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articles30474 words
22 articles30474 words

新聞攝影不是紀實攝影?

一則新聞報導內容最基本包含「六何」(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我們透過新聞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新聞內容不論長短,有它獨有的文體格式。

Nan Goldin《所有的美麗與血淚》

美國著名攝影師南.高丁Nan Goldin (b.1953) 的最新紀錄片 《所有的美麗與血淚》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2022)不但談及她的創作,更重要的是講述她怎樣用四年時間跟藝術界大金Sackler family對抗。

1

如何培養審美眼光?

在觀看作品時,有時候我們還是會感到無從入手,特別是面對一些「前衛」作品,大多數人都容易感到束手無策。要了解一件作品,其實我們可以從好些方法入手⋯⋯

2

無知的傳媒真像個毒瘤特別在藝術報導上

要理解藝術,其實絕不能單單看表像,特別是現代藝術以及當代藝術。當中包括了藝術家的哲學思想、世界觀、對藝術的理解、思考過程等等一連串複雜的提問。

攝影教學 | 學習攝影的通病

關於攝影,我們除了追器材及模仿別人的作品外,我們還能做什麼?創作在乎想法,在乎原創性,在乎思考。能以作品以自己的方法說話,才算是踏上創作之路。

在香港談夢想

世界其實很大,無需綑綁自己,更多時候,我們的思想模式才是自己的枷鎖。

我們在談藝術時 我們在談什麼?

今時們日的NTF藝術,真的是藝術嗎?還是一個以藝術之名的投資市場而已?

攝影 vs 當代藝術下的攝影

要看Artist's Statement才看的懂的攝影其實正在做什麼?

1

打龍 | 沙龍攝影的問題

一種把攝影當做休閒嗜好的俱樂部或的連鎖組織,將非現實、非藝術、不 思考、在俗套概念與技巧中不斷重覆的拍照風格,以壟斷的管道規範了所有希望接觸攝影的創作者和觀賞者對這項視覺媒介的認知 (郭力昕)

1

「非主流」電影

主流電影較著重娛樂性,為乎合大眾口味,重觀能刺激,具話題性。情節大多有點公式化,但最緊要「爽」。「非主流」電影無論在內容、敘事或電影語言的運用上都有更多可能性。

1

策展人 vs 藝術家 : 一場當代藝術嘅權力遊戲

藝術圈絕對係一個權力圈,裡面有好多嘢其實都係一個權力遊戲。一直以嚟藝術家嘅角色都好似為所欲為,可以放浪形骸任意妄為,呢個其實只係影視神話。

做攝影要多讀書

好多人想比較有系統咁樣去學習藝術或者攝影,但都無從入手。

香港藝文空間 2021 (1)

長久以來有一種很籠統的說法,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實香港的文化藝術活動真的多到不得了,這兩年的藝術空間猶如雨後春筍,除了大南街之外,還有很多新的藝術空間。

我的書單:十二本藝術及攝影書

做藝術要多讀書,做攝影更加要讀書。

究竟係黃金盛世還是黑暗時代
・歷史點樣「被」書寫

其實我哋嘅眼一直受到高度嘅「監控」,可以睇啲乜嘢?唔可以睇乜嘢?點樣去睇?其實好多嘢我哋以為好自由,自己係用自由意志作出選擇,但其實背後實在有太多嘅操縱。

IG式攝影美學

依家有唔少攝影師都係由Instagram起家,只要你嘅相片夠吸睛,有時真係可以一炮而紅。但就係因為要夠吸睛,你會發現好多IG嘅相未必好襟睇,而且好相似。

藝術嘅嘢我食條鐵之香港究竟有咩睇?

香港究竟有咩藝術空間?想睇展覽可以去邊度搵?香港究竟有咩睇?

解讀藝術 : 新手上路之點樣可以「睇得明?」

日常生活展覽很多,作品很多。如果唔係只想打完卡就算,睇展覽嘅時候我哋又可以點樣入手呢?點樣先可以「睇得明?」

乜嘢係藝術?

點解我同某某大師所影嘅相明明好相似,但佢做嘅就係藝術,而我做嘅就乜都唔係。係唔係因為佢係藝術家,所以佢做嘅嘢就係藝術品?定係背後有啲乜嘢原因?究竟乜嘢係藝術?點樣先算係藝術品?當時心裏面有千萬個疑問。

1

Selfie 自攝像 (下)

當討論人像攝影時,我們必定會觸及「身份」(Identity)這個概念,在互聯網時代,這一切,當中有幾多是我們要刻意建構的?我們怎樣通過相片展示自己,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公眾形象」?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