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
Sen

教育工作者;传播学、心理学爱好者;前新闻从业者。

回家

去年的今天下午,我抱着你从医院出来,外婆拎着你住院的物品,我们一起回家,妈妈在家等你。出门,回家,是一个人生般的轮回。希望你日后的每一次回家,都能充满力量,重新出发。

去年的今天下午,你结束了医院的八天住院观察治疗,我和外婆一起接你回家。

“回”是一个动作状态,“家”是一个名词。“回家”是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的词汇,从外面回到家里面的意思。

聊这个话题,需要先拆开了聊,再合在一起聊。

拆开就是上面大体的概况,需要补充的只是“家”的概念。

传统来看,家首先要有一个固定的处所。比如你住的北京北四环的这套小房子。而实际来看,这个房子并不能完全构成你的家,还包括有你的小床,你的玩具,你的衣服所存放、晾晒的地方。

这个地方并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和妈妈,只是我们从银行手里租来住,因为有贷款还要还二十年。相较于租房,只是一个长租住户。

而你,与我们一起,租住在这里。

这地方也不属于你,但通常来看,你会在这里长大到十八岁,或者你自己有能力,也可以及早搬出去。我和妈妈大概率会在这里了此残生。

除了物理概念上的处所以外,“家”还有抽象的精神寄托概念。

迂腐的说法是,有亲人、有爱人的地方就是家,心安处即家。

如果照此概念,那么只有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才有家。

早在农村,小时候的我并不在意家里两间瓦房的大小,雨天漏雨也不是不能接受,总是要比小学校里更简陋的学习环境要强一些,哪怕冬天的木窗户上,塑料袋在夜间的寒风中哗啦啦作响。

如同现在的你,对物质并无明显的概念,尤其是房子大小、装修如何,只是需要一个安心睡觉、稳定吃饭、快乐玩耍和按需换尿不湿、洗手洗脸洗澡的地方。

如此而已。

这是对“家”这一概念缺乏亲人情感加持的冷漠描述。

通常来说,家是有父母亲人爱人所在的地方。比如你自己无法照顾自己,自己跟自己玩又显得无聊。

父母照顾孩子,在于他们的生产行为本身,需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至少到十八岁成年。除了物质供应保障,还要有情感的倾注。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建立,概莫能外在家里完成。所以,家还有一个抽象情感的加持。跑到公园、大街、商场的,只不过是玩耍、购物,也算是一种情感的连接,但并非主要途径。

去年的今天下午,我抱着你从医院出来,外婆拎着你住院的物品,我们一起回家,妈妈在家等你。

于是,我们便一起健康快乐成长了一年多的时间。

一年多里,当你可以出门时,我和妈妈几乎每天都会带你出门溜达一圈,每次出门都要回家。出门,回家,是一个人生般的轮回。

也希望你日后的每一次回家,都能充满力量,重新出发。

感谢你和妈妈的到来!愿你健康快乐成长。愿你每一次回家,都是新的出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