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抱歉!因為我沒時間, 所以文章會有點長 l <減法的力量>

第285天讀後感, 我們人總是喜歡「多」, 例如一個研究顯示, 當樂高的兩面是不平衡的狀態下, 8成的人會選擇「加多」幾塊去另一面比較少的地方把兩面變得對稱, 而只有2成的人會選擇用「減少」的方法去把它變得對稱平衡, 但我們要知道愈少的情況下, 我們能夠做出的創意其實會更多, 因此今天所說的就是<減法的力量>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獎得主, 年輕教授雷迪‧克羅茲Leidy Klotz所著的。

2022年9月3日
從生物看出人類的行為基因, 都是喜歡把東西變多, 把事情變大, 把規則變得複雜, 比如: 人都喜歡展示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原始時代, 會用象牙, 獸牙等作為飾物, 現今只是換了包包, 跑車,豪宅, 以展示自己的實力; 也有喜歡把東西儲起, 就算是垃圾也認為有他的用途, 很難做到「斷捨離」; 再者, 人都討厭損失, 因此人們都喜好傾向於「加法」的行為及方法。
因此在高中的時期, 我們都認為論文愈長愈好, 東西寫得愈複雜愈成功。

但在大學開始, 慢慢才教會我們要開始使用「減法」去幫助我們, 原因在於我們要看透事物, 事情的本質, 而本質就是整個理論及事情的底層邏輯。可惜, 現實社會普遍都把事情的解決方案都是用「加法」去解決, 比如: 公司員工在工作時玩手機, 解決方法「加一條公司守規「不能在工作時使用手機」吧」, 當公司的員工缺乏創造力, 解決方法「每個月需要加開一個會議會計算各員工的創意分數指標等等。」, 當公路的車愈來愈多 變得塞堵, 解決方法「多開一條公路疏通車輛。」 這些都是解決的方法, 而這些方法都是用「加法」的思維去建立。

但是作者指出, 在科學研究及數據上顯示, 「加法」有時並不效用, 當我們一直使用加法, 只會令到人們的行為被綁起來, 比如公司的守規, 這反而有阻礙創造性, 因為他們並不能自由地思考及行動,所以每當增加一道規則, 它的邊際回報效果會一直下降。 相反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 如: Netfilx 公司文化的<零規則> 正是創造出很多創意, 思考的地方。

或是在公路的情況下, 當我們加建一條公路去疏通車輛, 反而造成不少問題, 比如: 當政府加建一條公路後, 人們都會基於情形有變, 可能會改用乘車, 駕車的方法去使用這條公路, 使這條公路開通後, 並沒有改善交通問題, 反而還把問題變多, 例如: 風景變得不受吸引, 空氣問題會擴散開去, 鐵路或公共交通工具次數變少使有效的乘載量下降等等, 在美國舊金山的一條雙層公路的建立及拆除正是反映出, 當這條公路拆除後, 反而公路變得更暢通, 因為人們能夠選擇其他的方法去上班, 去這個地方看風景, 而在這條公路後面的沙灘, 住宅, 酒店也能夠看到更美的海景, 更使附近商店的生意額上升, 這正正是「減法」帶來的好處。

在書中有更多的例子, 比如 甜甜圈本身設計是沒有洞的, 卻因為油炸過程中, 中間部分的甜甜圈氣溫都很難與外圍的平衡,變得中間很難炸得透(因面粉太多,使中間偏軟,外圍偏脆/硬), 因此「減法」把中間的挖一個洞, 反而使油炸,高溫能夠集中在圈圈的周圍, 使東西變得更好吃, 而中間的部份也能夠獨立變成甜甜球, 在整體上的味道口感反而提升不少。

因此, 我們思考模式很常會受到基因所引致我們使用「加法」去思考問題, 但當你知道「減法」的存在更有幫助後, 我們就能夠堅持讓「少」看得見, 實現質的飛躍, 像在20世紀才知道空心磚,原來跟實心同樣效果, 這不但能夠更有效用, 還能幫我們想出更優的解決方案。
當多的想不通, 就不如試試少的, 尤其我們能夠看清事情的本質, 再用「減法」去處理反而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情況。
如果想練練減法的最簡單方法就是, 就是把你的成果滿意度達成後再進行減少的工作, 就像我標題一樣, 文章太長只是因為我並沒有時間做「減法」的工作, 把字用得更精, 把句子變得短, 把邏輯變得更不重複, 所以大家才會看到這篇長長的文章。
想睡了, 先睡 再見。

Credit:<減法的力量:全美最啟迪人心的跨領域教授,帶你發現「少,才更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