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炉weiluflame

围炉weiluflame
围炉开炉啦 与我们炉边对话吧
疫年后(一)——疲倦地回归摇摇欲坠的生活
前言逃离、愤怒与麻木是许多人提起疫情会想到的词,也是过去的三年多以来不断的生活循环。周围的朋友们有人在疫情期间被困在原地,有人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辗转迁移。在上海疫情后逃离上海,逃到远离疫情的乡村,逃到美国,逃到香港,再回到上海,又逃去新的地方。

白纸运动:变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2023年的前四个月,我与上海和香港的几位好友对话,试图从不同参与者的角度记录2022年底由大陆扩散的一场风暴。Florian在上海生活,苦难的记忆和上海纽约大学的就读经历给了他相对更宽广的视野;胖哥初到香港,怀揣着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胸中块垒膨胀而无力;内地生X在活动中与他人联结,由此找到了抒发痛苦与愤怒的渠道;David作为经历过香港创伤的本地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迟来的觉醒。

對話映諾社區發展機構:以平視和關懷守護真誠 | 圍爐 · CityU
一個個純粹的“我和你”背後,有這麼一群認為當初的真誠所感動。在他們的努力下,“乙肝歧視”、勞工權益等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對話嚴飛:附近的田野,具象的聯結|圍爐 · CUHK
在宏大的社會轉型下,我更喜歡用非虛構敘事家社會學理論的方式描繪具象的人,只有通過描繪具體的個體的生命故事,才能更好的展現當代中國遭遇的種種困境。

對話梁君健:影像的田野,田野的影像 | 圍爐 · PKU&THU
影像已經成為時代文本,精準地捕捉了一切的易逝的與永恆的。

對話馮靜:酷寒自然領地的女性「闖入者「——80後姑娘挺進南極難抵極 | 圍爐 · CUHK
極地遠征,目前還是一個白人男性統治的小眾領域。作為徒步南極難抵極第一人,北大畢業的姑娘馮靜將在這裡分享她的經歷。

對話唐淩:社會學與藝術|圍爐·HKU
在不確定性越來越強的當下,願這些微小的堅持和真誠一直都在。

圍爐小炒:回看疫情中的封控、返鄉與隔離 | 圍爐·NYUSH
新冠疫情的大規模爆發已然成為2022年春天上海撕不掉的標簽。5月15日,上海紐約大學春季學期的最後一個教學周結束,在隨後的幾周裏,上紐大的學生們陸續踏上了返鄉之路。此時,距離3月14日上紐教學樓關閉已經過去了兩個月。疫情中的大半個學期,我們從諸多困難、混亂、壓抑中一路走來;而由於...

疫中人(二)——在疲憊的深夜等待不可知的春天|圍爐·CUHK
我們不知道我們生活在何種當下,也不知道等待著怎樣的明天。

疫中人(一)——每個人都是荒誕小說的主角|圍爐·CUHK
殘酷的現實不假思索地推進著,新聞裏卻是一片秩序井然的祥和。

圍爐評論|牢獄、圍城與高牆
围炉评论

《女她》導演倪化軒: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深淵|圍爐•JointU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命,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意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深淵,誰都繞不過的。”

對話葉維昌:人道工作中的平衡藝術 | 圍爐 · CUHK
回顧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多年經歷,葉維昌認為,人道工作是一門平衡的藝術。

爐子內外 | 「有時,我希望康奈爾沒有錄取你」
三個溫州人,跨越三大洲的名校。

對話樹洞用戶:由樹洞想像匿名平臺的公共討論(下)|圍爐·CUHK
去年9月,由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運行的“馬料水bb機”(即“樹洞”)微信小程式上線,並成為了內地生廣為使用的即時討論社區與資訊交流平臺。樹洞小程式採用“前臺匿名、後臺實名”的形式,使用者在發佈內容時可選擇展示自己設定的昵稱或者隱藏昵稱。樹洞的話題範圍廣泛,包括分享日常心情,討論社會時事,測評課程資訊等等。

從“心機女孩”和“簡單男孩”談起|圍爐·FDU
本期夜話則從五名圍爐成員的自身經歷出發,探討“心機女孩”,“簡單男孩”的刻板印象。

對話樹洞用戶:由樹洞想象匿名平臺的公共討論(上) | 圍爐 · CUHK
去年9月,由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運行的「馬料水bb機」(即「樹洞」)微信小程序上線,並成為了內地生廣為使用的即時討論社區與信息交流平臺。樹洞小程序采用「前臺匿名、後臺實名」的形式,使用者在發布內容時可選擇展示自己設定的昵稱或者隱藏昵稱。樹洞的話題範圍廣泛,包括分享日常心情,討論社會時事,測評課程信息等等。

圍爐藝文| 春節檔內外的觀影
這一期圍爐藝文,復旦幾位同學分享了在這個假期裡他們看的一些電影。一些同學選擇了很受大家關注的“春節檔”影片,也有一些同學沒有選擇進入影院,而是用一些老片作為他們的“春節檔”。

圍爐評論|尋找邊界,打破邊界
想像打破邊界的無數可能。

圍爐小炒:社交媒體與自我呈現|圍爐·JointU
匿名社交,僅三天可見,網絡小號…… 摁下發送鍵,你發送出哪一部分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