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andcola
rumandcola

一个无趣的人

当人类成为算法的载体

大数据时代下公民隐私问题的讨论早已屡见不鲜。尽管技术进步为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早已人尽皆知,但任其继续发展的未来人类社会形态,一直是创作者们乐于猜测和描绘的景象。

《第四公民》中揭示过,元数据被持续不断收集的危险性。

各种系统除了详细掌握你的消费记录,还包括你的人脸信息、虹膜、声纹,甚至你亲自寄送的唾液里的DNA信息。表面上这些操作,只是消费主义为了推销商品,将你的信息持续由各种app收集分析并上传到某个服务器里。

虽然目前ai对其创造者——人类的理解程度尚处于分析阶段,能力也仅限于卖货和打广告。一旦当其成熟到能进行预测时,随着“使用目的”改变,产生的效果无人敢想象

某些政治目的

虽说开发者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预测人类未来的行动。比如通过了解你的喜好,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就是一项精准的预测。但与其说是人类在使用ai提高生产效率,不如说人类在用自身孵化一个对自己来说,全知全能的超级ai。

反过来说,如果掌握了完整的元数据,就可以用这一行行代码再现某人的一生。过去人们只能依靠生前的蛛丝马迹,来揣摩和再现某人当时的想法和生平。当代,再不起眼的人都能因ta在互联网留下的痕迹获得再现。

那么有什么理由不怀疑身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实际上存于缸中,或是由“另一种文明”用数据复原的产物呢?

即便我们是时间顺序意义上的新产物,在未来,比你妈还了解你的ai算法,也能像西部世界里的ai一样,透过各种数据史早早为你的一生下定论。

也许我们和西部世界最大的区别,只是景别大小而已。西部世界中的host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反复和数量同样有限的对象产生故事。相对他们,我们的一生“完整”很多,我们所处的世界“host”基数更大,地理范围也更大,看似总有发展不完的故事线,本质却是相同的。



5.第四公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