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人
過路人

來自香港的90後,文字工作者。喜歡本地文化,喜歡廣東歌,希望這裡的文章,能與過路的你/妳相遇。 IG:cantokid1412

【文化訪】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傳承貼地如街坊的「李漢港楷」



字體見於日常,微細卻又無處不在。一筆一劃,背後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將見於舊式招牌的街頭書法數碼化,也是作為復修計劃發起人的李健明,保留和傳承「李漢港楷」的方法,並將這種熟口熟面得像街坊的字體,以實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形式流傳下去。

〈訪問文章於今年四月完成,另外,李漢港楷眾籌計劃亦將於4/9 8am正式結束,欲了解詳情,可瀏覽:https://bit.ly/leehonHK


●猶如街坊般貼地而熟悉

兩代均從事小型廣告設計的李健明,2016 年發起「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將街頭書法家李漢留給其父的繁體楷書,透過數碼化製成「李漢港楷」字體,取其「你看港街」的諧音。「其實廿多年來一直想做這件事,但礙於設備及個人電腦技術不佳而作罷。後來我在圖像處理方面有了些經驗,加上台灣 justfont 幫我處理字體編碼問題,便開始了字體計劃。」

現時已完成約八千字的字體製作,下一步就是靜候適合的社會氣氛,推出這個眾籌計劃。談到造字過程裡的困難,李健明說李漢留低的書法字,其實只有三千多個楷書,所以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字,是靠後期電腦數碼化「砌」出來,可謂粒粒字皆辛苦。「最難的是字太多,卻為了想風格統一,全由我一人完成,這是最佳卻又最痛苦的方法。在這兩年間,我需要不停校對字體,查看有甚麼常用字遺漏,例如之前就發現少了石硤尾的『硤』字。」

這種「李漢港楷」的字體,對普羅大眾其實也不陌生,走在街頭張望四周的招牌,隨時都可以發現它的足跡。「李伯所寫的招牌,由金舖,食肆,醫生都有。在八十年代電視劇裡面,連色情招牌也見過。現時李漢字招牌多數集中在九龍區,多為比較平民化的區域,例如新蒲崗,九龍城,深水埗等。」然而,隨著舊有招牌買少見少,「李漢港楷」在坊間的滄海遺珠,就連李健明本人也說,只能靠個人經驗和日常觀察尋找。

比起傳承自大師級書法家的字體,例如曾是香港最常用的中文字型「北魏體」,「李漢港楷」的行氣和勁度或稍有不及,不過它那種「熟口熟面」的感覺,李健明認為反而是吸引之處。「記得最初做訪問時,被問到這種字體有何特色。從字的造型來說,它的筆劃比較顯眼,『勾』得也很生動,而這種貼地而熟悉的感覺,我會覺得就像『叫你用一百字形容自己老竇』的感覺,像個熟口熟面的街坊。」


●隨時代轉變的寫字生態

讀書時期美術科目「肥佬」,大學主修的地理亦跟造字完全無關,李健明卻從協助家父搞小型廣告設計開始,逐點逐漸與「字」結緣,更開動字體復修計劃的巨大工程,當中所花的時間和心血,李健明坦言遠比想像來得多。「我對字體從來非敏感,開始計劃時也很誤打誤撞,自以為好得,但原來低估了整件事的難度。至於喜不喜歡,因為我從小已開始字體,對它的觸覺可能入了血也不知道,所以很難客觀說喜歡與否,但至少不討厭吧,否則不會堅持一直去做。」

在李健明撰寫的《你看港街招牌》一書裡,提到香港在上世紀的 6、70 年代,有不少專門為客人題字的書法家。談到當時「寫字佬」的市價,李健明分享更多數字以供參考。「60 年代,要找個書法家寫字,每寸高的字約收五毛錢;到 80 年代,若找行內有名的華戈(馮兆華)題字,每寸高約五元,四寸高的就是二十塊。」由於當時的需求不少,生意好的「寫字佬」,甚至可以靠此舉家移民。

時移勢易,行業式微,目前仍活躍的「寫字佬」寥寥可數,就連招牌的特色亦愈來愈欠奉,取而代之的是愈見單一化的設計。然而,李健明覺得這種「悶」,其實並非全然招牌的錯,反而相對來說,招牌的花款比從前更加好玩。「我有一直觀察招牌行業的發展,可能大家會以為招牌單一化,但主要原因是店鋪單一化,集團式經營與大陸公司來港,很多設計都追求統一。若只說製作的花款,其實現在的做法更多變,加張相在招牌又得,不像從前大部分白底紅字,頂多在招牌上多畫條魚。」


●不想局限於本土情懷

人對過往總是帶有憧憬,尤其當下身處亂世的香港人,即使未曾身歷其境的年輕人,都會因對現狀不滿而覺得從前更好。作為呈現傳統智慧的招牌字體,很自然會產生某種懷舊感,容易跟本土情懷扯上關係。不過,這卻非李健明最想見到的事。「我不想讓這種字體與復古或香港文化構成必然關係,讓大家覺得瀕臨絕種而可憐它,而是希望能夠將此持續發展下去,即使放在今時今日也有其生存空間。」比起被既有框框限制想像,李健明歡迎每位用家放膽嘗試。「現在的用法也未夠『九唔搭八』,可以再由大眾憑感覺繼續發掘,trial and error,乜都用下試下,看看哪些有更好的效果。」

不想為「李漢港楷」的字體設限,李健明卻樂見年輕人的本土情懷,更會不時與本地文化機構合作搞活動,像去年在 JCCAC 舉行的公開展覽,以及與水煮魚文化合辦的導賞團,目的都是透過不同方法傳承字體背後的意義。「難得年輕人願意了解舊物,我們也樂於跟大家一齊玩下。去年的展覽公開展出李漢先生手稿真跡與書法字帖,讓大眾了解『李漢港楷』的誕生過程,入場人數很理想,只是我們也會憂慮,熱鬧過後,如何將這種延續性帶落去。」本來他們復活節會在南豐紗廠再搞展覽,偏偏遇著武漢肺炎高峰期而告吹,故改為於網上進行各類工作坊作分享


●版權意識的重要性



因此,「李漢港楷」的眾籌計劃是其中一個傳承方法。雖然計劃此刻仍未正式啟動,不過對於字體的版權意識,卻已成為李健明格外關注的範疇。當比較過港、台、中三地的設計圈子,李健明覺得香港欠缺這方面的版權意識,甚至比中國還要來得更差。「台灣的文化感較重,造字圈的市場也較大,整體氣氛還好。至於中國,搞設計的人都會開始買正版,由於字體是根據公司或project形式購買,因此很容易分辨是否盜版,而且盜版罰款往往是字體商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有一定的版權意識。反而香港最差,已經不止一個人問過我,『幾時可以download你隻字』。我不怪他們的,因為很多人都覺得字體是電腦『痾』出來的,不知道它是需要用錢購買。」

嘔心瀝血製作「李漢港楷」字體,李健明自覺已將其當成兒子看待,對於這個心血結晶可以走得多遠,李健明卻說並沒太大期望,但求大家見到認得就已心滿意足。「就似生左個仔,無須太叻,也不介意大家亂用,純粹為使用者提供多個選擇,覺得適合或漂亮的話即管用。」完成這個眾籌計劃後,李健明沒有停下來的打算,準備再將李漢留低的書法字製成「勾通字」,非只賣香港情懷,而是追求它的實用性。「可能,到時又係另一個兩年喇。」


後記(寫於3/9)

這些年來,無論是在訪談時親耳聽到,抑或從媒體看到相關報導,都聽說過「李漢港楷字體眾籌計劃」發起人李健明,分享他復修並造字的初衷和理念,感覺這種屬於香港人的字體,相當值得支持,所以在眾籌的最後一天參與其中。

另一個選擇課金的原因,是自己偶爾也會無聊製作些短片,當想找些特色字體來使用時,總覺呈現出來的效果不太理想,加上之後自己想嘗試製作更多關於本地文化的短片,就想到如果使用「李漢港楷」這種復修的書法字體,可能會有更貼切的觀感。

其實自從開設Patreon後,有時都會想到,自己不支持其他文創人,又怎能要求別人支持自己呢?

所以,後來有了另一個想法,就是將訂閱得來的收入,支持更多同路的文創人。

如果大家喜歡過筆者所寫的文章,又想表達這份支持的話,不妨點按以下連結,訂閱查看更多內容,並請各位不吝賜教。

👉植入宣傳:www.patreon.com/cantokid141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