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認定
主觀認定

Started as a sailor.

電影筆記:我以為……—《非戀人絮語》

話語像一把刀,刻畫出各自內心的模樣。話語同時也是感情關係中的「過招」。在你一招我一招之間,關係可能被摧毀的不成人形,也可能被錘鍊的更緊密。

開頭一幕兩人就聊到:「我們覺得不重要的,都一樣。」但其實非常不一樣。也無須爭論誰口是心非,因為那些最細微,在感情的序幕難以察覺的微妙裂縫,多半會在時間強烈的侵蝕下現形,等到察覺時,關係的樑柱已經斷裂得不成樑形了。整部片最最精華的部分,我認為可以濃縮為三個字:「我以為」

我以為我們想的一樣
我以為日子過下去就好了
我以為…


未能有效溝通,且從來不願正視感情關係,亦不願正視家庭的深厚影響,只是想著「日子過了就好了」,躊躇蹉跎之間九年就過了,到頭來男主角在聽到那一句NÖ之後搞不好也依舊想不透這一段關係是怎麼變成這樣的。這裡推薦男主角去聽李榮浩的《不將就》,或許會有不同體悟。

「這樣就好」跟「這樣很好」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序幕中男主角口中的「有時我會想我們應該分手」竟然可以輾轉糾纏男主角九年,期間各式各樣的警訊他都搪塞忽視,最後落得如此下場,可以說是自業自得。

幾場超現實的戲超乎意料之好,好或許已不足以形容這幾場戲在這部片中的重要程度。它們不只完美地將角色的心境具象化,告訴觀者角色未完全表現的心情,極度誇張的手法反而使得這些(無論是何種原因)未能更明顯的心境更加貼近「真實」。

當然並不是說電影劇情都必須「真實」,這未免也太過武斷。《非》的結構不太尋常,在十多個時間段之中基本上都是單一長鏡頭的對話,原本就容易使觀者失去注意力,在這些片段之中安排超現實的場景,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抓回觀者。

接著則是前面說到的貼近「真實」。即使我們知道演員表演出情緒是應然,但若說回像是你我的一般人,我們的情緒原本就不一定會在他人所能觀察之處顯露。所以我想《非》對於這些情緒的表現方法是限縮鏡頭,使未被看見的情緒蓄積在畫面、話語之外,就像我們每每無法當下就捕捉到(無論是己身或是他人的)情緒一般。再利用超現實的情節將情緒引流回到畫面,一次給予觀者重擊,又一次,又一次,又一次,直到觀者被揍到精神恍惚,搖搖晃晃步履蹣跚,才發現已經站在角色面前,彷彿你正是在吵架的其中一人,甚或是那個邊擦高腳杯邊看兩人吵架的酒保,無論哪一種視角都無所謂,因為導演的目的已然達成。

雖然分成多章節的敘事一開始令我感到有些煩躁,但每一個片段無一不是精心設計,節奏非常流暢。最後一幕拉回九年前火車上那一段美好時光真是神來一筆,回馬槍一槍刺死銀幕前的觀者我。太喜歡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