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ffair
voffair

陪伴家人、另一半和一隻貓,最大的願望是共同創造細水長流的關係。 voffair.com

「距離產生美感」的美感,遠距離戀愛和我想的不一樣?

距離產生美感?

若談到感情這個議題時,「距離產生美感」這句話你應該有聽人說過?你認同嗎?或是你剛/曾經受傷,想要大喊距離是個爛東西,何來的美感?

距離式的美感可以有很多樣貌,但卻都脫離不掉「想像」或者「期望」兩個字。今天這篇文章會用四個實際案例來解析距離在感情當中的作用,距離的長短遠近又是如何影響美感,此外又有什麼樣的產品利用人性被設計出來了呢?

寫這篇的契機是因為上週我開啟了 Facebook 的主畫面,這時候印入眼簾的是一則有意思的題問,由 設計遊牧 Design Nomads 的古念華設計師發出今天這主題。雖然有些人會覺得「不就是這樣嗎?有什麼好說的」,但我反而認為這樣貌似稀鬆平常到不行的問題也困擾著不少愛情學徒,值得延伸去輕鬆想想為什麼。

寫文章前我想了很久,後來先使用了心智圖(Mind Map)集結了網友們的回覆,並快速發想整理出一部分讓我們感到距離產生美感的元素,會發現能說的可少也可多。


本篇目錄

前言

正文

  1. 大自然的距離
  2. Before Relationship,想像力是美感製造器
  3. After Dating I : 遠距離的守恆劑
  4. After Dating II : 物理距離或心理距離
  5. 市面上的活產品:交友軟體

Takeaways

選曲時間


先講一個跟愛情沒有直接關係的例子作為起手式。

0) 大自然的距離

你有沒有登山的經驗呢?我上個月與朋友們遠離了城市的繁華前往合歡東峰,登頂見到群山環繞的景色讓人心感遼闊,那天天氣晴朗沒有怪雲大霧,我們毫不費力就可以看到神秘的黑色奇萊山佇立在彼方,此時山與人類之間的距離產生的美感是輕鬆無負擔的。

但若是深入奇萊當中,實際上他是台灣山難發生率頗高的山峰,而且素來以險峻加上氣候變化莫測著名,所以才會被稱作「黑色奇萊」(奇萊是日文嫌い的音譯)。深在山林的時候,我們足以見到更多細節紋理,甚至更能感受到一草一木的氣息,像是樹木粗糙壯碩的枝幹、落葉上的小昆蟲、一場陣雨後潮濕軟爛的泥濘等,這些都是近距離的美感,但就跟遠觀時的感受大不同,在這當中行走攀爬你不太能完全放鬆,反之需要多一分專注力,因為隨時都有可能摔出一身傷。

1) Before Relationship,想像力是美感製造器

假如我們今天打開瀏覽器搜尋關鍵字——曖昧,結果會充斥著許多「如何製造曖昧、如何不讓自己身陷曖昧或暈船」諸如此類的「教學」、發問或心情文,這些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都有機會經歷的狀態和行為,心會不禁跟著對方的一舉一動而上下起伏,嚐到喜怒哀樂甜蜜苦楚,這種內心波浪的程度也會隨著我們的心態設定而有所不同。根據朋友們的經驗,以及楊丞琳所唱的「曖昧讓人受盡委屈」,我們可以客觀地猜想距離產生的美感,如果沒有衡量好,最後大多數會以難過的回憶作為收場。我也曾經幾度放任自己深陷玫瑰色眼鏡效應(Rose-colored Glasses)當中,那時候智商的部分好像大打折扣般。若要說以悲傷收場的案例:

很久以前我暗戀過一個男生,我在他身上找到許多令我感興趣的點,讓我想要去追逐探索。隔著一道距離時,那時線索一定是很少的,唯有透過找機會聊天互動,或是有意無意地在社群平台上找尋對方的足跡。像是我們擁有共通的興趣,我便更迷上去做那件事,因為可以與他分享,而且只要對方有所回應,太過青澀的我就會為此感到雀躍不已。也因為這段陌生的距離,不禁將每個我所看到的碎片放大成為優點,並投射許多美好的「預設值」在那個人身上。然而這段暗戀到最後並沒有發展下去,而是在沒告白的情況下就被迫終止了(好人卡)。

我反思後發現用「追求或渴望」愛情的方式去行動,反而會迷失自己,更容易患得患失。因為將動力都放到了另一個人身上,除了茫茫然地失去自己原有的光彩,也看不見真實的對方。原本這階段的美感,冷卻後會驚覺即便說對方確實是個很好的人,但更多的是自己過度美化出來的虛無想像。

2) After Dating I : 遠距離的守恆劑

美國&台灣 遠距離戀愛 相距千里又有時差,情緒更容易不在相同的頻率上

曖昧階段的距離可以是種美感,那交往過程的距離呢?這次我採訪到一位從開頭就處在遠距離戀愛的朋友,這對情侶現在分別居住在美國和台灣,而且他們還碰上疫情這時期,所以要見面是更不容易了。我問起其中一方——Samantha(簡稱曼莎) 認為「距離」帶給她的感受是怎麼樣的,以及她是如何拿捏的,結果她這麼回答:

像是看電影一般,透過另一雙眼睛看見另一個世界的浪漫體驗。以及完全對自己的感受負責。

我接著問她怎麼樣是對自己的感受負責?

兩個人真真切切是相距千里又有時差,情緒更容易不在相同的頻率上,這樣對於交往中的兩人來說是會產生非常多的誤會。然而火象星座的曼莎尤其性子偏急,她告訴我她慢慢學會弄明白自己負面情緒的源頭,比起過去更能夠專心聆聽內心感受。畢竟兩個人在不同的國家,深知如果某天爭吵了,是沒辦法真實地面對面溝通,或透過肢體接觸來彌補和軟化。相對的,異地戀會有更多的獨處時間,同時也會為情緒帶來更長的緩衝空間。

這樣的問題顯然不能放任不解決,或一昧地把情緒丟給對方。她學著磨去自己的稜角,讓內心更寬廣柔軟,收斂自己的心直口快,像是避免使用過於主觀的情緒字眼來批判對方,但不改變的是「忠實敘述自己的感受」。某種程度來說,我認為她在這段經歷當中學到了如何在兩人關係中做自己,而不是單單依附另一個人,或是全然自私地只在乎自己。

「我認為維持遠距離關係,最重要的是學習不要在對方身上帶入太多的預期感。」她堅實地說。

她觀察到大多數的爭吵都是因為對方的行為反應不如自己所預期,進而造成失落、沮喪,甚至是懷疑的情緒憂慮。此時距離的美感需要兩人擁有相仿的信念,讓彼此的距離保持在一個度數上,每一天的努力都將成為更靠近對方一點點的肥料。當用對了態度,讓曼莎感到自己正身處在一場既浪漫又難得的旅程上,無怨無悔是因為她選擇誠實面對她的心,以及具體的行動來維繫這份關係。

3) After Dating II : 物理距離或心理距離

上面的故事是不是默默被曼莎開閃光了呢?但下面由 Eddie 帶我們回到最普遍的經歷,他告訴我一段包含不安與容忍感,磨合到最後互相放牛吃草的故事。他們從兩人都在同個城市相識相戀,到分開至兩個城市工作,但主要的問題從來都不是終止在城市的距離。

感情或許就是始於五感,止於三觀。

「有些時候感情的距離概括又分為物理上,或是彼此相愛程度的距離。在相愛程度很高的時候,當然物理上的距離完全不是問題,每晚還是都能講上半小時至一小時以上電話,即使都是一些陳腔濫調重複了無數次的東西,還是那麼新鮮那麼有趣,但日子久了相愛的程度就像有保存期限的食物好像開始慢慢變質,話題變少耐性降低,好像隨時會劍拔弩張」Eddie 說著,我聽得好像歷歷在目,他們彼此採的策略都是「容忍」,很典型的從熱戀期消退後轉移注意力去做自己的事,告訴自己這是在給予對方空間。

當 Eddie 與當時的女友彼此的耐性漸漸隨時間消耗掉,愛的成分也隨之變少,坦言後來甚至認為跟朋友出去快樂多了,因為不會講沒幾句話就意見不合吵起來。他也想過或許是因為距離跟環境的不同,且過少的相處時間,雙方更沒有一起去追尋共同目標的動力,他們再也沒感受到一同完成某件事情的感動,只剩下拖延僵滯到最後一刻。

他回想著當時他認知中「愛」的感受,形容說是會讓自己開心的像小孩子。而當初拿捏距離的方式(一昧地容忍)並不會有好的結果,只會讓自己感覺像是一隻被豢養的寵物。

物理距離再近,也不及心理距離來得緊密。

我想成熟感情之美,應是建立在彼此心的直徑,適中的彈性才能為兩人創造舒適的距離。畢竟太近會讓人感到壓迫,太遠會像有跟沒有一樣。如若內心知道該放手的時候,試試看問自己為什麼不?

4) 市面上的活產品:交友軟體

我們可以觀察到現今社會人們尤其在出社會以後,礙於生活地點、工作因素,他們的交友圈不斷縮小,但又排斥舊時代的相親和聯誼,對於跨出舒適圈感到無助,因此創業家們改良了線上配對的聯誼機制來解決這些人們的煩惱——於是交友軟體就誕生了。(這裡先不談更專業的新創型婚友社)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各取所需的道具,也有人相信或許可以在上面交到朋友。不管後來如何演變,它的原型其實也算是善用了人性對於距離產生美感而設計出來的產品。

不少網民抱怨這是一個靠顏值取勝的產品,其實這對於人類的天性(視覺性動物)來說並沒錯。就連在現實生活中,人的第一印象多少是具影響力的,假使你將自己的形象打理得很乾淨舒服,自然而然會得到其他人的初步好感。有了印象後才會產生好的聯想,進而促使互動交流,所以眾多交友軟體在介面設計上都會將照片的區塊放那麼大去呈現,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反之,有些交友軟體或許見到了部分需求者的困擾,像是不想受外表所框架等,反其道而行之下將照片區塊設計的很小,甚至不給看,此時就要靠其他的資訊來進行想像。

但人心還是難以莫測的,分享個人實測的反骨小軼聞:

單身時有次好友群組在討論交友軟體這個話題,所以我抱著社會體驗家的精神跑去載來玩玩看,而且因為市面上有很多款不同特色的產品,所以我不只下載一種(設計師的職業病?),預設立場是不抱粉紅心態去嘗試認識新的人,但結果都是不出半小時我就卸載了(有沒有人破我的紀錄?),完全沒體驗到配對後的階段。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交友軟體,我始終沒有動力往右滑或圈選,一是對上面的人感到不真實,二是不信任。當我有這種倔強感受時,就果斷登出了。

不過這只是我的例子,這顯然這不是一個適合我的交友管道,未必不適合其他人。但不可否認在使用的當下,因為能見到的資訊過少的關係,是會有一些潛意識的想像浮現,人腦就會自然地想要將空白給填起來,像在霧裡看花般地猜測這個人可能是怎麼樣的人。舉例像是:看到一張陽光海灘照,可能就會預想:「哦!他可能喜歡戶外活動,我正好喜歡游泳和衝浪,應該很投緣喔!」結果其實他只是去墾丁時路過拍個照上傳社群,而且並沒有下水,他也根本不會游泳。

(話說現在回想起來,我也忘記我到底有沒有把帳號刪掉)


Takeaways

  1. 近觀和遠觀時會產生不同的美感,也會需要不同的心態去面對。
  2. 若將動力和重心都放到了另一個人身上,除了茫茫然地失去自己,也看不見真實的對方。
  3. 異地戀會有更多的獨處時間,同時也會為情緒帶來更長的緩衝空間。
  4. 學著磨去自己的稜角,讓內心更寬廣柔軟,收斂自己的心直口快,像是避免使用過於主觀的情緒字眼來批判對方,但不改變的是「忠實敘述自己的感受」。
  5. 如何在兩人關係中做自己,而不是單單依附另一個人,或是全然自私地只在乎自己。
  6. 維持遠距離關係,最重要的是學習不要在對方身上帶入太多的預期感。
  7. 拿捏距離的方式(一昧地容忍)並不會有好的結果,只會讓自己感覺像是一隻被豢養的寵物。
  8. 人的第一印象多少是具影響力的,假使你將自己的形象打理得很乾淨舒服,自然而然會得到其他人的初步好感。有了印象後才會產生好的聯想。

選曲時間:Let’s Fall in Love for the Night – FINNEAS

據 Genius 上寫道這首歌的靈感由來是 2018 年 Finneas 跟著他妹妹 Billie Eilish 在日本大阪巡迴演出時,每天與一位從未相見的女孩 FaceTime,但他知道他們不會有後續。所以他寫了這首歌,藉以抒發與幻想跟她在一起的樣貌。

I was in Osaka, Japan, FaceTiming a girl I’d never met every day and knowing there was nothing I could really do about it. I wrote this song about the day I would fantasize having with her.

(October, 10, 2018 發佈的一則 tweet)

另外附上一個很帥的現場版,幽默的是留言區有網友發現失控的女粉絲在 0:31 對著 Finneas 嘶喊 ” Sexy beast.” 真性情到我快笑死????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