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

純粹的文字,坦蕩的人 不羨慕、不嘲笑 一生

淺談何謂菁英? 構建菁英的政治公式

人類歷史,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永遠是政治菁英的歷史

菁英(elite)這個單詞從詞源學(etymology)的角度來探討,其源自拉丁文(eligere)這個單詞,它具有選擇或挑選(choose or select)的意思。有的時候甚至已(elect)這個詞來取代elite,不論使elect或elite都是源自拉丁字eligere。elect這個字隱含者神聖使命(divine appointment)或是政治選擇(political election)。菁英(elite)是從法文借用到英文的,德文亦是。十四世紀,法文開始出現菁英這個單字,最初是用來稱呼品質精美的商品(commodities of particular excellence),在軍中則是指人民的選擇,後來泛指地位優秀的社會群體。在英文中已知最早使用菁英的年代是1823年,廣泛指稱社會團體,但是一直到十九世紀末的歐洲或是二十世紀1930年代的英國與美國,才透過社會學菁英理論的傳播,逐漸在政治學與社會學作品中廣泛的使用。

Gaetano Mosca在其名著《統治階級》指出;「人類歷史,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永遠是政治菁英的歷史」。其理由是ㄧ般民眾缺乏智慧、知識、能力與經驗,最重要的是缺乏組織性及紀律,本就不應該享有權力。但治理菁英需具備何種才能則依據時代需求而定,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句話「時勢造英雄」。

因此,所有的社會,從最落後到最進步,就只會有兩種人,一種是統治者,另一種是被統治者。統治者永遠都是少數,組織化的少數統治階級為鞏固權力,會以直接的力量為對抗形式外,更會以抽象的道德和法律原則為現實的基礎上,將其權力的支配和運用方式正當化、合理化,這就是所謂的政治公式,並有五點看法來解釋菁英地位的維持:

一、生活方式的一致性;統治菁英獲得權力後,會維持與平民相近的生活方式,已獲得被統治者們的認同與好感。

二、政治公式的使用:穩定政局後,會透過教育與宣傳,宣揚被統治者的意識形態與政治迷思。

三、模仿性:統治菁英會努力使自己的行為與觀念像被統治階層調和以求認同。

四、菁英的流通;菁英從較低階級吸收能力傑出分子,透過適度的階級流動,減少非菁英階層的異議。

五、軍隊支持:壓制異議分子。


現今各國普遍政治體制中的權力菁英都具有高學歷、良好的家世背景等優勢,這種優勢使得他們可以自己形成一個小圈子,也就是所謂的權力菁英圈。這個圈子中大部分成員彼此相識,並透過交換與協議,增加彼此間的利益和鞏固自身於圈子及社會中的地位。


在民主政體中,統治階級是分別參與不同的政黨組織,傳播其政治理念,來爭取一般民眾的認同與支持,在工業革命後的時代,統治階級與群眾之間開始有密切的聯繫,這種聯繫是透過統治階級的下層或稱為新中產階級。這新興的階層,主要為文官、白領、科學家、知識份子等,這個群體不但未提供統治階級人才需求,更是統治階層統治社會重要的部分,任何政治機體的安定接繫於此階層的道德、知識與活動水平。


綜上所述,「參與」和「權力」的基礎變量是多與少的問題,而並不是「有」和「無」的問題。在這項前提下,民主的規範與實踐之間有落差就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於具有決策權相關人士,廣泛的定義為菁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