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長先生
弓長先生

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小熊事件

真正的平靜和壓抑情緒的「假平靜」,就算身邊人沒察覺,自己多少清楚。如果自己不知道,身體的反應也會呈現。

高中老友突然到訪,久沒見面聊了不少。

其中聊到有時候的一些身體狀況,例如:「急性尋麻疹」,有可能是一種長期情緒壓抑後的因事件衝擊後產生的反應,甚至可能是過去情緒創傷造成,只是自己不知道或沒有覺察。


情緒是我們內在真實的反饋。每一個情緒的發生,都是在提醒我們:內部有問題、有需求要去處理,要被我們看見。

然而過去社會氛圍主流是控制情緒;但,很容易衍生出:

  1. 壓抑情緒,只是不讓自己發作。
  2. 忽略情緒,不敢觸碰、不敢承認自己情緒。
  3. 隔絕情緒,以為自己沒有情緒。

一種很常見的壓抑狀態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工作中時常提的例子:

「生氣」的情緒是沒問題的狀態,是正常是健康的;但,如何「表達」生氣才是關鍵。

很多人在「表達」生氣時所說出來的話,是指責他人。進一步探討這樣的表達,則是代表未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雖然一開始當事人都仍認為這些情緒是對方造成的,一旦釐清好會發現,原來這些情緒是來自於自己內心深處。

真正的平靜和壓抑情緒的「假平靜」,就算身邊人沒察覺,自己多少清楚。如果自己不知道,身體的反應也會呈現。

例如:憤怒的情緒爆發是有過程的,通常在發怒前,身體會有一些反應,如胸悶、頭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等,繼而升起一種衝動。

我們需要學會讓情緒健康的流動、駕馭衝動,而不是壓抑情緒。


小熊事件

新進人員的作息都相當穩定,睡眠品質也都不錯。

去年 4/4 晚間睡覺開始,連續一個星期的時間,半夜都會崩潰哭醒好幾次。當時他才 4y7m。

崩潰的節奏大概是 2300/0100/0300/0500,然後六點醒來時又是開開心心地準備上學。

和老闆不斷的討論中間發生什麼事,也和老師聊過,白天到睡前整天的狀況其實都很正常沒特別的異狀。

但,隱約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且在他心裡面卡著過不去,不過就是讓子彈飛一會兒的概念,不須急著幫他處理。

他從出生用到現在的小熊枕頭,因為已經掉屑屑嚴重,已於三月二十左右功成身退;但,還沒丟掉,就擺在某個顯眼處,約定兩星期後才丟,讓他慢慢調整分離的情緒。

4/4 那天傍晚,要丟掉枕頭時,問他:「你需要跟小熊說掰掰嗎?」新進人員若無其事的說:「不用啊」,最後勉為其難的合照了幾張照片。

沒說掰掰還很理智的說:「因為掉屑屑所以要淘汰啊」;但,我對這很敏感。

用了些簡短的時間跟他聊了一些關於難過的狀態。不過,沒有很深入。

我:「一個我從小陪伴多年的物品要淘汰了,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很難過。」拋出這個「情緒詞」,看看他的反應。

新:「我不會啊,因為掉屑屑所以要淘汰啊」

我:「不會就好,如果有,都可以跟我說,我會陪你」新進人員點頭說好。

關於新進人員所說的「不會難過」。我是接納的,儘管我是不相信啦。

他連續一星期的睡眠狀況,我始終覺得來自於他心裡的傷痛沒有舒緩且帶著遺憾(因為沒有好好的道別)。


事發一周後的星期六上午因為有空檔,所以在他凌晨哭醒時,稍微針對我猜的「那件事」提了一下。

星期六的凌晨三點,我抱著閉著眼掙扎著哭泣的新進人員,直接問:「你很想念小熊嗎?」

新進人員愣了一下,眼睛睜開大聲哭了:「對~~~」這星期來的崩潰哭泣,都是閉著眼掙扎的,只有這時是睜開眼睛的,也許是因為被理解了。

我:「我知道你很想念他,你很難過嗎?」

新:「對~~」

我:「媽媽手機裡面有你和小熊最後的合照,你想看看嗎」

新:「不要!!!」我猜除了難過之外,也許還帶著沒說再見的愧疚感,因此還不想面對。

我:「嗯嗯!你想看的時候再跟我說」尊重他的決定,而不需急著處理,或幫他解決什麼。

新:「好」持續難過的哭泣。

我:「我知道你很難過,我會陪你。」新進人員哭著哭著就睡著了。

白天他起來後在玩,抱著他在沙發上時,刻意再次挑開這個話題。

我:「你知道你這幾天晚上你都睡到一半會哭醒嗎?」新:「知道..」

我:「是因為你很想念小熊嗎?」新:「對」(瞬間難過的大哭)

我:「是因為你沒有好好的跟他掰掰?」刻意去掀開愧疚感的蓋子。

新:「對」(崩潰)

我:「也因為擔心他不知道過的好不好?」新:「對」(崩潰)

我:「我知道媽媽的手機裡面有你們最後的合照,你要看看他?順便好好的跟他說掰掰嗎?」新:「好」(崩潰哭)

拿了手機,打開畫面。

我小小聲的在大哭中的新進人員耳朵邊說:「我知道你很難過,待會我說一句,你跟著我說一句,好嗎?」新:「好~~」

新進人員看著合照:「小熊!你過的好嗎?」「我好想你!」「你不在的時候,我都睡不好」(一邊哭泣但也一邊很溫柔的說出這些)

在他說完這些後,我扮演小熊回新進人員話:「新進人員,你過的好嗎」新:「好…」(小聲哭)

小熊:「你有好好照顧自己嗎?」

接著新進人員自己回話了:「有!!可是我好想你」(崩潰哭)

小熊:「我也好想你!我在這邊過的很好,請你放心!我也有好好照顧自己,你有好好照顧自己嗎?」

新:「我有好好照顧自己!你要好好照顧自己,我會好好照顧自己,也會照顧那兩隻小熊」

小熊:「我知道你會好好照顧自己。」

新:「可是我好想你!對不起,那時候沒有好好的跟你說再見」

小熊:「我知道,因為也許你還沒準備好跟我說再見,不過我不會因為這樣而生你的氣!」

新:「對不起….」嗚….的低聲哭泣

差不多十分鐘左右,我輕聲地在新進人員耳朵邊說:「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好好的跟小熊再見吧」

新進人員一邊哭一邊很勇敢的說:「小熊再見,要好好照顧自己。我會很想你的」

小熊:「再見!我會好好照顧自己」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對話,妥善的讓情緒落地,並好好且完整的道別。


關了手機畫面,靜靜的抱著新進人員。

過了幾分鐘,我:「好點沒?」新進人員點點頭。

我:「準備要去玩了嗎?」

新:「阿爸!」新進人員突然想到什麼的感覺。

我:「怎麼了?你有什麼想跟我說的嗎?」

新:「我可以把小熊的照片,洗出來。貼起來嗎?這樣我想念他的時候,就可以去看照片」

我:「哇!好點子耶!你怎麼有辦法那麼快想到這樣的方式?」

新進人員笑得很開心:「因為我知道我們有很多照片啊!」

我:「那再找個時間,跟媽媽一起挑些照片吧」

新:「好喔!!!那我先去玩了」

我:「好喔!那我下樓囉,如果有什麼想說的再跟我說!」

新:「好!!」


事後和老闆聊這件事和處理的脈絡。

第一:讓我佩服新進人員的地方是,他才 4y7m 最後自己想到方法,來舒緩思念。

因為很多時候,父母會急著幫孩子解決問題,其實真的不需要。孩子自己會想到解決的方法。

第二:就是關於新進人員是非常有安全感的孩子,還會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產生如此的反應,很幸運因為這是自己熟悉的領域,那不熟悉這領域家庭的孩子呢?是否會帶著這些傷痛,內心無助而不自覺的長大了。

因為未盡的期待或有一時故作堅強而未能完成的遺憾,有時會潛藏在很深很深的內心裡。

新進人員充滿安全感,他知道他是可以有情緒流動的,因此哭得比較徹底,讓悲傷延續的時間較長,不過這是健康的狀態。

有些孩子不被允許有情緒,很容易壓抑。哭兩三天大概就好了;但,這樣的「好了」,對我來說或許只是「習得無助」。

因為反正哭也只是被罵或是被碎嘴,而不是被理解。所以,從小學會壓抑,甚至不小心會有個觀點產生「我是個不值得被愛的人」。

「悲傷、難過」是來自於對愛的呼喚,渴望被理解。

第三:就是其實我不期望他當天晚上就會開始好睡,不過很神奇的是他從當晚開始又可以整夜好眠,晚上八點四十左右睡著,早上六點多起床。

甚至那天晚飯後抱著跟他說故事的時候,他自己主動問我:「阿爸,你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半夜會唉唉叫嗎?」

「是因為我很想念小熊啊」

蠻開心他願意正視並談論自己核心的問題。


習得無助之後的情況,有時這「好了」是真的「好了」嗎?透過這些「外來」的方式處理「表面」看見的問題,容易產生了無止境的循環。

例如:

哭鬧 → 不耐煩 → 碎念 → 哭鬧 → 道德勸說 → 哭鬧 → 買糖果 → 好了 → 道德勸說

哭鬧 → 不耐煩 → 哭鬧 → 講道理 → 哭鬧 → 手機打開 → 好了 → 道德勸說

然後再次發生時就會覺得「溝通無效」,怎麼講了還講不聽。

當「未盡的期待」或「未完成的遺憾」累積多了沒處理,長大之後很容易因為寵物的離去而一蹶不振,或因為分手而無法好好生活甚至產生怨恨變成恐怖情人,或是再來一個就好。這些例子或許比較誇張;但,不是不可能。

因為只會壓抑情緒、無法健康的情緒流動,到後來就變成被情緒駕馭。

有情緒不是問題,常常出現問題的地方是不知如和面對情緒,或是情緒的表達。

真正會不舒服的關鍵,並不是外在世界,而是自己的內在被觸發時,怎麼反應。或是有沒有學過如何健康的反應,而不是只有壓抑。

一個不曾被溫暖對待過人,很難學會溫暖的對待別人。

一個被寬容被等待過的孩子,長大後才會知道那是什麼,進而不加思索地給予應對。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