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燕 Rachel IP
葉曉燕 Rachel IP

藝術家|策展人|大學創意藝術系講師 IG: rachel.iphiuyin

在香港談夢想

世界其實很大,無需綑綁自己,更多時候,我們的思想模式才是自己的枷鎖。
我想,假如大家心裡仍難得有夢時,還是先試試迫使自己先達到那個K點再算吧!


近日在Fackbook看到一篇文章,講述一位攝影記者因生計而放棄攝記工作走去當地盤工,因為當攝記人工只有萬多元而地盤工有三萬多,最後他決定先放棄自己想做的而先多賺點算錢再算。有不少大學三年級學生找我談前途問題,似乎大家對於未來都感到有點徬徨。有攝影系學生現在已打算畢業後還是打份政府工,因為他知道做攝影的不太可能有安穩生活。亦有同學說他希望將來從事創作,但首要條件是先要確保有穩定收入,不能冒險。 

在香港談夢想,彷似有點不切實際。

畢竟,這個城市的生活成本實在太高(並愈來愈高)。過去十多年,薪酬無變而通貨膨脹幅度驚人。十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生月薪約一萬,十年後,月薪沒有太大變化但身邊的一切物價都以倍數標升。每天的新聞不是圍繞樓市如何破頂,就是講述租金如何嚇人。一個三四百呎的單位動輒要五六百萬,而租金更是跟收入不成正比。有廣告說一個七歲的小朋友的夢想是買樓!!一切實在比恐怖片更恐怖!

是的,當一個地方的人其畢生「夢想」只是為了買一個三四百呎的怪則單位時 (有外國朋友形容這些單位是個 Shoes Box,其實其間格比鞋盒天差),並堅守這信念,甘願將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全押在一宗「騙案」中,這真是十分恐怖。 

究竟有沒有人夠膽對這宗「騙案」說不? 

人的價值 為什麼在短短二十年,香港會由一個充滿活力機遇的城市變成一個沒有夢想的地方?(除非 你認同這樣買樓是夢想)人的價值究竟在哪裡?在一個大城市裡,人的一生,就真的只是為了兩餐溫飽以及有個棲息的地方嗎?除了物質生活?大家就真的沒有精神上的追求嗎?究竟 還有多少人會思考一個人的精神價值? 

曾幾何時,大家仍然會暢談夢想,對未來充滿憧憬。但時至今日,當看到身邊就連年青人也不敢談夢想時。我真的想問,這個城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從個時開始被教導要認命?更可惜的是,有太多人是在未開始嘗試時就去認命。

當香港仍然有不少外國人前來尋夢時(並且有不少成功例子),在這裡的人反而早就將自己鎖住了,去否定所有可能性並乖乖的去當樓奴,這真是有點謊謬。當一個遊戲來得不公義而我們被迫置身其中時,我們是否能嘗試去改變遊戲規則扭轉局勢而非靜默妥協?

夢想需求實踐才有價值 

身處香港,近年我們真的遇到不少艱難和挑戰,但相比很多其他地方,我們還是有相當大的自由度讓我們去尋夢。最少,這不是戰火連連或鳥不生蛋的地方,問題是你有沒有毅力去走 出一條自己想走的路。夢想需求實踐才有價值,否則那只是空想。要能夠夢想成真,就必須 令自己具有實現夢想的能力。村上隆在他的《藝術戰鬥論》中也談到,要將一萬小時設定為達成目標必須訓練的絕對K點。就是說,你先要對它下點功夫。 

我想,假如大家心裡仍難得有夢時,還是先試試迫使自己先達到那個K點再算吧! 



後記

以上是一篇2016年的舊文 ( 原文刊於MILK )

(一) 時至今日,雖然樓市在2019及Covid-19下稍為回落。但早前在我家附近仍可見到只有200平方尺呎但售價高達港幣六百多萬的「納米樓」。香港的土地問題及房屋供應一直是一個迷思,香港地小人多是一種洗腦式的論述,以助地產霸權。實質的土地及房屋研究,可參考本土研究社的文章 (https://liber-research.com/landresources-stocktake/

(二) 這兩年社會運動及Covid-19,改變了過去的日常。從前被自由行迫爆的香港,本可有機會趁此好好調理,但大環境下,狀況仍陰暗不明。

(三) 「但相比很多其他地方,我們還是有相當大的自由度讓我們去尋夢。」2016年我們仍可高呼自由,相信自由。但無論如何,最後一點還是對的「我想,假如大家心裡仍難得有夢時,還是先試試迫使自己先達到那個K點再算吧! 」世界其實很大,無需綑綁自己,更多時候,我們的思想模式才是自己的枷鎖。



文:葉曉燕 IG: rachel.iphiuyi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