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拉
塔拉拉

兩個女孩的全職媽媽,持續服役中。

文明的代價

文明的社會是有帳單的

作者為傑佛瑞 薩克斯(Jeffrey D. Sachs),為2013年出版,書中主要探討美國在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後,從原本放任的的市場經濟,政府應逐漸放大管控的角色和力道,主張混合型經濟,提高對富人和企業的課稅,靠政府實現財富重分配,由政府供給公共財,才能達成社會最大福祉。

本書雖以探討美國經濟為主,但所提出的一些觀察指標,台灣仍可借鏡與反思。

以下文字如出自書中,會註名頁數,版權為作者所有。

市場經濟派

市場經濟派以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和佛利曼(Friedman)為主,主張政府的管制要減少到最低, 人民的誘因要發揮到最高,賺錢的廠商應任其不斷擴展,虧本的事業應任其倒閉,人民的資金與貨物可以在國內外自由流動,在公開競爭下,效率比公平更重要,自由比平等更可貴。(P.4)


以市場經濟的自由度vs 政府角色的參與度來看(P.6)

·市場經濟派: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和佛利曼(Friedman)

·混合型經濟:Paul Samuelson

·凱因斯學派:克魯曼(Paul Robin Krugman)

政府角色之爭論

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適當平衡何在,一直是經濟學家的辯論主題。本書作者主張混合型經濟,即市場是具有一定效率的分配機制,能促進生產力,維持均質的生活水準,但效率並不保證所得分配的公平性在市場機制下,某些公共財普遍供應不足,如基礎建設,環境保護,教育,科學研究等,而要由政府擔任供應者,才能達成適足水準。(P.51)幫助窮人不只是用於短期消費的所得移轉,而是讓貧戶提高長期生產力的政府福利。

必須增加對富人與企業的課稅,實現財富重分配,將這些稅收運用在社會福利政策,補貼在貧困地區,縮短貧富差距。

新全球化的長期效應(P.119~120)

·匯聚效應:新全球化使得新興國家取得技術,縮小與富有國的貧富差距

·勞工效應:中國自1978年開放全球貿易,全世界低技術勞工大幅增加,也壓低了低技術勞工的工資。

·流動性效應:全球化帶來的一種不平衡的現象,世界各國都積極爭取資金,用優惠賦稅條件,法規的鬆綁,放寬汙染或是忽視勞動標準來吸引外資,這就是所謂的逐底式競爭,發展中國家競相削減工資和福利待遇,鬆綁法規,以吸引國際企業投資設廠。

投資童年早期

作者在書中指出,研究瑞典社會福利制度的專家艾斯平-安德森(Gosta Esping-Andersen)探討:為甚麼瑞典的社會流動率(指從一種社會階級流向另一種社會階級的變化)比美國高的多→瑞典政府對兒童托育,學前教育和小學的補助經費約當其GDP的1% ,美國只投入GDP的0.4%(P.229)

反觀台灣

作者其實還提出了許多指標,如企業稅收的減少,能源政策的僵局,其實都很值得我們反觀自己國家在相關政策的經費是逐年增加還是下降。以下僅探討台灣的教育經費支出以及賦稅占GDP的比例變化。

圖一 教育經費占國民所得(國內生產)毛額比率 資料來源: 統計處 http://stats.moe.gov.tw/files/important/OVERVIEW_F01.pdf
圖二 教育經費支出(按各級學校分)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教育統計(109年版) http://stats.moe.gov.tw/files/ebook/Education_Statistics/109/109edu.pdf
圖三 失業率(按教育程度分) 資料來源: 統計處 http://stats.moe.gov.tw/files/important/OVERVIEW_Y12.pdf

圖二可以看到,從104~107學年度(即2015年~2019年)各級學校包含幼兒園,所支出的經費皆有緩步上升,唯有專科學校在2017~2018年的支出經費從565億下降到520億元。

但從圖三中,大學畢業的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反而專科學校畢業的失業率近幾年一直是最低的(108年為2.7%)。綜合以上指標,根據圖一,教育經費占國民所得(國內生產)毛額比率皆為持平,各級學校(除了專科學校)教育經費的支出也皆有緩步增加,但大學畢業的失業率卻一直維持高點,反而減少經費的專科學校畢業的失業率,卻一直在相對低點,是否意味著一昧的灑錢於教育政策,但似乎仍找不到改革的方向,我們政府的教育政策仍有很大的改革之路要走。

賦稅負擔率

圖四 主要國家賦稅負擔率 資料來源 :109 年稅收徵起情形分析,侯永盛,財政部統計處,110年2月20日,http://service.mof.gov.tw/public/Data/statistic/bulletin/110/109%E5%B9%B4%E7%A8%85%E6%94%B6%E5%BE%B5%E8%B5%B7%E6%83%85%E5%BD%A2.pdf

賦稅負擔率為國際上比較各國租稅水準時,最具一般性且被廣泛採用的工具,指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重,代表一國國民賦稅負擔的程度。我國因採簡政輕稅政策,賦稅收入占 GDP 比率自 2000 年以來多維持在 11%-14%之間,2020 年為 12.1%,較 2019 年之 13.0%減0.9 個百分點,為近 7 年低點;如加計社會安全捐[註1]在內,2019 年最新賦稅負擔率統計為 19.3%(其中社會安全捐占 GDP 比率 6.3%)[註2]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台灣的賦稅負擔率仍處於偏低水準,原因可能是因為歐美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較完善,需要較多的稅收來承擔。

總結

在資本主義盛行的現在,每當政府釋出減稅的政策,人民無不拍手叫好,但許多基本建設,再生能源的研究,技術的發展,社會福利等等,都需要做中長期的評估和計畫,也需要長期的經費挹注,如單靠舉債,往後的利息成本和財政赤字對人民,對國家都是沉重的負擔,文明的社會是有帳單的,要大家一起來買單 :)

資料來源

[註1] 社會安全捐: 社會安全捐的編算,包含勞工保險、就業保險、公教人員保險、農民健康保險、全民健康保險、軍人保險、國民年金保險、軍公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新制)、勞工退休基金(新制)、勞工退休基金(舊制)、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離職資遣儲金等,共11項保險及退休基金。

[註2] 109 年稅收徵起情形分析,侯永盛,財政部統計處,110年2月20日,http://service.mof.gov.tw/public/Data/statistic/bulletin/110/109年稅收徵起情形.pdf

*圖表的來源皆註明於圖表下方


這本書探討的議題很廣,但我再寫下去,我眼睛就要瞎了.....最近靈感消失,寫字總是卡卡,看著自己兩個星期前列下的書寫清單,現在卻不知道怎麼下筆了。

歡迎訂閱塔拉拉想什麼 https://liker.land/talalala1251/civic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