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rifice 生贄
sacrifice 生贄

想學,想飛,想看見,想離開地球表面。 試著梳理沉浸於AR、VR、MR、XR等新媒體的一些想法。 (修改受限,馬特市成為記載我錯字與記憶偏誤的所在) 我也在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sacrifice    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sacrifice

VR: Weird Times / 那些年,我們一起轉大人

歡迎來到Chloe Combi老師的青少年VR輔導室,欣賞3段輔導室精心製作的VR宣導短片。

沉浸共感度:★★★☆

導演:Ryan Hartsell / 萊恩・哈特塞爾,Chloe Combi / 克洛伊・康比
製片國:USA / 美國
類型:動畫
年分:2022
片長:19min
官網:https://ryanhartsell.com/
   https://chloecombi.net/
IMDb:tt17729162

《Weird Times》由雙導演共同拍攝,導演Ryan Hartsell為動畫及VR導演,而導演Chloe Combi則是一位青少年次文化研究人員,著有《Generation Z: Their Voices, Their Lives》2015,在許多雜誌設有專欄,巡迴各地進行相關演講,並開設Podcast節目《You Don't Know Me》與青少年對話。《Weird Times》比較像是導演Chloe Combi再開VR戰線--企圖透過新媒體再添一條與青少年對話的管道。

《Weird Times》由3段6分鐘VR組成,主題大致為〈自我定位與認同〉〈對性、性徵及性傾向的態度〉〈身體與外貌認同〉。或許是每段影片都只有6分鐘的關係,影片總是一開場就切入正題,並快速給予建議與解方。

對自己身體沒自信的青少年,覺得游泳池中每位同學的都又帥又美。但那當然不是事實。 (圖片來源:https://www.kff.tw/film/content/2250)

然而不是所有的子題都適合直接切入正題,像是〈身體與外貌認同〉切入主題手法十分巧妙,但〈自我定位與認同〉切入方式就顯得過於粗暴。

在〈自我定位與認同〉的段落,一開場設計成快問快答訪談節目,受訪者被設定成因為缺乏自信而猶不決的青少年,主持人高亢快語步步進逼,若受訪者無法在極短的時限內決定答案,主持人便隨便為青少年決定較差的答案--你就是個失敗者,你就是笨所以答不出來......搭配現場觀眾的訕笑,現場同儕壓力的氛圍,令人想起Milgram權威服從實驗,我不太確定長期困於同儕排擠、缺乏自信及自我價值的欣賞者,在VR如此擬真的狀況下,會不會拆下頭戴式顯示器落荒而逃。

如果欣賞者能撐過開場1~2分鐘的可怕情境,緊鑼密鼓進入建議與解方的橋段,教育缺乏自信的孩子找回自信、對抗惡意的對待。但在〈自我定位與認同〉鋪陳下,我不確認3~4分鐘簡捷地密訣指引是否足以挽回開場1~2分鐘的驚嚇與打擊。

青少年時期自我定位不明確,特別在意同儕的評論及眼光。 (圖片來源:https://www.kff.tw/film/content/2250)

《Weird Times》切分為3段各6分鐘的子題,或許是為了符合Tiktok世代對影音、多媒體的耐性始然--如果不在1分鐘內切入重點、捉住眼球,在5分鐘內把重點說完,Tiktok世代便失去耐性,只想關掉目前的影音換看下一則。

然而,不是所有話題都能在5分鐘內說完,因此傳統影音又依片長細分為短片、電影與影集,不同片長適合的手法與可以談的主題各不相同。青少年處於不再是兒童又還不夠社會化不足以視為成年人的尷尬階段,有太多問題值得思考與溝通,既然《Weird Times》已規劃由3個6分鐘子題組成,那麼在挑選子題的主題之時,或許該好好思考,該主題是否是一個能在6分鐘內說清楚的主題,如果6分鐘不足以完整交待,或許換一個主題會更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