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沿革
思想史沿革

哲学专业编外人士小破号,日常更新古典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相关的内容。对哲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History_of_Ideas”哦,微信公众号与本账号同名。

【哲学史纲】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

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第一支哲学学派,以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为代表,主要关注自然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总体看来米利都学派并没有突破此岸世界的束缚。

泰勒斯:

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生于水,万物复归于水。”“水”是组成万物最基础“一”。因此,“水”作为本源不同于其他感性物,“水”同其他感性物之间是“一”与“多”的关系。此概念被其助手阿纳克西曼德继承,并发展为“无限”的概念。

泰勒斯之所以选择“水”作为本原,由以下两点主要原因,一是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所记载的那样,“促进万物生长的东西都是潮湿的...而水则是潮湿事物的本性的起源。”二是本源的性质是无规定的,也就是我们要在后面提到的无限(不定/无定形)。本原一旦被认定为是有规定的,那么本原就不再是开端,也就不是本原了。因此“水”的形式是不受限定的,它更符合本原所要求的无规定性的性质。

阿那克西曼德:

阿纳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助手,阿纳克西曼德第一次提出了“始基”与“无限”的的概念。一切万物以始基为开端并复归于它。无限的内涵是无限定,无规定性,在后续埃利亚学派的解释中被理解为无界定的,无边界的含义。

首先“无限”概念的相对于“水”而言是更具由普遍性的。“无限”并不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的感性物之中(这一点是对“水”与其他感性物之间的区分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无限是不断运动的,无限在运动中发展出有定型的感性物,从而无限并不是一个静态僵死的物,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活物。

阿那克西美尼:

阿那克西美尼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助手,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首先“气”具有唯一性,气不同于“无限”是一个过程,气区别于其他“伪无限”的感性物(比如说水)。其次“气”具有中介性,“气”稀释时变成“火(最不定的)”,凝聚时一次变成“风”“云”“水”“土”“石”,气作为中介的运动具有永恒性。

无限问题:

无限问题的提出源自于米利都学派无法调和无限(无定形)作为始基与有限(有定形)之间的关系。换句话来说就是无法解决无定形的“一”如何派生出有定形的“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三位哲学家所处的阶段中被讨论。

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不同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及其分散的宗教政治组织,其学派内部是相互独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于公元前5世纪被菲洛劳斯(Philolaus)集中整理而成。

“无限”与“有限”,“形式”与“质料”:

毕达哥拉斯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形式,从而确立了“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前苏格拉底哲学中,“形式”并不对应着“一”,“质料”并不对应着“多”。它以一种相反的形式呈现出来。阿那克西曼德所提出的“无限”是实体,其所对应的恰恰是成为“一”的“质料”,而毕达哥拉斯学派所提出的“数”(有限)是超越感性物的实在,其所对应的恰恰是成为“多”的“形式”。

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的理解是基于对几何的理解之上的,“数”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对几何进行研究中发现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形式(数)与质料(感性物)之间的关系(量度,秩序,比例),因此数的性质同时也具有几何的性质。

例:琴弦的长短(几何性质的数)决定了琴弦振动所发出的音调。


因此,毕达哥拉斯学派也就确立了“一”组成“数”(多),“数”(多)组成点,点组成线,线组成面,面组成体,体组成元素的这种由数学向物理过度的创世说。从而毕达哥拉斯学派取消了无定形(无限)的本原地位,而用有定形(有限)的“数”来解释无定形(无限)的感性物。因此“数”也就是万物的尺度。但是“数”也存在着问题,“数”静止的性质决定了数无法被用来解释运动。这个问题,将会通过赫拉克利特对“数”的改造来解决。赫拉克利特将会继承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与感性物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来提出罗格斯(Logos)的概念。


“奇数”与“偶数”:

“奇数”是有限(有定形)的,而“偶数”是无限(无定形)的。 “一”既是“奇数”又是“偶数”,因此一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奇数的无限相加会构成平方数,而偶数的无限相加会构成矩形数(如图1)。因为平方数的“长”“宽”比为1:1,所以平方数象征着稳定,也就是有限(有定形)。而举行数的“长”“宽”比是不确定的,所以矩形数也就象征着不定,也就是无限(无定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