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articles71442 words
34 articles71442 words

我一直納悶著,為何自己如此依賴文字?

來自母親節的深夜寫下的無聊隨筆

下雨的洞窟,來了一個愚人。

下雨真的是一樁神奇的事件。它有能力足夠摧毀所有一切事物,無論是美好的、無聊的、痛苦的,它讓一切都變得難以忍受,一切都是毫無生機,彷彿存在已久的水泥。就算我在此時橫死街頭,也至少能在死亡後,被水泊的溫暖圍繞。周遭的人群開始談論「這個爛天氣」,彷彿我們身處的社會、世界再也沒有其他事可說了。

1

夢裡的我,殺死了一隻貓。

昨晚,我夢到自己殺死了一隻貓。那是一間半開放式的空間,結合咖啡店、書店與花店。依照戶外陽光明媚的程度,那裡應該不是台北。當時我進到廁所,準備紓解稍早咖啡與尼古丁的融合後所激起的便意。放空的我,渙散地盯著前方森身大道的海報。剎那間,一隻從門外一股腦衝進廁所的貓,毫無預警地撲向我,開...

1

作為反叛者的Xper.Xr 短評《神龍擺尾 Xper.Xr個展》

一世紀後的杜象?我猜Xper.Xr應該不願被這麼稱呼。

【論思想啟蒙的重要性】

原來打破四面牆之後稱作思想啟蒙

隔離雜記 #第五天

只是想要抒發一下,隔離快把我逼瘋了。

#書寫《石家莊的人》

這首歌,是萬能青年旅店的《殺死那個石家莊的人》。如果願意的話,大家可以和我一起進入石家莊的人的世界。這是我第一次在這個平台呈現屬於自己的書寫,雖感到畏懼,仍然療癒了自己。

「台灣文化」是什麼?看八家將陣頭文化

什麼是台灣文化?這個問題仍待解。八家將文化如今背負著「8+9」的污名化標籤,它的保存與復興,令人擔憂。

1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看世代對於切.格瓦拉的膜拜

事情往往有兩個面向,「人」更不可能是完人。切.格瓦拉在被青年奉為英雄的同時,是否選擇性地忽略了冷酷嗜血的一面? 在追捧的同時,對於追捧對象的全盤了解無疑是必須的。

塔利班奪權,帶來什麼改變?-女權的倒退和台灣的焦慮

塔利班以強烈猛攻的方式佔領阿富汗全境,使阿富汗人民人心惶惶。這次的塔利班是否會如二十年前般令人畏懼,一切都是未知的進行式......。

首位港區《國安法》下的犧牲品唐英傑:殺雞儆猴之實

7月30日首位《國安法》定罪之人唐英傑,年僅24歲即被控《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與《恐怖活動罪》總刑期9年。此舉可看出中共以殺雞儆猴之舉以進行徹底肅清香港社會之實,來日香港,該如何想像...?

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自由民主精神價值的共同體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於2021年7月20日設立,也是首個以「台灣」冠名在歐洲國家的駐外館...。台灣與東歐小國立陶宛都有著追求自由民主的人權價值的根基,這個設立帶來了特別的轉變。

紀錄片《流亡之後》-沒有國家的流亡藏人

《流亡之後》講述著流亡藏人於北印度達蘭薩拉的生活,這些沒有國家、沒有身分證的難民們是怎麼面對身份認同上的多重焦慮...?

香港71刺警案-悼念可稱「煽動罪」,無限上綱的紅線。

七一刺警後自戕案發生後,香港市民前往悼念卻被警告為「煽動分裂國家罪」。無限上綱的法例,紅線的無所不在已顯現出中國統一美夢的慌張與荒誕。

香港《蘋果日報》的衰亡:「反抗的共同體」還在嗎?

今日香港《蘋果日報》的衰亡,直接點出了香港言論自由之死。而此端仍擁有自由民主的台灣,與香港同為「反抗的共同體」的精神,是否還存在?

《六四天安門-32年後的中港台想像》

1989的六四事件,至今已32週年。在今日的六四,中國、香港與台灣該如何記憶?

十六、《緬甸政變 : 參與緬甸在台的受害者祈福活動》

第一次參與了緬甸在台的受害者祈福活動,親眼見證了緬甸在台人們對於軍事政變的激動與痛心疾首,現場的敲鑼打鼓、大聲呼喊,為了在家鄉犧牲的示威者們,他們想讓大家看到緬甸正遇到的艱難。

十五、《亞特蘭大槍擊案:如何不要做個「啞」洲人》

發生在美國亞特蘭大的槍擊案,將亞裔歧視的狀況一觸即發。因新冠肺炎(covid-19)的盛行,導致仇亞現象的產生。身為亞洲人,我們該如何應變?

十四、《二二八,我們該如何回憶?》

關於「二二八」這段重要歷史,我們該如何想起、重拾這段記憶?身在一出生即是解嚴時代的我們,更應該了解這段充滿痛苦的記憶,讓我們一起面對吧。

十五、《藻礁公投爭議-產生什麼社會問題?》

桃園大潭藻礁公投議題沸沸揚揚地被討論著,到底大潭火力發電廠蓋在藻礁上會產生什麼問題?當環保遇上經濟,不一定是完全對立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