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趴趴走阿姨」的誕生
麗蘭和我都有僑生、移民的背景,她是80後,我是70後。我們都是跨國移動者,父母祖輩自中國南方「下南洋」,而我們「北漂」至台灣,在台灣就學、工作逾20年,心中常有「台灣奇怪ね」的感受。這個「奇怪」是一種覺察,我們最常彼此核對的是:「咦,你不知道嗎?」「不知道,那是什麼?」。

落地是旅程 登機是歸鄉
可以有一杯苦澀的香檳,在我還能飲酒的年華
【疫情下的講師日常】線上授課的新嘗試:用google map對照《真臘風土記》遊吳哥?
想遍覽吳哥遺跡,疫情期間去不了柬埔寨?前人都說《真臘風土記》可帶你神遊吳哥盛世,又不想讀古文?試試用google map的「街景服務」對照聽講解何如?(1/14上線)

寫給2022年的祝福信
謝謝 @孫李 和 @Cherryyoko櫻桃陽子 提到消失已久的我,近來工作繁忙,趁著開年,記錄一下最近在忙的事情,也祝福各位舊雨新知,2022新年快樂、順心平安。

【魚露與蠔油】豬籠餅與月餅會
每次聊起中秋,母親總念念不忘幼時的「豬籠餅」:「有個五彩繽紛的豬籠,可以吊起來,像豬籠草那樣的,下面還有一條穗子,裡頭裝著餅。」廣東人有「送禮成雙」的習慣,覺得單一盒月餅不吉利,搭配豬籠餅,既是雙數,又不至於太傷荷包。以前的家庭人口眾多,月餅是送給大人的,豬籠餅則送給小孩,小孩子開心,過節的氣氛和禮數便都圓滿。

【疫情下的講師日常】要克服的除了面對鏡頭的恐懼,還要迎戰「我要看免費」的消費習慣
在這個艱困的時節,還有人願意在無法預期有多少回報、甚至沒有保障獲利的情況下,只為了「我想做好這件事」就將全副身家投注於此,這種傻氣,我希望能有多一點人支持,多一點點也好。

【我話我鄉】村子裡的小旅行:龍形洗衣場
龍形,又稱蛇仔形,屬頂莊。十七世紀時為凱達格蘭族人的居住區,受西班牙、荷蘭控制。十八世紀起,福建移墾者漸增,在下莊一帶建立八里坌,與新莊街、艋舺渡頭及芝蘭街為台灣北部最早的中國移民聚落。即使八里坌歷史悠久,因地緣關係,龍形與八里坌關係淡薄,而與Kantou(關渡)關係密切,日治時期「關渡媽至龍形避禍」的習俗,流傳至今。

在創作中必須誠實:塩田千春,觸感、框架與記憶(二)
我站在她手持線段的照片前看了很久,她找到了她的語言,找到了她觀照天地與自身的途徑,也找到了與世界溝通的管道,而我沒有。

【魚露與蠔油】媽媽抽屜裡的千年工藝:東南亞細金珠寶
河內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缽場陶、定功銀、五社銅」,指的是缽場的陶瓷、定功的金銀器、五社的銅器,都是越南最頂尖的工藝品,在封建時代是提供給皇族朝廷的御用品。查到「定功銀」的時候,眼前出現用銀絲纏繞的精緻首飾,我興奮極了:「這跟媽媽那套神祕銀飾是一樣的工法!」

【背包十年】「出走是浪費時間」這句話荒謬至極
旅行是「發現問題」的過程,而不是「尋找答案」的過程。「漫無目的」是有層次之分的。若旅行、打開視野是職涯的一部分,又何來「浪費」之說?
占婆(Chăm Pa)文明與藝術略記(一)樂舞篇(上)
不太久以前,越南中部有一個存續了將近1,700年的古國,極為擅長海洋貿易,港口文明昌盛。鄭和七次下西洋,每一趟遠航的第一站,都是到這裡停靠⋯⋯

當我們討論愛情
因為事情並不如想像那麼簡單。就算愛情訴諸直覺,直覺也可以分成好幾個層次來談。是愛是情還是慾,是人類原生的注定的苦難,還是上天賜予的喜樂?如果把神和宿命論抽掉,愛情關係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
學者的生活寫成小說會有多少人能讀呢?——讀《傅科擺》
「……這倒是製作出不同書籍的好方法,折衷的、任意的書。這是魔鬼作家的部分邏輯呀!」——《傅科擺》,台北,皇冠出版社,2000年,頁337。
六四三二──致我們正在失去的不可描述
香港街頭,天橋上的每根柱子,一個個灰敗的、骯髒的、蒙塵的塑膠瓶,在風中搖晃,所謂「吊小瓶(諧音)」是也。在熾熱的艷陽下,像是未熄的煙蒂,在我的心裡烙下燙痕,一枚、一枚,又一枚。我曾經以為自己長大後可以像眼前那些時髦的都會女郎,步履輕盈地穿梭在香港的高樓廣廈間;然而那光燦燦的未來之夢,似乎也隨著血肉模糊的新聞照片,變得黯淡虛無。

臺灣最接近世界遺產的一年—— TICCIH Congress 2012年會與臺灣產業文化資產的相遇
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文化資產沒有爭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格,但不代表台灣沒有兼具普世價值與珍稀性的世界級文化遺產。由於台灣社會瀰漫對「台灣之光」的自卑與迷思,許多事物往往要先在國際上取得認可,才能回過頭來在台灣社會受到重視,文化資產就是其中之一。

少女心讀《紅樓夢》有障礙
賈府還真他媽只有那兩隻石獅子是乾淨的。

【導讀】從紙頁到3D,超越時代的艷情經典──《肉蒲團》
從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九年,共有十五部以「玉蒲團」為名的三級片推出。不但上映時轟動港台,隨後在有線電視電影台也不斷重播。這個題材在二0一一年再度被改編成「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作為第一部華語3D情色大片,從籌備到上映,話題不斷,從女演員究竟露多少,到上映後 youtube 流傳著一部名演員匿名朗讀的「觀後潮文」,無論電影拍得好不好,「肉蒲團」三個字都可說是「如雷貫耳、家喻戶曉」。

【背包十年】南禪寺訪水路閣:自來水從天上來
這天早晨,我在旅館煮了一頓還算豐盛的早餐,一邊慢慢進食,一邊翻閱餐桌上的觀光地圖。在哲學之道的盡頭、東山的山腳下,畫著一座拱橋,形式上和橫跨歐亞的「羅馬水道」十分相近。拱橋圖案下,標記著「南禪寺水路閣」。不禁納悶:南禪寺不是賞楓名所嗎?為什麼不是一間廟搭配幾片楓葉,而是用一座拱橋來代表呢?

【魚露與蠔油】帕雅塔:鑲著優雅蕾絲的緬甸鐵皮屋
台灣常常將市容的醜陋歸咎給鐵皮建材,但我對「鐵皮就是髒亂差」這件事感到懷疑。比方說,緬甸的鐵皮屋就是另一種路數,若能親眼看到,絕對刷新你的經驗值。

《柬埔寨之春》:那年宋干節,我在被填平的萬谷湖旁過了一夜
四月中旬,是柬埔寨、泰國、寮國與緬甸的新年,稱為「宋干(Songkran)」,台灣俗稱潑水節。2012年的四月,我乘著大巴抵達金邊,幾乎所有店家都歇業,連清潔隊也放假去了。空無一人的街道上,滿溢著堆積如山的垃圾,在酷熱中蒸騰著酸臭的腐敗氣味,全城猶如鬼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