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皚
端木皚

《立場》及《眾新聞》博客及《信仰百川》作者之一 百無一用兼不務正業書生一名 不斷遊走於法律、政治和神哲學之間,尋找可安歇之處 只願在這崩壞的時代發出一點微弱的光芒: 在謊言中堅持詮釋真理,在歪理中堅持探尋常識,在奴役中堅持活出自由 主要分享基督教信仰、政治評論、時事和通識

區選大勝背後,其實不無隱憂

區選民主派囊括了388 議席,就算計算某些區議會的當然議席,仍然掌控了大部分的區議會,更篤定盡攬選委會 117 席 的選委和明年區議會(第一)區議員互選的議席(不是所謂的「超區」議席,那是「區議會(第二)」)。

在某個層面上,這當然算是大勝。但倘若仔細留意選舉結果,便會發現仍然不無隱憂。

得票比例:六四黃金比例

首先,得票比例方面。是次區選,民主派得票大約 167 萬票,親中派得票約 120 萬,比例大約為六比四。熟悉香港選舉的人都會知道,自從 1991 年立法局引入地區直選成分,香港的立法局 / 會的投票中,民主派和親中派得向來都是大約六四之比,故有所謂「六四黃金比例」之說。

若然,這次大勝背後,即使在歷史高位的投票率下,雙方的得票率其實仍然只是過往的六四黃金比。在得票比例上,民主派並無大勝。

那麼民主派為何在議席上會大勝呢?這主要得益於兩個原因:首先,過往區選不受重視,投票率偏低,在保皇鐵票維持大致不變而民主派選民沒有投票的情況下,民主派和親中派的得票往往不是六四比。加上不少自動當選,令親中派輕易奪取大部分議席。

其次,區議會選舉的制度是所謂「勝者全取」”First past the post” 的單議席單票制,任何選區只要某候選人得票最多,他/她就會當選,其他選票就連半席議席都換不到的。換言之,議席往往和選票不相稱。這從民主派今次得票略低於六成,卻囊括了超過八成議席,就可見一斑。

這和立法會選舉的「比例代表制」很不同,後者的議席和選票會大致吻合,較難有昨晚那種壓倒性勝利出現。

得票:大幅增加的鐵票

除了得票比例外,令我不無隱憂的是親中鐵票的大幅上升。翻查過去兩屆立法會得票的數據,親中派分別於 2012 和 2016 年的地區直選中得票約 77 萬票和 90萬票。

但今次區選他們竟然超過 120 票!這足足是 2016 得票 1/3 的增長呀!對比之下,民主派(包括本土派)在 2016地區直選中得票也只是約120 萬。換言之,若非民主派選民也踴躍投票,推高投票率,說不定我們還是輸了。

親中派這多出來的 30 萬票來自何方呢?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有什麼新的途徑擴充其鐵票基礎呢?這些都是不能忽略的隱憂,是我們必須深思和研究了。

結語:區選結束了,然後呢?

在議席層面上,是次區選,民主派無疑大勝,這無疑是對五個月以來的「和勇一家」的抗爭打下一支強心針。但若我們細看得票比例和實際票數,我們恐怕必須結論,民主派不但沒有大勝,相反,還存在不少隱憂。

下年就是立法會換屆的時候,根據是次區選的結果,作為期望管理,恐怕我們不應期待同樣的結果會再現。就算我們有同樣高的投票率可以抵抗親中派突然增加的鐵票,最後的結局可能依舊:別忘記,立法會選舉制度的「最大餘額法比例代表制」,本來就是設計來針對得票過半的民主派的。在六四黃金比例不變的情況下,地區直選議席可能仍然會過半,但不會令民主派奪取到八成甚至以上的議席,那麼地區直選議席將仍會完全被功能組別制衡。

過去五個月,香港人已經慢慢摸索到議會抗爭以外的出路。區選大勝是強心針,但不是抗爭的終極勝利:我們起碼還有在被困理大的手足,和五大訴求。路仍然漫長,但我們可以攜手走下去。

(歡迎網上廣傳)

作者 Facebook / Mediu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