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uchi
suuchi

《梁啓超作品全集》摘錄

寫作時間 2022.08.21 ,遷移自 Medium

摘錄書中內容,並寫下此刻的想法。以後隨着知識的累積某些想法也許會改變,即使是錯誤的,也將作爲未來的借鑑。

少年中國說,呵旁觀者文
「吾嘗遊遼東半島,見其沿道人民,察其情態,彼等於國家存亡危機,如不自知者;彼等之待日本軍隊,不見爲敵人,而見爲商店之主顧客;彼等心目中,不知有遼東半島割歸日本與否之問題,惟知有日本銀色與紋銀兌換補水幾何之問題。」

我說呢,
在梁啓超或者愛國人士看來,遼東半島的人民是不關心國家的存亡的。其實,根本的問題還是,此國家真正屬於誰?我辛苦賺到的錢如果被拿走的話,一定不允許。但就像歷代的中原歷史,此朝此代只是屬於本朝的皇帝及其家族,那麼對於百姓而言,改朝換代與我何干。而且,每更換朝代的開始幾年,相對前朝的末期,說不定更加懷柔與民無擾。
當然,侵略就是侵略,否則侵略者會以各種藉口美化其行爲。前一段似乎在不介意侵略,上一句又在否定侵略,不是。直接的軍事干涉屬於不正當的,而文化的交流完全應該持開放態度,如果這也算是文化入侵的話。總之,先己、後家、最後才是國。
還有,「補水」一詞,讓我想起香港的廣東話。此處的「水」大概就是錢的意思吧。黃子華棟篤秀的「回水」,還有「吹水」「抽水」「撲水」。

少年中國說,保教非所以尊孔論
「西人所謂宗教者,專指宗教迷信宗仰而言,其權力範圍乃在軀殼之外,以靈魂爲根據,以禮拜爲儀式,以脫離塵世爲目的,以涅磐天國爲究竟,以來世禍福爲法門。諸教雖有精粗大小之不同,而其概則一也。故奉其教者,莫要於起信,(耶教受洗時,必通所謂十信經者,即信耶穌種種奇蹟是也。佛教有起信論。)莫急於伏魔。起信者,禁人之懷疑,窒人思想自由也;伏魔者,持門戶以排外也。故宗教者非使人進步之具也,於人羣進化之第一期,雖有大功德,其第二期之後,則或不足以償其弊也。」

我覺得,
梁啓超對於各宗教的特點總結得很準,對照西方歷史的宗教黑暗階段完全適當。給我的印象是,牧師在威權國家轉型的過程中,起着正面而積極的作用。我尤其喜歡之前在網上看的影片,達賴喇嘛和世界各國的不同學科的專家交流,互相啓發,彼此受益,聽衆也同時獲得兩類思想的衝擊。
容得下批評的宗教,或者組織,應該會長存吧。

少年中國說,鄙人對於言論界之過去及將來
「若謂前此曾言立憲之人,當共和國體成立後,即不許其容喙於政治,吾恐古往今來普天率土之共和國,無此法律。吾儕惟知中國爲中國人之中國,盡人有份,而絕非一部分人所得私。前清政府,以國家爲其私產,以政治爲其私權,其所以迫害吾儕不使容喙於政治者,無所不用其極,吾儕未嘗敢緣此自餒而放棄責任也,況在今日共和國體之下,何至有此不祥之言!」

梁啓超的文字,即使文言的部分也是通俗易懂的,他的很多思想超過同時代的很多名家。即使放在今日,很多看法仍然是適宜的。尤其,「少年白髮人」這一點,我很是認同。所以雖說他成名自「戊戌變法」,卻不是老舊陳腐之人,我已經很難把他和康有爲放在一起了。
此段討論言論自由,尤其是在政治這方面,更加應該是人人參與,不然和清政府一家之言有何區別。就言論自由這方面,臺灣的鄭南榕捍衛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李鴻章傳,兵家之李鴻章(上)
「歐美識者,審其舉動,乃知其所謂太平天國,所謂四海兄弟,所謂平和博愛,所謂平等自由,皆不過外面之假名,至其真相,實於中國古來歷代之流寇毫無所異。」

尤其是清末的這段近代史,我要提醒自己,不要一味地以受害人的角度自居。否則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容易被愛國二字衝昏頭腦。作爲對比,爲何在日本黑船來襲成爲值得慶賀的日子。

李鴻章傳,附錄一 李鴻章訪美時接受《紐約時報》記者採訪實錄
「李鴻章:我不想批評美國,我對美國政府給予我的接待毫無怨言,這些都是我所期待的。只是一件事讓我吃驚或失望,那就是你們國家有形形色色的政黨存在,而我只對其中一部分有所瞭解。其他政黨會不會使國家出現混亂呢?你們的報紙能不能靠國家利益將各個政黨聯合起來呢?」

多黨制,而非一黨制,的確看起來是混亂的。可是,我喜歡政治人物爲了討好選民手中的選票而做出的姿態。尤其是,日本或者臺灣街頭,貼緊大衆拉票的情景。
李鴻章此時是代表清政府的身居要職的一位老人,在那個時代有此認識不覺奇怪。但2022年的今日呢,還有好多“復古”的人。

李鴻章傳,附錄一 李鴻章訪美時接受《紐約時報》記者採訪實錄
「李鴻章:中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中國的編輯們不願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中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的時候十分吝嗇,他們只講部分的真實,而且他們的包子也沒有你們報紙這麼大的發行量。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價值,也就未能成爲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這段李鴻章的話,簡直就是在支持出版自由與言論自由了,能有此見識真的難能可貴。另外,紐約時報還在。英文的 China 估計在當時應該翻譯爲清朝或者支那吧。(no offense)
李鴻章的言論,印象更深的是以戰敗國身份在日本盡力爭取的場面, 讀之令人動容。

讀書指南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梁漱溟著 「有偏宕處,亦有獨到處。」
梁啓超《墨子學案》,「屬通釋體裁,可參觀助興味;但其書爲臨時講義,殊未精審。」
《定庵文集》龔自珍 「吾少時心醉此集,今頗厭之。」
「(孝經)書中文義皆極膚淺,置諸《戴記》四十九篇中猶爲下乘,雖不讀可也。」
「所以在學校中,不讀課外書,以養成自己自動的讀書習慣,這個人簡直是自己剝奪自己終身的幸福。」

梁啓超的薦書,明確指出自己推薦之書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即使是自己的文字,也告訴讀者它的缺點在哪。甚至,也提出那些書不必去讀了,不用去浪費那個時間。
對於「課外書」,不得不回憶到我高中的閱讀時光。原則上,老師及學校是禁止學生閱讀課外書的。但此時恰逢我的「閱讀飢渴期」,於是,游擊戰正式打響。午飯後的十分鐘跑去二樓的書店看書,假裝午睡趴在那一邊警惕的教導主任的巡邏一邊輕輕翻動書頁,宿舍熄燈後躲進被窩豎起耳朵用電子閱讀器偷偷觀看。作文上靈活使用的「快感」一詞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這其實是我學習自一本忘了名字的小黃書。

梁啓超:情趣人生,學問之趣味
「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啓超”這件東西,把裏頭所含一種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僅有個“0”了。我以爲,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着臉捱過幾十年,那麼,生命便成沙漠,要來何用?中國人見面最喜歡用的一句話:『近來作合消遣?』這句話我聽着便討厭。話裏的意思,好像生活得不耐煩了,幾十年日子沒有法子過,勉強找些事情來消他遣他。一個人若生活於這種狀態之下,我勸他不如早日投海!我覺得天下萬事萬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點鍾不能擴充四十八點,不夠我享用。我一年到頭不肯歇息,問我忙什麼?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爲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運動別人也學我這樣生活。」

我就說我怎麼喜歡梁啓超呢,原來他也是一個這麼有趣的人。我做着我喜歡的事,忘我到時間不夠用,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那些覺得生命無聊的人,不如跳海死了算了。翻譯成今日的白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有點晚了,我要去上個廁所然後睡覺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