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莉Shirley
梁雪莉Shirley

10-20 K runner 以前說生活,現在說運動。

隨筆/年初四 — 看醫生

(编辑过)
我沒有病,但去看醫生。

今日比平時早起床了!連鬧鐘都不用,難能可貴!平時是醒了也不願起床,今早竟然十時就出門了,可能這幾天把平時沒有的休息補回來了,所以可以很早自然醒,不用拜年就是有不用拜年的好處。 

那麼早出門就是為了去開通了一個叫「醫健通」的系統,它像一個雲端,病人的個人醫健通帳戶裡載著病人的病歷。其實不一定要設立它,因為病人病歷一向都會在病人看醫生後儲存在公營/私營醫療系統裡。如果是看公院,病歷就會在公營機構裡;如果是去私家診所看病,就會儲存在那位醫生的那個診所裡。

那麼為什麼要設立呢?是為了方便。這個本來我也不知道,是幾年前去看病時私家診所的醫生告訴我的。但是我一直都沒有去做,因為沒有迫切需要。但今天因為要去私家診所問醫生有關打疫苗的建議,所以要讓她知道我的病歷,我想這樣可能會比較好一點。所以,預約前我已經想到要set 這個醫健通。

當時醫生告訴我,如果病人的病歷只留在公營系統裡(像我這類本來是去公營醫院覆診的病人),去私家診所看病時,診所的醫生就不能詳細地知道病人的病歷。如果病人怕自己不能清晰、準確地交代自己複雜的病歷,但又想私家醫生掌握病人之前在公營系統裡的病歷的話,病人就可以透過把自己醫健通的號碼交給私家診所醫生,而令她知道病人過去或現在的病歷。

今天預約看醫生就為了看看她會否發給我一張醫生證明書證明我不適合打疫苗,in this case 的話,我就不打疫苗了,因我本身有一點病歷史,所以為安全起見,就先去開醫健通,好讓私家診所醫生都可以看到我詳細的病歷,那麼即使如果我說錯了一些details的話,醫生都會知道真實的狀況。

之前我都未接觸過這個東西,只是幾年前看醫生時聽醫生談過,就一直記到現在。開通醫健通帳戶也不是三兩分鐘的事,可能當局怕不虞有詐吧,要病歷擁有人本人去一些「確認點」開通自己的醫健通帳戶。但這些點不是隨處可見,只有某幾個醫療中心才有。去開通這個醫健通(它有個 app),就像平時網上購物一樣,唯一不同之處就是那個臨門一腳的手機驗證碼變成需要親身去設有確認點的指定醫務所進行認證工作。去到醫務所後只要交出身份證給職員確認身份,然後等待職員完成一些 paper work 就可以了。

我清晨10點就出門做這件事,然後就去私家醫生那裡看醫生。結果是我也是可以去打疫苗,原因是我沒有正在吃藥,也沒有動過手術,也不需動手術。不過我都早已預測會是這個情況了,畢竟昨天聽另一半的家人親友說了大半天疫苗的事。

談起疫症,我的一些舊生移民去了加拿大,她的媽媽(K)與我也算熟稔,告訴我她們一家的近況,新年嘛,就向一些已成為朋友的舊生家長拜個年。K說現在當地也是傾向要全民打針才可外出吃飯、娛樂、活動等。整件事給我的個人觀感是,我覺得這次要全民打疫苗不只是一兩個城市或國家的政策,而是全個地球的普遍趨勢。由一開始以為跟SARS差不多,遲早會完結,只是時間的問題,變成現在都是遲早的問題,但是似乎是遲早也要打疫苗,而不是遲早也會完結。或者,完結是真的會完結的,只是完結之後,會是我們所認識的病毒嗎?還是已經改頭換面?像感冒傷風一樣?還是會突然來個峰迴路轉?

我不是專家,更不是神,對以上種種也不能預測,只能希望,在新的一年,全球都早日恢復健康,我們早日可以去旅行,盡快可以讓經貿和人流都正常化,遠離所謂的新常態,而恢復以前的生活。我是年輕人,就算最壞的情況:失去工作,我有手有腳,都可以找另一份工作,大不了就去送外賣或洗碗。但今天眼所見及,很多都是老人家和行動不便的人。他們在這場疫症中,又可以怎樣自處呢?

今天我去醫務所的時候,所去的整幢大樓的每一層都是各式各樣的醫療中心,有老有幼,有傭人推著老人的輪椅,也有剛生完小孩的媽媽抱著寶寶進去醫務大樓。年輕人在這場「疫戰」裡,如果是游刃有餘的話,那麼老人家呢?已經或即將生孩子的媽媽呢?我有一個朋友也在去年生了小孩,她也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尤其是疫情還不是那麼明朗化的時候,待生的時候擔心,生了也擔心,除了擔心會不會因自己被感染而傳染給家人之外,也擔心寶寶的健康;本來定期去醫院覆診的人,也要改期,我也改了一次。我也是年年覆診的人,所以很明白固中麻煩。香港的醫院的覆診改期次數是有限的,但是疫情是 exceptional case,可能醫院會酌情容許多改幾次期吧,不過也是很麻煩。整個人生不是只是為了去覆診呀,還有很多事做,醫院那邊也不是有無限的 quota 給你改期,因為原本 later 的日期也是有原本的病人呀,所有時間日子大兜亂,幸好是用電腦登記,先到先得,如果做小生意的小公司,相信做過 admin work 的人都會明白是何等麻煩的_事。而原本要去醫院重地探病的人,也因為疫症而不能如以往一樣頻密地探病。有時我會幻想自己是躺在病床上的人,家人朋友愛人想探病但礙於疫症,不能經常去醫院,想到這裡,往往我都不忍再想下去。

每次覆診時,躺在醫院的床上做檢查,就算那一刻我能吃能走,能跑能跳,也不忍想像一些更長期臥床的長期病患者,或不幸因意外住院的病人,長期躺在那裡盯著刺眼的白光,心裡會是怎樣的一番滋味。

疫情磨人,是一定的事,如果每一件事都有一個合理化它發生的原因的話,希望就如那句老話一樣: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讀者來信: [email protecte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