王道。

這不是說平均值沒有用, 也不是說數學不能夠運用在市場上, 只是說每一個用法都有他的局限性, 我們需要知道他的弱點, 混合不同的理論, 可能才能夠在市場中獲利, 數學理論可能在獲利上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 反而我們要知道數學是在風險管理上是最大的工具。

Credit: <風險之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