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讀歷史
理科生讀歷史

塵世中一名90後的迷途小書生 理科人同時喜歡歷文史哲

[沙場史]抗日戰爭中的「護國」神器

相信大家都在不少的抗日神劇中都看到過這樣一款槍.剛看到的時候像一枝普通的手槍,但仔細看時在板機前方有一個十分大的彈匣.

中國軍人俗稱「盒子炮」德國毛瑟1896式軍用手鎗

此槍就是被當時中國軍人俗稱「盒子炮」或「駁殼槍」的德國毛瑟1896式軍用手槍.槍全長288mm,重1.24kg.口徑為7.63mm.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時可單發可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使用時可以單獨使用,或可在手柄後加上槍托射擊.

這款槍由德國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 但推出之後在德國卻不受歡迎.原因是其定位及設計問題.首先,盒子炮的火力作為手槍來說太大,但作為步鎗卻又威力不足.除此之外,它還有兩個設計上的缺陷.首先,射擊時槍口向上跳動的情況十分嚴重.其次,射擊後子彈向上彈出.這兩種的缺陷都令射擊精確度受嚴重影響.

神奇的是,這款鎗卻在中國戰場上大放異彩.

首先,當時列強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包括步鎗,衝鋒槍等,但是手槍卻不在此列.所以早在軍閥混戰時已經引進中國,其後更是出現了各種山寨和彷做的版本.這槍解決了中短程火力不足的問題,更有著容易使用和射速快的優點.故此在軍閥混戰、抗日戰場甚至解放戰爭中都有它的身影.

你可能會問,剛剛不是說有設計上的缺陷嗎?

沒錯,但當時的中國軍人,用一個簡單的動作將天生的缺點變成優點.就是在射擊時手腕平放(或將手腕轉30或45度).如此一來,不但使向上彈出出來的子彈變成向左右彈出.同時將本來平面攻擊的手槍變成可作扇面掃射的"衝鋒槍".由於種種原因,這款鎗在抗日戰場上甚受中國軍人的喜愛.所以,在很多抗日神劇中到看到它的身影.甚至有些日本軍官會偷偷使用繳獲的盒子炮.

一位正在使用盒子炮的國軍軍人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真的不得不佩服當時中國軍人的智慧.也提醒了我們在資源不足時應如何將缺點變成優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