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
Sean

覺知與感受生活。 產品經理 - Fintech / 區塊鏈。追尋意義、創造與分享平衡專業與生活的內容 部落格:https://seanhsu.space 訂閱電子報:https://reurl.cc/V15Nyb

破除理性思維的神話

這一百多年來,科學驅動帶來的進步是否會不斷地把人類帶到「更好」、「更幸福」的社會?
Photo by Jonas Verstuyft on Unsplash
社會是不斷前進發展的,雖然中間會有曲折,但未來會比現在更好

你認同這個命題嗎?這一百多年來,科學驅動帶來的進步是否會不斷地把人類帶到「更好」、「更幸福」的社會?

現代社會的我們對於自己「主體性問題」的焦慮
一個所有現代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medium.com

在上篇文章稍有提及,導致現代主體性問題的原因之一為科學進步帶來的袪昧。這幾乎破除了人們對於所有不確定事物的信仰(例如:宗教、傳統等)。

理性確實非常有用,也幫助我們客觀地解決很多問題,也是因為理性與科學的推動,我們才能享有現代的繁榮。反面來說,人類的思維方式可以說已經完全被理性所主導,以至於我們都認為理性是必須且唯一的信條。比方說你如果在工作的場合中被說「欸你這種發言很不理性耶。」,全場鐵定投射負面的眼光在你身上。

而現代社會中理性與科學至上的信條,必然也帶來了個人、以至於社會的矛盾問題,這些問題你或許在生活中都有感受到一絲不對勁,讓我試著描述看看吧。

心中斷定沒有確定性的東西,就是「不好的」

工業化的生活與生產方式,讓人們對自然的態度從敬畏轉變成「改造」這種機械式的觀點,比方說過去對於疾病的態度是要「調養」,現在對疾病的態度是要「根除」;過去對於天氣變化需要向神靈祈禱,現代人們蓋起空調大樓,確保一年四季享有同樣的舒適,幾乎粗暴地捨棄了自然的本質特性,而以得到一種統計學的確定性。

又例如科學導致無神論,並非說人一定要相信神,而是我們需要意識到背後的對立。像是中國的唯物主義與對物質進步帶來的信仰,就對宗教的管制非常嚴格,而今天管制的是宗教,明天會不會是別的非確定性的東西?例如人權價值?有些事不必等到未來才需知道,因為現在已正在發生。

倚賴抽象體系帶來的個人價值喪失

所有的科學都是從現實抽象出來的,而現代社會的形成反而變成大量抽象體系的集合,又從抽象反形成現實,人們幾乎深信不疑。例如:你不用懂熱力學或航空動力學也願意搭乘飛機旅行,因為你知道就算你不懂,飛機這個造物背後鐵定存在專業支撐,而這些專業理論都是確認已知的,亦即你會合理假設,如果你想搞懂,花點時間也絕對能理解熱力學或航空動力學,而不是滿懷不確定性地向神明祈禱自己能飛。

現行的法律、政府也是類似的抽象概念。這與過去的人(或是,生活在獨立鄉鎮的人)倚賴生活經驗與直覺感受有很大的不同。至此現代人的思維逐漸變成相信所有的程序規則,幾乎可以說是內建在潛意識之中了,接著必然產生官僚主義。只有是現代組織,就必然是官僚的、且某種程度上是資源浪費的。

社會更加缺少價值理性

  • 價值理性-也稱實質理理性(substantive ra — tionality),即通過有意識地對⼀個特定的行為 — 倫理的、美學的、宗教的所抱有的無條件、固有價值的純粹信仰。
  • 目的理性-又稱工具理性,用來實現一個價值的理性,這個角度就是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計算,每樣事物都有最優解或最佳狀態)

因此,在科學與理性的驅使下,工具理性之氾濫促使我們相信每個目的都有最高效方式達成,而不去問目的本身(價值理性)是否有價值。白話來說,社會愈加重視「怎麼做?」,而不重視「為什麼?」

  • 社會都在喊要發大財,但不在意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財、發財背後要犧牲的代價是什麼?
  • 你讀了這麼多書,用各種速讀工具拆解了這麼知識,真的讓你變成一個更博學、更有智慧的人了嗎?

工具理性演變到最後反而更低效,事情變得為了做而做,淪為一種最糟糕的意識型態,形成上述抽象體系中,大量官僚系統的浪費。

個人價值喪失

過度倚賴抽象體系的社會分工,以及分工背後代表的工具理性,最終造成了社會中每個人的個人價值的降低。引述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對於現代的社會分工的批判:

「專家沒有靈魂」

對於社會分工的評價,體現在分工的理性是沒有靈魂的,每個人都只是在完成自己的 KPI,但 KPI 的意義並不是個體所在意或對個體重要的事。

「縱慾者沒有心肝」

由於分工的意義感喪失,迫使個體需在生活其他面向中尋求意義,意義的尋求又不容易,因此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消費達到快速滿足,因此資本主義必然衍生享樂主義。

「廢物幻想著自己達到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

現代社會就是讓理性官僚的數量大幅增加。資本的繁榮代表物質的成功,帶來增長與前進的幻象。感受不到意義的社會或人們,只能把這情緒的出口壓在所謂的文明程度上,以豪華的建築與金錢代表意義。然而生活在意義喪失的現代體系,是否就能代表現代人比前現代的人們更加幸福快樂?是一個垂頭喪氣不知為何工作的上班族快樂?還是畢生奉獻給神,積極佈道的修道士快樂?

社會是不斷前進發展的,雖然中間會有曲折,但未來會比現在更好

回到一開始的命題,我始終相信理性與科技的進步確實帶給了人類更好的物質生活,如今全球因肥胖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因飢餓死亡的人數還多,至少正常生活中,我們不必過度擔心會餓死、病死、或遭受非人道暴力的死亡,而是可以坐在冷氣房裡打 medium 文章。

也是有這種條件下,人類的思想演化亦能被保留、不斷學習,比方說上述歸納出的現代性問題,變成我們必須反思的重要議題。所謂的前進發展,不應該只停留在物質層面。

雖然社會氛圍完全不可控,但我仍願意樂觀正向的相信:

「社會是不斷前進發展的」前進發展的可能只有物理屬性,但對人們的幸福、快樂、意義,甚至可能更侷限了。

「雖然中間會有曲折」沈淪現代性問題的人們能夠開始反思物質的進步對生活的生活正面意義,

「未來會比現在更好」心靈也因此能夠被解放。

感受理性的邊界

另一個反思的路徑,是直接去感受理性的邊界。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理智,又相信抽象系統,就會去相信大量的陳腔爛調(cliche),認為事物的背後總有一套「理性的法則與規律」,這讓我們面對超乎自己的認知的社會現實時,可以暗自讓自己心裡更加好受。比方說,選民選出的政客不斷荒腔走板的出糗,卻反而不斷安慰自己這個政客背後一定有更宏大的計畫跟作法。

另外一個例子是愛情。當你感受愛情時,你知道這是愛情,而不會用一種機械論的語調描述「賀爾蒙加速分泌並影響腦神經的成果」,即使從物理的角度來看真的是那樣,那也不是你感受到的愛或情。因此相信這種理化的抽象系統,反而顯得更加不理性。

Photo by Everton Vila on Unsplash

我們所認為的邏輯與理性,其實是在情緒之下的作用。我們認為自己有理性、有自由,其實結果正好相反,我們只是毫無緣由的相信大量的陳腔爛調,並且用他們來指導我們生活。

要在現代獲得自由,一個關鍵恰恰是在適度的時刻相信直觀感受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