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思維的彈性 l 彈性

第315天讀後感, 我們要解放自己的大腦, 才能不被基因, 環境所控制自己, 要解放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多閱讀, 接觸不同的事物, 就能夠更易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

2022年10月4日
很多生物的行為動作都好像腳本, 機械式的生存, 就像螞蟻, 鵝, 地蜂,牠們都不像一隻有自主性的動物,先用地蜂作例子, 當地蜂找到食物的時候, 在搬運到自己的巢穴前必然會先去觀察一下巢穴裡的狀況, 才把食物搬進去, 如果牠在巢穴外的食物突然被搬離原本的位置, 牠們的習慣都會再先搬近巢穴外再次進去觀察一下巢穴裡的狀況, 發現無誤後, 如果牠在巢穴外的食物突然被搬離原本的位置, 牠們的習慣都會再先搬近巢穴外再次進去觀察一下巢穴裡的狀況, 發現無誤後, 如果牠在巢穴外的食物突然被搬離原本的位置。
無錯是重複了三次, 在科學家的實驗後證實, 其實超過數十次牠們都會做出同樣的行為, 就像一早被編好程序的機械, 螞蟻, 鵝等等的生物也是同樣有類似的行為, 即使一群螞蟻被科學家利用牠們的信息素令牠們轉圈致餓死也會發生。
可能有讀者認為又是「基因」的作怪, 就像我們人類也會有遺傳下來的基因, 比如: 當看見一些物體會覺得恐怖, 有冒險精神等都是來自於父母,祖父等的基因, 甚至就像排隊的時候, 我們能提供原因希望插隊, 跟沒有提供原因, 帶來的結果也會截然不同, 即使你提供的理由並不是合乎常理, 甚至沒有真正解釋到的原因, 比如說:「可以先給我排隊飲水嗎, 因為我想飲水。」人們都偏向讓步, 相反如果沒提供到「因為」的解釋就會使人不願讓步, 其數字還差距幾十百分比。
這就是腳本化的行為, 因為只要我們聽到別人說出「類似的」理由, 就會不經腦袋地接受, 就像<快思慢想>中所提及的系統一,系統二的思維方式。

但我們想要脫離腳本, 令思維變得有彈性就需要正念, 跳出基因的控制。在未來的世界, 很多人認為是機械人主導這個世界, 但我們要清楚一點, 這是機械人也難以取代的。就是我們的思考能夠跳脫出範本的局限, 比如: 當我們設計一個AI能夠在中國象棋中所向披靡, 但它絕不能夠說「士急馬行田, 炮能走兩步。」這些的規限, 因為他們是被設計好在一定的範圍去作出運算。例如: 當阿里士多德發現及研究了這個世界,宇宙的設定, 範本, AI永遠就只會在這個規定,規格中生存, 也許它們能夠比人類生存得更好, 生存得更有優勢, 但它們永遠都不會產出到哥白尼, 牛頓, 愛因斯坦等的想法及科技, 因為他們都是跳出世界設定, 範本的框框去思考事情, 這正正就是AI未能夠取代人類的主要核心, 我相信就算在現在的設定, 範本, 在數十年或數百年機械人就算已經統治整個地球, 最後, 人類都能夠依靠他們的創意, 跳出範本的精神, 再走向另一個時代的發展。
這也能理解為什麼在華爾街中, IA程式員, 科創公司等的人才都只是在大行裡打工, 而不能夠自創一條必勝的AI去贏得市場的份額。

最後, 就算世界是有程式碼所編制出來, 相信也不會超過三行代碼, 現在的複雜行為其實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基因慢慢創造出來的世界。
正所謂適者生存, 也許我這個想法, 也是源自於基因的影響, 但我今天知道的更是壞的基因和好的基因, 會透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播來看出是否正確, 只要他們能夠一直傳宗接代下去, 就間接上證明有效了(非壞基因)。

Credit:<彈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