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flow流水帳
waterflow流水帳

水月一(黃子翔),藝文記者,自由撰稿人,小說創作人,科幻/搖滾/另類文化愛好者,藏書人。合著有《谷之旅--在地圖消失處的探索旅程》。ig:@watermoonone.waterflow。 │medium.com/watermoonone│matters.news/@watermoonone│vocus.cc/user/@watermoonone

【視覺藝術】聖艾夫斯藝術烏托邦

「二十世紀初的聖艾夫斯,是一個很Hippie的地方,吸引世界各地藝術家前往,探索、實驗一下前衛藝術。」
Wilhelmina Barns-Graham的《Untitled》。(圖:3812畫廊)

走進3812畫廊的偌大空間,欣賞以戰後英國現代藝術家作品為主、藉佛教與東方思想為索引的展覽《放眼東方:聖艾夫斯藝術家與佛教》,宛如走進一個跨越時代、沒有思想拘束、自由自在的美好烏托邦。昔日英國藝術家以佛教禪學取經,通過創作抒發願景,對照今天情狀,或許我們都需要這種心靈慰藉。

Wilhelmina Barns-Graham的《April 16th 1961(Red and Violet)》。(圖:3812畫廊)

潛移默化

3812畫廊的聯合創辦人許劍龍,2018年旅遊位於英國西南部的聖艾夫斯(St Ives)一星期,當時3812還沒在倫敦聖詹姆斯區開設畫廊。「這個地方好美!」許劍龍回想當時在聖艾夫斯的觸動,難掩嚮往之情,「海天一色,藍天白雲,還有美麗的海岸綫。」泰特美術館也在聖艾夫斯設館,「全館都展示英國現代藝術!」他覺得Tate St Ives的成立,便是向聖艾夫斯這個英國現代藝術搖籃地致意,經常舉辦Terry Frost、Peter Lanyon等英國著名藝術家的展覽。

這趟沒有事前計畫的藝術體驗,叫喜歡這類抽象藝術的他眼界大開,漸漸萌生把這些大師的作品,帶到香港展出的念頭。「二十世紀初的聖艾夫斯,是一個很Hippie的地方,吸引世界各地藝術家前往,探索、實驗一下前衛藝術。」他抓住佛教、東方思想作為展覽題旨,以不一樣的視野觀點,切入、梳理,「時代背景是重要因素,適逢戰後,百廢待興,掀起反戰、追求和平的思潮,佛學強調的無為、無我、追求思想上解脫等等,讓西方藝術家受到感染,得到共鳴。」他們不一定就要誦經念佛,剃度出家,「而是潛移默化,從中得到心理需要、精神安慰」,進而反映在創作表達之上。

香港出生的陶瓷藝術家Bernard Leach,為是次策展起點,這次展出他的瓶子和碟子,是許劍龍特地從拍賣會買回來的。(圖:水月一)

打開思想維度

好像Wilhelmina Barns-Graham,早年從蘇格蘭奔赴聖艾夫斯追尋藝術夢,她的多幅畫作,現正懸掛展場不同位置,「她在畫作上抹上許多不同的圓,她不諱言是受到佛教的影響。圓象徵圓滿、完整、宇宙,她以圓形作為其抽象藝術的符號。」她的《April 16th 1961(Red and Violet)》,不難叫人想到蕭勤某些猶如倘佯宇宙間的作品,「上世紀五十年代,英國、意大利、日本等不少藝術家,都在做一些簡約、以方和圓等為構圖的抽象作品,互相有着共鳴與影響。」她另一幅作品《Untitled》,不同色塊堆疊起來,卻能透出層次,「有水墨畫的感覺。」

Trevor Bell的《As Whites Flight》,構圖簡約,充滿禪味,許劍龍認為藝術家把色與光運用得好,「少許黑色,就把白色大大凸顯。」Terry Frost的《Untitled》有異曲同工之妙,畫面右方呈一個黑色的半圓球狀,跟左方的白色鮮明對立,見陰陽,也見張力。Bryan Wynter的《Freshet》和《Firestreak I》也迷幻,「佛教打開了他的思想維度,叫他在精神上自由跳躍。」有多幅畫作展出的Alan Davie,自稱佛教徒,「他是一位爵士音樂人,於繪畫上自學成才,不受傳統框架約束,繪畫時多採用非洲等民俗、文化符號。」

Peter Lanyon的《Headwater》。(圖:3812畫廊)

追求精神解脫

在展場上,除了有在聖艾夫斯土生土長Peter Lanyon的抽象風景畫作,還有他的雕塑裝置《Field Landing》,可見他對飛行、滑翔機的喜好,畫作《Headwater》正是他於飛行時所捕捉的俯瞰式地景印象,「他在飛行時,對那種完全放空、自由自在的狀態,十分享受。」諷刺的是,他因滑翔機意外身亡,英年早逝。許劍龍坦言他較少雕塑作品,而《Headwater》等又是其代表性畫作,是次一併展出,也屬難得。

許劍龍提到,這批作品的重要性,有承先啟後的味道,既承襲二十世紀初的現代主義,也接續約六十年代起的消費文化,及至後來的當代藝術,讓他覺得十分有趣。這場展覽,藉着不同作品,反映藝術家的精神狀態,許劍龍笑道,觀者不妨直觀欣賞,不必想得太複雜,「他們當時的創作以至生存狀態也如此,追求精神上的解脫。」活在當下的我們,又何嘗不是?

2018年一趟沒有事前計畫的藝術體驗,叫許劍龍眼界大開。(圖:水月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