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飞行兔
不明飞行兔

ENS: bmfxt.eth | Likerid: pasqual | 关注知识产权、Web3、二次元文化、神经多样性。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eb3, ACG subculture and neurodiversity research.

深度科普:Likecoin(Cosmos)的利息从哪里来?

我在上一篇短文《主网上线后,likecoin 已经是一种理财手段 + 智能代议体系》中,提到 Likecoin 主网上 Cosmos 之后,能够给愿意质押自己的 likecoin 的投资者发放 7% 左右的「储金利息」。

文章发出后,@kurutoga2k7 和 @gvyvvy 两位网友提出了一些质疑,我简要归纳为三个问题:

  1. 这些利息是谁付的?跑路了怎么办?资产保险谁来做?
  2. 香港银行的年存储利率低于 1%,负利率都出现了,7% 的利率怎么可能?
  3. Likecoin 制造价值的过程不清楚,因为能打赏不是一件难事,不是什么能赚钱的爆炸性服务。那么,不做广告,没有收入来源,还在烧钱,哪里来的钱给用户发利息/分红?

虽然我讨厌有些人为反对而反对的态度,但是不可否认,对不了解通证经济、不了解区块链和 Cosmos 的新手用户而言,他们的这三个问题其实提得很好。而之所以会有这些问题,是因为许多人(尤其是 NT,Neurotypicals)缺乏合理地认知迁移的直觉,喜欢把旧有认知直接形式化地套在新事物上。其实太阳底下无新事,旧有认知迁移到新事物,可以很高效地认知新事物,但应当迁移的,并不是旧事物的表象,而是它的内在逻辑,就好比这里的两位,对「利息」「货币」「价值」「收益」这些概念其实并没有深入本质的认识,直接拿传统金融中的利息来套 Likecoin 价值网络中的利息,就会感到疑惑。尤其许多 NT 缺乏在最佳时机做推理、下判断的直觉,也缺乏悬搁的直觉,于是就会自以为是地下错误的判断。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也有各种科普太少、太晦涩难懂的缘故。

所以,本文将细致地解答上面三个问题,以助读者理解基于 Cosmos 的新 Likecoin,也希望能启发更多有趣的思考。

本文不短,但值得你深入阅读,就算你不打算深入了解 likecoin,我自信这篇文章都能给你带来不少收获。(下面是本期推荐 BGM 啊!读文章不听点啥,就好像吃牛排不喝红酒嘛。)

三日月の舞

第一个问题:Likecoin 的利息是谁发的?

这些利息是谁给的呢?是系统发的,经过七大验证人(Validator 节点)之手给到你的。

1、验证人是啥?

Likecoin Chain 是一个区块链,区块链就是自动化的电子账本,这个账本的账是谁都可以来记的,不过你只能记你自己的那一笔转账记录。

想象一本常见的纸质账本,它有很多页,每一页上都可以记许多账目(所有的账目本质上都是转账记录)。

现在,我们给这个账本起个专有名称,叫「区块链」;给账本的「一页」也起个专有名称,叫「区块」;账本的页码,叫「区块高度」;翻页的动作,叫做「出块」,即产出一个区块。

验证人,就是负责翻页的人。

上面讲的这个账本所遵循的「会计标准」和「印刷规格」,就是 Cosmos。

Likecoin Chain 就是依据 Cosmos 这套会计标准和印刷规格,与创作者、读者、策展人等不同种类用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后,「印刷」出来的一本能按照一套会计标准自动运行的大账本。

2、验证人都有谁来当?

Likecoin Chain 这个账本现在是由港台地区的七家大佬来负责翻页,这就是七大验证人。如果把 Likecoin 生态比作一个武林门派,七大验证人就是七位长老

门派里发生的大小事情,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看着。

门派要怎么发展,他们有投票权;门派里的武艺绝学,他们负责保存。

这七位长老分别是谁呢?他们都是港台地区互联网、新闻媒体、区块链三个行业中的机构/公司,按照下图中的投票权重由多到少排序:

立场新闻(香港):投票权 19.68%。香港最大的非盈利性独立媒体之一,名声在外了。

Matters(香港):投票权 16.67%。即本站,也不要吹,大家都知道是啥。

Forbole(香港):投票权 15.43%。香港一家区块链公司,开发了很好用的北斗区块链浏览器,同时给 Cosmos 做专业验证人。所谓专业验证人,就是说人家专门干这行的,祖传翻页,我国著名翻页专家,大概这种感觉。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台北):投票权 13.91%。就是这学校啊……简称北科大,不要与台科大弄混了,也不要与大陆的北科大(北京科技大学)弄混了。我怀疑可能是团队里谁的母校啥的。

文化及媒体教育基金(香港)+ Enyk(香港):投票权 13.19%。前者顾名思义,一家推动文化和媒体教育的公益性质的基金会,后者是一家做区块链数据安全的公司。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家共同运营一个节点。

台湾事实核查中心(台北):投票权 11.30%。台湾一家 NGO,由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和优质新闻发展协会赞助成立,进行独立第三方新闻事实核查评估。

GLOs(香港)+ Udomain(香港):投票权 9.81%。前者是那种非常常见的一个人挺牛也有挺多想法所以出来自己搞一个名号攒一个组织然后做一些听上去很高大上的事情但其实你也不知道他都干了啥的那种组织;后者是香港一家老牌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商。同样不知道为啥这两家共同运营一个节点。

所以其实是九家机构参与在这里面,但只有七个验证人的角色。我们知道,不管 Likecoin 还是 Matters,尽管也有两三年历史,但也还都是初创企业。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初创企业要创新商业模式还是有许多无奈,全新的模式、全新的通证经济大部分人都还有待逐渐了解、接受,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在此之前,很难说这里所有九家机构全都对这条链的意义有深入的认识,对自己手中的投票权有自觉。

无论怎样,这个盘子是已经搭起来了,初创项目总是要不断迭代、敏捷发展的,验证人也不会永远都是他们,也会被市场大浪淘沙,从已经运行过一段时间的一些 Cosmos 项目的经验来看,劣质验证人是有可能下线的哦(但并不需要担心你质押的 coin 回不来)。我个人目前比较看好能够长期运营的优质验证人是立场新闻、Matters 和台湾事实核查中心。

而且,从这个盘子、这套验证人阵容中,其实可以看出 Likecoin 对 Cosmos 生态有个很特殊的贡献——也是我之所以比较看好 Likecoin 的核心逻辑:它把许多媒体、文教、内容产业里的机构拉进来翻页,行业早期,市场真正需要的是用这种方式渐进式地教育。许多项目里的验证人其实都是资金盘,好处是市场短时间活跃,坏处是距离用户价值远,而远离用户价值恰恰是整个区块链行业最为诟病也最难解决的问题,Likecoin 这个项目虽然规模不大,但对用户价值抓得非常紧,这是潜力优质项目必须具备的素质。

3、验证人怎么给我发利息?

上面说的是验证人。与验证人相对的,还有「委托人」,就是你我他这些散户持有者。

我们这些持有 likecoin 的人,如果选择把一笔 likecoin 质押给验证人,我们就是该验证人的委托人,利息就在这个委托的过程中产生,步骤如下:

  1. 出块:系统每 5~6 秒随机指定一位翻页人翻过新的一页(产出一个新区块);
  2. 出块奖励:这个翻页人可以从翻页动作里获得一笔「出块奖励」,大人您翻页翻得手累了吧,来这杯热茶请您用上,奖励您辛苦翻页哟;
  3. 瓜分奖励:虽然是验证人在翻页,但验证人户头上的那些 likecoin 不全是他自己的,也有你我他我们这些委托人委托过去的,相当于验证人是个银行,我们把 likecoin 存在那里,那么验证人翻页的酬劳我们也有权瓜分一部分,是吧;
  4. 瓜分比例:验证人和委托人瓜分出块奖励,验证人分到的部分是一个固定比例,这个比例写在程序里,并且有一个名字叫「佣金」,扣除佣金后剩余的出块奖励由该验证人的所有委托人瓜分,你瓜分到的比例,按照你委托的 likecoin 数额在该验证人户头的总金额里的占比计算。
  5. 利息到手:这样下来到手的,就是你的利息。

这套规则是所有遵从 Cosmos 标准的区块链通用的,并非 Likecoin 团队一家的发明。

ATOM(市值 7 亿美金,Cosmos 团队自家的币)、BNB(市值 23 亿美元,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自有平台币)、IRIS(市值 1000 万美元,国产明星项目)、LINO(还没发币,是最大的有区块链概念的直播平台,虽然我觉得这项目噱头大于实质,但人家已经月活破 500 万,相当于知乎 2016 年的水平)、LOOM(市值 2000 万美元)等币圈里比较出名而且我买过(除了 LINO)的大币种,都是按照上面这套机制运行的,小项目就更多了。

4、这个利息怎么计算?

传统金融中利息的计算方法是「本金*利率*存期」。在 Cosmos 标准下,利息也是这么算的:

  1. 通货膨胀率:Likecoin 价值网络内,铸币的过程本质上是为了「完成通货膨胀目标」。目前的 Likecoin 社区通货膨胀率被初始化设置为每年 1%。这个通胀率是可以改的,验证人可以发起提案,所有 likecoin 持有者民主投票决定怎么改、什么时候改、改成多少。
  2. 第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Likecoin 矿池里总共预设 20 亿枚 likecoin,创世区块释出 10 亿枚,就是说有 10 亿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长到 20 亿,就算生长发育阶段结束,这孩子成年了。所以,第一年通货膨胀的目标是增发 10 亿 * 1% = 1000 万枚 likecoin。
  3. 每日铸币额:铸币只有一种方式,就是验证人产出区块后,系统释出区块奖励。所以,每天的铸币总额约为 1000 万 / 365 = 2.74 万枚。我这里算的平均数,其实应该是指数,公式打起来太麻烦了,不过结果差不太多,是 2.726 万枚/日,也就是说,目前世界上每天都会新增 2.7 万个 likecoin。
  4. 计算验证人佣金(Validator's fee):前面说过,出块奖励里有一部分会先被验证人扣掉,作为佣金。佣金比例是固定的 50%(这也是初始化设置,也可以民主地改变)。所以每天的出块奖励会被七大验证人截留 2.726 * 50% = 1.363 万枚,这个数字就是 Likecoin 区块浏览器右上角的那个「社区储备」(不太精确是因为一方面增发目标的计算也应该按指数,但太麻烦我就算平均数了,另一方面出块时间和转账手续费会有一点微小的影响)。
  5. 计算当前收益率(Reward Rate):社区通货膨胀率 /(七大验证人所持已质押的 Likecoin 总数 /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 Likecoin 总数),即:1% /(9100 万 / 10 亿)= 10.99%。这个数再乘以验证人佣金率,就会得到仅委托人部分的收益率,即 10.99% * 50% = 5.49%,这就是 Liker Land App 里显示的那个收益率,也就是大家一般说的「利率」。所以我们会看到利率在变化,影响因素就是质押总数和流通总数,尤其是前者。有更多的人来质押了,利息的激励效果就会边际递减。
  6. 计算当日收益:本金 * 收益率 * 佣金率 * 存期 = 本金 * 利率 * 存期 = 10000 * 5.49% * 1/365 = 1.5 枚 likecoin。也可以使用这个质押收益计算器,把上面的那些数填进去即可,如下图。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利率可以这么高?

如果仔细看了上面的分析,就会明白,Cosmos 标准下的利息,与传统意义上人们认知的利息,即不同,又相同。

牛顿经典力学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大家也都知道。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条件下的近似形式。传统金融中的利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知为 Cosmos 利息在高交易成本(即低资本流通速度)下的近似形式。

不同之处:

  1. 传统银行揽储放贷,人们把这理解成银行在「投资」各种产业,贷款企业盈利,利息随回款回到银行账上,利息似乎是有个实体来源的;
  2. Cosmos 的利息似乎是凭空造出来的,仅仅来自通货膨胀印钞。

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其实是表象。

  1. 传统银行的投资行为,看似是让利息有实体价值来源,值得依赖,其实这只是幻影
    想想看,在经济萧条的时候,私人银行就会收紧放贷,为什么,因为这时候企业借了钱也大概率没法交上利息,相反,还会坏账,也就是说投资利率是负数,这时的利息就不是基于实体价值来源,而可以说是基于实体损害来源了。
    所以,利息的价值来源根本不重要。银行亏损的时候,经济滞胀的时候,银行用各种国家干预经济、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给你发本质上一文不值的储金利息的时候,你是否会质疑整个传统金融甚至质疑银行利息的合法性呢?你并不会。
    也就是说,认为传统银行的利息有可靠价值来源,是典型的双重标准,选择性地只去看传统中心化金融在经济增长阶段好的那一面,看不到本质,也看不到自己被国家、被银行剥削的事实,只沉溺于中心化金融全息地营造出的这一片繁荣、稳定的假象,甘作缸中之脑。
  2. 传统中心化金融发给储户的正数的利息,其实,仅仅是经济形势向好的客观结果罢了,也就是说,利息是在传达「经济形势向好」的信息,是一个信息载体,而不是实体载体。
    货币的本质,仅仅是传递信息的手段,「价值」只是中间阶段的表象。
  3. Cosmos 的通货膨胀铸币机制就是要把「货币传递信息」这件事赤裸裸地实践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持有 likecoin,同时你知道 likecoin 每年通货膨胀 1%,如果没有任何额外的正面因素影响,你的理性选择,当然是立即把 likecoin 抛售,因为你多持有一天,它就会自然贬值一天。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是理性的,且没有额外的正面因素影响,那么所有人瞬间都会抛卖 likecoin,整个 likecoin 生态就会顷刻间烟消云散。之所以还可以「抛售」,就是因为有其他交易者收到了「额外的正面因素」的影响。
    这个因素可能有很多,但不管具体是来自怎样的需求,都可以归纳为同一个因素,即「认为 likecoin 有用」,一般把这件事简称为「共识」
    宏观经济影响下,人们常识性地认为通货膨胀好像有点用,又好像不太好;事实上,通货膨胀率是对共识的测量机制。
    更多人认为 likecoin 有用,流通货币总量就会不够用,就需要加印货币,通货膨胀率就会提高;但如果通胀率涨得过高,就会有更多人选择卖出以抵御贬值。于是,合理的通胀率,测量出的是货币供需的最佳状态。
  4. 具体到细节过程,通货膨胀是如何测量共识的呢?
    Cosmos 的质押机制的意义,就在于,给定通货膨胀速率大前提的情况下,如果都告诉你会贬值了,你还是想持有 likecoin,说明你对 likecoin 有真需求,你愿意「不卖」。
    那么,系统就给你提供一个技术手段,让你证明自己真的对 likecoin 有需求,就是「质押」。质押的意义,就是把你「不卖的意愿」转化为程序代码可以识别的作为用户数据而存在的「不卖的行动」。
    如果你通过质押,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意愿,那么系统就会奖励你,奖励就是给你抵御贬值的手段——即质押赚取利息。
    「不卖的行动」以用户数据的形态存在,而用户数据是用户数据劳动的劳动产品。质押时,你牺牲的是流动性。这里,把流动性看成是一种资源,一种生产资料,你使用这种生产资料,用质押这种劳动工具,生产出「我也认为 likecoin 有用」这种劳动产品,也就是生产出了「共识」。所以,质押需要 21 天的赎回等待期。
    你参与了共识的生产活动,所以,系统向作为劳动者的你发放一笔工资,这个工资的作用是让你的劳动力不贬值,从而能继续参与到下一轮共识生产过程中。我在这篇文章中论述过,发工资 = 劳动力再生产过程。
    因为,每一次「不卖的意愿」的发出,都是当时的情况,我们无法确定你一个月之后是否还是愿意不卖。假设你此刻手中的 likecoin 的单位价值是 10,你不卖的意愿也是 10,然后一个月后,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你手里的 likecoin 贬值了,单位价值变成了 9,你不卖的意愿就会变成 9。
    所以,系统通过发这笔工资,提高你持有的货币总量,来帮你对抗通货膨胀,即让你的小金库与 likecoin 的大金库一起通胀。这样一来,下个月,你手中的 likecoin 的单位价值就还是 10,于是你不卖的意愿就还是 10,而不是本来的 9。从 9 回血到 10,这就是你生产共识的劳动力被再生产出来。
    这是 likecoin 利息的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本质。
    所以,利息根本不需要任何所谓的实体价值来支撑,因为利息的本质是对货币共识生产活动中劳动力的再生产,投资收益分红只是一种常识表象。其实在传统经济中,也是一样的,只是人们被常识表象蒙蔽。
  5. 传统中心化金融条件下,其实所有的投资、储蓄、消费过程,也都首先是生产货币共识的过程。每存一笔钱、每花一笔钱,其实都是在确认「钱对你有用」,都是在用单次交易这种「劳动」生产出「我也认为人民币/港币/台币是有用的」这种共识信息。
    至于具体存钱的目的,具体花钱买的东西,具体投资投的项目和企业,只是「我也认为法币有用」的注脚,即「我为什么认为法币有用」,这些具体经济行为分属不同的子系统,但全都首先服从于顶级的经济系统,即生产关于该经济体内货币效用的信息。
    而 Cosmos 的整套机制,思路就是首先建立这个顶级经济系统。我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提到的「注意力金融」(以后会另外写文介绍),则对应于法币经济某具体子系统,是顶级经济系统下面的实际应用,需要有各个验证人在自己的平台内部开发,供用户们使用,从而让货币有更多应用场景,解决「我为什么认为 Likecoin 有用」的问题。
  6. 综上所述,Likecoin 生态中利息的存在和利息的高低,正是为了传递下面的信息:人们在总体上是否认为 likecoin 有用(状态),人们在总体上有多么相信 likecoin 有用(程度)。这正是货币传递信息的根本职能的体现。

所以,分析到这里,就可以解答这第二个问题:利息所谓的高(目前是 5%~7%),是一种误读,因为这里的利息不能对标日常生活中商业银行的利息。

Likecoin 的质押利息率,是「顶级经济系统」层面的,也许更适合类比到美联储的层面,「注意力金融」才更适合类比到普通商业银行的层面。

这里其实很有意思,相当于是把利息的概念推广了。这就好比随着古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鸟类是恐龙的一个高度特化的演化支,所有的鸟其实都是手盗龙;同样,传统中心化金融语境下的利息,类似于 Cosmos 利息的一个高度特化的演化支。

数值也是不可比较的,因为与中心化商业银行的储蓄-投资逻辑讲的根本不是一样的事。

如果自己跟自己比,那么其实可以说现阶段 likecoin 的利率偏高,未来一定会下跌,但下跌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根据本文第一部分给出的公式,其实可以计算出 likecoin 生态利率的上限和下限。我估算一年内利率会中值回归到 3% 左右,加上生态发展带来的币价的升值潜力,通货膨胀率的有限,以及明年比特币减半的利好,在 2020 年逢低买入/长期持有 likecoin 在我看来是理财的合适选择(当然这里所说的话都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为表达私人见解)。

第三个问题:Likecoin 是怎样制造价值的?

前一部分已经讲得很明白,价值与利息没有必然关系,所以第三个问题其实没有意义,就算你看不到任何价值,那也仅仅是你看不到,是你的问题,只要有人在使用 likecoin,它就是有价值的,而利息也不来自于这些具体的价值;不过,倒是可以说,利息来自于「用户们认为 likecoin 有用」这一共识的价值,这是信息的价值——信息一词,其实本就是「有价值」的同义反复。

不过,借此机会简单讲一讲 likecoin 价值网络中的价值生产也好——当然,这里的逻辑不会仅仅适用于某一个币种,对所有的通证经济价值网络都是适用的。

比较直观易懂的讲法,是请大家类比一下宇宙——当然这里不是什么物理学,只是借用一下想象模型。在基本粒子尺度,强力和弱力占主导,传递它们的基本玻色子是胶子和 W/Z 玻色子;在日常的尺度下,电磁力占主导,传递它们的基本玻色子是光子;万有引力存在于所有尺度上,但最弱,只有在最宏观的尺度上才表现得最强,而多重宇宙论等认为存在若干平行宇宙,引力也许是跨平行宇宙作用的,传递它的基本玻色子是引力子。

我们把玻色子看成力的货币——事实上它们传递的也是信息,那么,可以发现三个特点:

  1. 不同的尺度下,会是不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
  2. 在不适合的尺度上,货币的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
  3. 有些货币能够连通一个宇宙里的所有尺度,甚至连通所有的宇宙。

加密货币的意义正在于此。法币比起加密货币而言,是更加笨重、缓慢的支付系统,交易成本很高,所以法币基金对一级市场的投资就只能以大资本、一次性的方式来进行,这在过去是资本流动的高级形式,而现在已经变成逐渐限制了资本的持续高速流动。

为什么?

答案就是「尺度」。

因为人类经济的尺度在变,一方面,全球化、空间经济让尺度宏观的上限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化让尺度微观的下限也在不断下降。

加密货币要解决的就是信息化带来的微观尺度上的法币效果减弱的问题,解决手段就是极低交易成本的微额交易,从而实现让投资、让消费都可以被所有用户用几块几毛的价值来参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向价值网络内投入的资金和向价值网络内投入的劳动力都在同一标准的智能合约下被tokenize,从而让消费和生产都与投资一体化,生产、消费、投资在低交易成本下的微额支付场景中变成同一个过程。

交易成本的降低和自动化、智能化的深入应用,会让微额支付变得可以接受,甚至连支付的认知成本和决策成本都能被大大降低——这会是另一个极其有趣的话题,所谓的 mental accounting barrier 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有时间可以专门开坑介绍这方面的一些新趋势、新结果。

具体到 Likecoin,作为一种加密货币,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华语世界文字性内容价值在信息化的微观尺度上难以被传统上以法币为载体的资本最大化地挖掘出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 likecoin 的价值来源。

前面说过,Likecoin 的铸币,来自于用户认为 likecoin 有用的认知劳动,是用户数据劳动(data as labor)的劳动产品,但这是最顶层的逻辑。中层的逻辑,是「用户为什么认为 likecoin 有用」「用户认为 likecoin 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 Likecoin Chain 上的 DApp 的任务。Like Button 赞赏键就是这样的一个 DApp —— 也仅仅是一个 DApp。

我想很多 Matters 和 likecoin 用户会认为 likecoin 的产品就是这个赞赏键,其实不是的,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读。

赞赏键仅仅是生态中的一个产品,只是第一朵浪花,而不是整片海洋。通过这个赞赏键,有些用户就能把 likecoin 用起来,从中获取价值;但还有更多潜在的用户,可能并不能从这个赞赏键中获取价值,换言之,他们可能不认为赞赏键有用。这类用户往往就会质疑:赞赏是一个非常简单、常见的功能,犯不着用 likecoin 来实现,likecoin 在这个事儿上没有竞争力,所以这个项目没有意义。

Likebutton 只是 likecoin chain 发展极早期的第一个示范性 DApp,相当于一个 Demo 而已,是一个 MVP(最小可行产品)它想要验证的基本商业模式,就是「微额、高频、分散赞赏」——即上面所说的在法币资本手脚被束缚的「微观尺度」上,怎么能让价值传导和分配变得更灵活、及时、高效,更适合微观尺度——事实上,以目前的数据和社区状况,已经验证成功了,该下一步了

我想许多读者可能不太容易想象尺度怎么就束缚了微观层面的内容价值了。大家可能会觉得,微信公众平台之类的内容平台不也运行得好好的么,今日头条上那么多自媒体也赚得盆满钵满,正规网络媒体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当然有。尺度的不匹配或不足匹配,就好比你去商店买东西不够零钱或者对方找不开钱的那种感觉。典型如付费墙的困境,你当然可以说这是媒体的一种生存方式,很多媒体靠付费墙过得也不错啊,但从整个媒体生态的角度,有许多原本可能微额付费的潜在读者,因为付费墙的笨拙生硬,就流失了,而由此丧失的网络效应和扩散效应会更多。

微信公众平台之流也是一样。做自媒体的都知道粉丝越来越难涨,单个阅读转化的价格越来越高,为什么?因为读者阅读时付出的注意力事实上是劳动力啊(可参看我之前写的这篇长文章),劳动力没有得到及时再生产,所以劳动力供给下降,单位价格就会提高,也就是「涨粉难」,即你要付出更高代价来涨粉。另一方面,做读者的也都知道数据作假的十万加越来越多,水文、洗稿越来越泛滥,为什么?因为有大量的零散价值在这类中心化平台上点点滴滴地蒸发掉了,内容生产的边际收益在下降,边际成本就要压缩,体现在整个平台的宏观层面上就是洗稿率和水文率会上升,体现在个体读者的感知上就是定性的,而定性感知是不稳定不可靠的,改天你读到几篇特别好的文章,或者有俩星期没看到洗稿事件,你不可靠的主观感知就会推翻定性,你就会反驳我,说微信公号和今日头条也都还不错啊,但事实不是如此。

Likecoin 这样的加密货币,包括最近发布正式版浏览器的 BAT(注意力币),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在更微观的尺度里用适合该尺度的货币。道理说白了也很简单,不要想着在原子核里用万有引力解决所有问题嘛。货币匹配尺度,就能让价值运动更高效,资本对价值的拉动更全面细致,从而在总量上提升内容产业的价值总量天花板;不换手段,不换货币,这个天花板是你有再多钱也抬不上去的,因为基本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把你限定死了。

Likecoin 可以更微小地分割版权、更微小地收集价值、更微小地变现、更微小地匹配内容偏好,这些都是 likecoin 制造价值的源泉。但是,这里说的是它「可以」做到的,而不是它「已经」做到的——毕竟,这还是个初创项目。我自己也曾经是创业者,所以看到随口污蔑自己不了解的初创项目的人,会下意识地感到气愤,但我也非常善意地理解,很多对自己不懂的东西随口 judge 的人,一方面只是不知者无过,另一方面也是项目本身发展的阶段还没有把它的潜力释放出来让人们看到。

所以,likebutton 仅仅是个开始。如创始人在 likecoin chain 上线的这篇宣言中所说,it is just the Genesis。生态的底层搭起来了,链有了,协议有了,最初的核心用户群也有了,现在,必须有更多的 DApp 来丰富 likecoin 的用户价值,丰富 likecoin 金流的运动形式,才能让 likecoin 有能力传递更多的信息,如果一直停留在赞赏键的层面上固步自封,那么 likecoin 这条链也注定成为若干步向失败的区块链先驱尝试中的一家,不过这样的先驱,真是没什么好光荣的。而丰富 DApp 生态的任务,按照去中心化的逻辑,其实更多是验证人和社区要做的事,所以,我非常期待 Matters、立场新闻等深耕内容产业的大验证人,能够更深入地、更充分地觉悟到拓展 likecoin DApp 生态的意义,把这件事情做起来。

【参考文章】

一些参考文章已经在正文中引用,未引用的包括:

Cosmos Hub ATOM Token and the commonly misunderstood staking tokens》by Seq

Cosmos 抵押挖矿入门指南》by imToken

Cosmos inflation & staking rewards: How are they related?》by Gavin Birch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