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非
王文非

一个写作者。关注女性权益、审查制度和各类社会议题。Creative writing in fiction track.

南加宅居日记0316

​2020.3.16 准备全家宅

最近看了很多自媒体对国外疫情的渲染,以至于家人朋友时常问起我们的情况,十分担忧。在一部分自媒体的描述中,欧美离亡国不远,西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情况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更是有故事编造“拿着绿卡”的华人说自己是“美国籍”,连我看了都忍不住脑壳疼,气的。

国内封城和居家隔离时,很多朋友在进行记录,我想不妨我也每天记录一下我们这里的情况,仅供国内的朋友了解一些这里的现状。限于我所在的只是一个南加小城市,我的记录可能不具有太多代表性。鉴于我过去的人生没有一次写日记能坚持下来,且写且看吧。

作为一个从武汉疫情爆发就一直密切关注各方消息的人,如今美国疫情的扩散没有让我产生任何恐慌或惊讶。我最紧张、焦虑的时候,是国内疫情开始爆发时担心亲人和长辈,怕他们不重视情况、被传染。同时,因为做线上志愿者,我也看到了很多患者及家属的悲痛遭遇,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处于作息混乱、情绪低落的状态。春节前,我在亚马逊上买了外科手术口罩、酒精免洗洗手液给赴美探望的亲属,后来家人的情况渐渐明确,都比较安全,我才慢慢放下心来。

我从武汉的举措学习到的是:在医疗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中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比较低;一旦就医人数短时间大爆发,造成医疗系统的崩溃,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拖延短期大爆发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就是,国内过于强调戴口罩的重要性,但没有足够地讲清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强调洗手,以至于口罩脱销;还有一些场合其实不必戴口罩(比如空旷的街道、公园),没戴口罩的人因此受到了粗暴对待。随着疫情加剧,美国也出现了不少对戴口罩者的敌意和歧视,美国大众常会教育戴口罩的人,“只有生病才会戴口罩”。但在流感季,据我观察,很多人在公众场合大声咳嗽、打喷嚏也没主动戴口罩。美国人对“疾病”的忌讳和恐慌也是值得探究的一个现象(此处有一摞论文等着我读)。

因为我很早给家人买口罩,手头还剩几十个,就没有继续购买。我没有买 N95,也不打算买,希望把N95尽可能留给医护人员和急需防护的人。我们少数几次用到口罩,是前一阵丈夫感冒去校医院就诊,以及今天他去耳鼻喉科检查。这里街上人流稀疏,即使超市里大家的距离也比较远,所以口罩的防护作用不大。我会更倾向于即使给触摸外物、表面的手进行消毒。

上周,美国各州的一些大学陆续取消课程,改为网课,一些学校要求学生搬出校舍、回家,出现了很多国际生、贫困生难以离开、无处可去的情况;另外一些大学生则马上跑出去喝酒开趴体,以为COVID-19和流感差不多。脑壳疼。于是万年不上FB的我也跑到上面提醒同学们:请大家不要四处party了,年轻人风险的确相对低一些,但你们可能把病毒传给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啊,他们是高危人群,为他人负起责任吧。

在欧美一些名人和高层染病的情况下,很多民众终于开始紧张起来,跑去囤粮了。离我家最近的Costco两周前已经被洗劫过两轮,厕纸、饮用水区货架彻底清空,没有补货。社区附近的超市上周四、五出现了大家纷纷购物的情况,买水、食物、冷冻食品。昨天上午Trader Joe's的冷冻食品区基本清空,只剩下 butter chicken(可能不太好吃?),但是面包、酸奶、蔬菜都有,清晨开门被买光后又补货了。

今天上午我去家附近的超市买菜,面包片、西红柿、青椒没有买到,超市里有纸巾,但我用不了那么多也没有买。中午或下午超市应该会补货。家里各类物资和食物都比较齐全,暂时没买到一些食物也不影响生活。

Target的厕纸架和Albertsons的面包架,其他货架东西还都有。

病情扩散的情况不太乐观,但我确实没有太害怕。之前有朋友家人问我是不是要回国,我还是打算留在原地不动。这个时候挤去机场、机舱,感觉增加很多风险。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我看了足够多的真实案例、报道和论文,我相信我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也相信身边和远处善良的朋友,不担心存活问题。最大的焦虑来源是幼儿园可能要关闭一段时间,如何和2岁多的小朋友共处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将是巨大挑战。我也很早就预想过可能发生的最糟情况,但那时也不是一地、一人面临的问题了。有些事情靠人力可改,有些事情看运气、看时代,个人能做的不多,担心无用,发生了再说。

Nextdoor上有几个人都发帖(截图见文末)说可以帮助老年人或者邻居,我原本会担心大家都在抢购,老年人或者穷人怎么办,看到这些帖子,心里踏实了一些。中午我打Uber去公共图书馆,官网上没有提到闭馆,结果到了才发现关门。我打车回家,发现还是刚才的司机David。我问他家里东西还够用吗,有食物和厕纸吗?他说他们不缺食物,但是厕纸快用完了,在亚马逊上订到,不是常用的牌子,但比没有好。David大概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我一进车他就咳嗽了。我刚开始犹豫了下,不过坐进来跟他聊天时,那种因为咳嗽引发的小紧张也就消失了。

公共图书馆闭馆通知

上周四我在Nextdoor上卖出了卷发棒,来买的姑娘是伊朗裔。 我们一见如故,马上互留号码,在星巴克面对面坐着聊了将近两个小时。 临走时,外面下雨,她开车送我到小区。 我下车后,她出来拥抱我。 我说: “趁着现在还能拥抱,赶紧再抱一次。 ”于是我们又拥抱,相约有机会一起出来玩。 这几天我们还在互发短信,交流各自小区附近超市的情况和菜谱(我教她熬葱油做葱油面了)。

周日熬了一锅葱油

传染病很考验人性。天灾容易让人们连结,传染病却让人们物理上必须远离彼此,也更容易产生隔阂。我很高兴自己依旧在和真实的人产生联系。过去的一周精神很分裂,一多半的我还在继续做一些国内疫情相关的志愿工作,一小半的我在写作,尝试维持自己日益趋向物理隔离的生活。

下一步,我没有特别明确的计划,大概就是全家一起蹲在家中,尽量不杀死彼此吧。有很多可以做的美食,有很多打算读的论文、小说,有想要写的小说和文章,尽可能继续一些志愿者工作,想要把家里的物资做一个库存记录表,和朋友们(及他们的小朋友)多视频,也会看看还有什么其他可以做的事情。

最后想说的是,在流行病席卷全球的时刻,没有一处地方可以独善其身。这时候最重要的,大概还是守住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不要轻率地彼此攻击,不要轻易地追随任何一种狂热的仇恨与爱,看见眼前具体的人,而不是任何一种概念。没有任何一种主义应该凌驾于人的生命之上。

Nextdoor上提出援助邻居和老年人的帖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