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生命是音樂 死亡是聽
松江長春
開完會之後辭謝了晚宴的夜,我行經了一個地方。

松江長春這四個字,馬上就在我的腦海中渲染出了一幅浪漫的畫。

恆久的春降臨在了一片冰藍的世界裡,那該會是多美的光景?
可事實卻澆熄了我的一廂情願。
松江所帶表的意思是位於東三省的松花江。就算計入其支流所踩踏過的足跡,它的流域所橫亙的緯度,依舊是台灣的兩倍以上。
而長春並非一個形容詞,其與松江一樣,是一個緯度同樣幾乎為台灣兩倍的一個地方。

這座名為長春的城市,是吉林省的省會,亦是滿州國的新京,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只是,松花江並未流經於此。
而且松花江流域幾乎全境都屬於溫帶大陸型氣候,夏熱冬寒,無論長春所指涉的是氣候亦或是地名,都不包含在松花江21萬2,0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裡。
那麼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是如何湊到了一起?
1945年11月17日,也就是臺灣光復後的第23天,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了「臺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以當時的中國政權最熟悉的地名在了這片失而復得的城邦中,微縮複製了一片秋海棠,也為了四年後國共內戰撤退的將士們,打造了一整座沒有故土的家鄉。
也因此,造就了「松江」及「長春」這兩個長久以來比鄰而居卻各自為政的概念,交會在了千里之外一座亞熱帶小島上,一個路口的公車站牌。
是啊,不過是一個公車站牌。
可站在那個再普通不過的公車站牌下,我卻依然止不住的誕生出了這種想像:松花江流淌到了這個地方,自此松狀的霜雪悉數融化,一年四季都開滿了樸實卻甜美的長春花。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