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鵲旻REDWENG
翁鵲旻REDWENG

天紅公關總經理,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關注藝文素養,興趣於表演藝術及科技趨勢探討,育兒期間創辦台港兩地EVENT365生活誌 , SHOWOW敲表演平台。 創意人的精神是:「在壞的時代創造美好、在好的年代留下美麗。」活動人的使命是:「在艱困的狀態下不畏懼創新、在得勁的態勢中更不落窠臼。」

寫在13%的休學率後 如何讓孩子做自己

2013年13%的大學生因為選擇的科系與自己志趣不同而休學,等於7位大學生就有一位休學。從前我們18、20歲才開始學習生涯規劃,這一代孩子隨著108課綱來臨,成績已經不是唯一,從小就要開始學習「找自己」及「勇敢做自己」,為自己塑造「獨特的生命風格」,並培養「生活素養」。

我們這一代當父母的不再主導孩子的人生,而是擔任他們的「伯樂」及「顧問」,引導他們走向合適他們的人生。其實我們不只要幫助孩子找到興趣,還要引導孩子瞭解市場及產業發展。(btw,興趣不等於嗜好)

別用過去20年的經驗,來幫孩子選擇20年後的人生。

如果你是從前很有想法,能夠在生涯裡做自己的爸媽,一起努力成為孩子的生涯的推手!如果你是聯考爸媽,童年很少勇敢為自己做過決定,也可以放寬心把自己未曾有過的自在,還給下一代孩子。

當然我閱讀一些書本及資料後,還是對下一代中下階級貧困孩子在教養上的議題,感到許多擔憂跟矛盾。藍佩嘉教授出版的《拚教養》及Robert D. Putnam《階級世代》一書,當中講述各種社會階級帶來教養不平等及階級流動的渴望。對照近期火紅的電影《寄生上流》耐人尋味。許多學者也質疑為了「上傳學習歷程」的正當性也有待商榷。但教育從來就不會走回頭路,每個世代的孩子都會活出這個世代該有的樣貌,每個原生家庭也會形塑出不同的孩子生命風格。

最近我發現,如果有些無法找的答案,就翻翻哈拉瑞的幾本書,終究會找到一些對世界更宏觀的答案。

#觀察孩子比要求孩子更重要

#成為伯樂相信每個孩子都是黑馬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