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flow流水帳
waterflow流水帳

水月一(黃子翔),藝文記者,自由撰稿人,小說創作人,科幻/搖滾/另類文化愛好者,藏書人。合著有《谷之旅--在地圖消失處的探索旅程》。ig:@watermoonone.waterflow。 │medium.com/watermoonone│matters.news/@watermoonone│vocus.cc/user/@watermoonone

【影視】香港遲來的BL劇 從港版《大叔的愛》說起

//抽離BL劇語境,無論Mirror、ViuTV、香港年輕演員歌手,都是值得支持和愛護的,事實上他們讓本地娛樂、音樂、影視文化,有了煥然一新的生命力,牽一髮動全身,誰可料到將來會否有更多改革變天?//

一件事情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港版《大叔的愛》由近期風頭一時無兩香港男團Mirror的Anson Lo和Edan主演,撮成「田牧CP」,成功擄獲一眾「鏡迷」、腐女腐男,以至對TVB等霸權象徵累積長久不滿的大眾歡心,先有「人和」,亦有亞洲BL劇集電影氛圍熾熱的「天時」,雖然香港這個表面open內裏stubborn的大城市,社會各界對同性戀/多元性別仍存有不同意見,甚至有議員接二連三公開發表尖酸恐同言論,或未有「地利」加持,但作為香港電視史上首部以同性戀為主線主軸的劇集,《大叔的愛》成功入屋,雖只是改編但不乏本土元素,還是充滿意義性和時代性。

Anson Lo和Edan的演技,勝在舒服自然真摯。

成功本土化移植

港版《大叔的愛》改編日本同名作品。早於2016年日本電視台播出的原版《大叔的愛》,一度在港激起迴響,熾熱程度當然不能與今天相提並論,至少觀眾當時肯定無法預視,這個作品能在香港二度發育。港版由原著七集擴寬內容架構至十五集,不僅讓各人物支線故事有更多篇幅發展,還添進男友視角片尾「彩蛋」、以中環摩天輪大澳紅橋等香港實地取景、年輕演員為對白注進時下日常用語等香港元素,是一次成功的本土化移植,叫香港觀眾看得甚有親切感,觀眾太久沒有定時定候回家追劇習慣(看重播都嫌慢,非看直播不可),而港劇也太久沒有吸引傳媒以場景打卡位逐個捉的形式報導了吧,港版《大叔的愛》就做到了。

比較日港兩個版本,演技方面,日版演員以較穩定而嫻熟的整體發揮略勝一籌,港版則以年輕新進演員掛帥帶來朝氣活力,偶有爆發式觸動人心演繹,叫人眼前一亮。幸好也沒追求原版的誇張式表演,這於日片日劇語境合適,但港劇未必管用,港版雖有浮誇處但仍算克制,而且放在喜劇框架更可接受。看了港版再看日版,反而覺得味精太多了。這也顯出港版製作單位之心思心意,以及對市場捕捉得宜。

兩位主角Anson Lo和Edan的演技,當然尚有進步空間,但勝在舒服自然真摯,除了演藝天賦使然,大概亦拜二人曾於《男排女將》合作演出,建立好默契,兼老友鬼鬼所賜(二人接受訪問時便不諱言之;有看《調教你Mirror》的觀眾,也不難發現他們經常黏在一起攬頭攬頸)。

以中環摩天輪大澳紅橋等香港實地取景。

日本作為先鋒

《大叔的愛》原產地日本,是亞洲以至世界的BL漫畫/電視劇/小說先鋒,以漫畫作例,其出版數量之多,若悉數收集起來,加以整理、展示,可築一個相關特定主題的圖書館。而漫畫/小說作為IP起點,繼而推出電影、電視劇、產品,形成一條扎實產業鏈,於當地發展成熟,BL作品例子也多不枚舉,好像曾亮相香港銀幕的真人版電影《愛在末路之境》和《性之劇藥》,還有電視劇《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等等,同樣改編自漫畫。

有了日本這座BL橋頭堡,依傍周遭的亞洲其他地區,相關市場近年也漸趨活躍,其中首推擁有對LGBT社群友善歷史的泰國。當地娛樂工業本來就有不俗表現,不乏偶像明星歌手產出,並得到當地公眾廣泛支持熱愛,早有立足本地面向世界之勢,而BL作品正好提供一個外輸渠道。近年泰國BL劇多得如雨後春筍,製作單位將部分作品放到YouTube等平台,把字幕譯成不同語言,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都接觸得到,相信在這個因疫情困足本地甚至家裏的一兩年以來,慰藉了各地不少觀眾之心。

日版《大叔的愛》電影。

泰劇超然於現實

好像去年Netflix上架正式投奔國際觀眾懷抱的《因為我們天生一對》、續篇《因為我們仍然天生一對》,以至被捧上BL泰劇「天花板」、構圖取鏡唯美意象靈巧的《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I Told Sunset About You》,第二季《I Promised You the Moon》剛於今年6月放映完畢),都成話題。泰國BL劇雖多但良莠不齊,而且多以校園為主調,劇情略嫌樣板單調,不過當地年輕演員人才輩出,青春帥氣逼人,加上LGBT氛圍濃郁的背景,在同類創作上仍然很具實力與潛力,而國際品牌也覷準這些年輕演員社交媒體追隨者眾,還有其可男可女也男女通吃特質,紛紛伸出邀約廣告之手,商機無限,主辦單位叫好添食,長拍長有。泰國BL劇另一可取之處是把「Fantasy」發揮到極致,劇中角色設定明明取之日常但竟然孿比直多,家人朋友皆助攻,世界觀超然於現實,甜蜜又美好,是逃避現世的影像世外桃源。

台灣作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BL電影電視劇的潛力,也不容忽視,就算《HIStory》系列、涉及多元性別議題的《天台上的魔術師》等等,或許仍讓海外觀眾陌生,但去年上映並獲佳績的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親愛的房客》等等,相信已證當地同志題材/BL作品呈一片勇態(這裏或引來所謂BL與同志類型作品之區別研究,還有BL作品觀眾群多腐女腐男而少LGBT社群等爭論,然而這些非本文探討重點,現表過不提,或日後深究)。亞洲首個同志影音串流平台「GagaOOLala」,亦於2016年在當地創辦,大概也叫不少地區莫及。

構圖取鏡唯美意象靈巧的《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論情節、氛圍也有別於其他同類泰劇。

反抗就是硬道理

跟台灣畔鄰的香港,雖然作為國際大都會毫不遜色於其他亞洲地區,但同志/BL/LGBT關懷的創作空間,似乎難以相提並論——就連上文沒提過、一向保守的南韓,最近甚至拍出了古裝BL劇《柳書生的婚禮》,也是佳話(2005年以同志題材賣座古裝電影《王的男人》也珠玉在前)。一直以來,香港大台劇集總把同志形象邊緣化、樣板化、醜化甚至妖魔化,這個觀點幾成拾人牙慧的老生常談,近年隨着民風漸改,以及受到其他地方的BL或同志劇集/電影氣氛感染,似乎愈來愈多製作者創作人,敢於推出相關題材作品回應市場。跟港版《大叔的愛》同為ViuTV劇集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綠豆》,雖然仍稍有同志形象邊緣化的描塑,但其主線突出,不失為一次嘗試。然後是電影《翠絲》、《叔.叔》接踵而來,都登上大銀幕並引來關注,雖然跳不出本地以至亞洲同志電影常見沉鬱抑壓傷痛格局,但比過往同志作品多(只)於同志影展發表的情狀,不能同日而語。

今天港版《大叔的愛》更成功入屋,意味着讓多元性別議題通過戲劇入屋,意義重大。一部作品能夠成功,當然憑不同崗位努力成果所致,台前幕後一樣勞苦功高。不過,上文提及天時地利人和論,如果必須三選一,「人和」或許佔較重要位置,試想想,如果把Anson Lo、Edan換上其他(Mirror以外)年輕演員,劇集就算同樣好看同樣受歡迎,但後勁會否一樣,相信大家心裏有數——「田牧CP」可是有望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受歡迎、最入屋的男男配,以至同志伴侶形象。而Mirror熱潮亦有反電視霸權(Mirror由ViuTV透秀節目《全民造星》衍生)以至集體政治宣洩的象徵意味,跟近年反體制的社會高漲情緒不無關係,反抗就是硬道理,港版《大叔的愛》挾此勢頭誕生,小眾加小眾迸發強大力量,迎難而上,受到廣泛關注是合理發展。

《調教你Mirror》由梁祖堯主持及擔任調教員。

牽一髮動全身

許多人稱許港版《大叔的愛》是推動LGBT社群友善社會的一小步,兼能讓人從抑鬱政治氣候和情抽空,得到久違了娛樂至上的喘息,當然值得認同,不過,如果說本地同類作品以至LGBT議題,從此得以抬頭,或許言之過早。事實上香港社會普遍仍然保守,歌手藝員名人公開出櫃只是近年而且零星的事,最近議員那個「糖衣大麻」恐同言論,叫人有時空穿越回到封建時代之不安感,甚麼一男一女契合乃中國傳統價值,叫一夫多妻歷代帝王現代富豪情何以堪?亦有傳媒以炒作Anson Lo性向舊聞為樂,不禁讓人質疑,這些年來,這個社會到底改變甚至進步多少?讀者還是愈看愈罵,然後愈罵愈看。上述只屬個別例子大可一笑置之?別忘了,還有那個萬能的國安大法壓頂(議員恐同言論亦有搬出國安法),香港人畢竟只是打擦邊球新手,「紅線」只知愈拉愈高不敢踰越,日後恐怕更多劃地為牢、以港情配合國情的個案在現實上演。今天進一小步,明天或退百步。但願這只是悲灰愚見。

抽離BL劇語境,無論Mirror、ViuTV、香港年輕演員歌手,都是值得支持和愛護的,事實上他們讓本地娛樂、音樂、影視文化,有了煥然一新的生命力,牽一髮動全身,誰可料到將來會否有更多改革變天?

港版《大叔的愛》取景香港,美景處處,再一次印證,香港真係好L靚。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