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努
曼努

◉ (前)不上班族 ◉ Website: https://wumanzoo.com/

我學平面設計的這四個月,到底都在幹什麼?

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在 XUEXUE Graphic 設計工作營的結業報告講稿,額外增加部分現場沒講到的內容。

2018.11.05 @學學

大家好,我是曼汝。今天要分享我在學學設計工作營四個多月以來,尋找個人平面設計語彙的過程。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背景:我大學讀政治大學新聞系,擅長以好玩的方式將資訊化繁為簡。在學時接過幾個有關下體的懶人包案子,畢業後在新創公司當過一陣子編輯,再轉職同公司的 UI/UX & 平面設計師,2018 年六月離職,想釐清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大家看一下我目前的名片,是一張圓形貼紙,圖形以我的英文暱稱 manzoo 組成。

由於我辭職了,在大家換名片的場合我卻什麼都沒給實在有點尷尬,所以做了這個類似個人紀念品的東西替代。

至於為什麼組成一張臉?又為什麼要用字組成臉?這些問題在設計的當下都沒有答案,純粹只是靠直覺做好玩的。

後來我才發現,這個靠直覺做出來的東西,說不定就是我個人最珍貴的本質⋯⋯之所以會意識到這點,源自老師課堂上出的作業。

玩字

作業的第一題是:「從自己的興趣中找到最喜歡的細微情感所在」。

我想了想,想到的第一個興趣是「玩字」。

我從小就喜歡讀東西、寫東西,而且不知何時開始進一步喜歡上字的形狀,像是觀察路上招牌字之類。可以說我的興趣和文字本身有非常緊密的關係。

除了看字以外,我也會嘗試親手做字。雖然我之前主要是做資訊設計,還是會在自己的作品裡嘗試做字,單純因為我喜歡。

下面是我做過比較偏「標準字」的東西。從這些字當中,我似乎找到了有趣的線索。

上排的「洋芋片」和中間的「口腔病理學」是我比較小的時候做的字,其他則是比較近期做的(解放上空只有做「空」字)。我發現愈近期做的字,形狀愈趨飽滿。這剛好呼應我之前對自己的觀察

比起纖細的字,現在的我更喜歡形狀飽滿、厚重的字,因為極粗的字看起來會像是圖形一樣,會讓人忘記那是有意義的文字,我不喜歡意義。到這裡我發現,原來我真正喜歡的是拆解、破壞物件原有的意義。

畫臉

再來談我的第二個興趣,畫臉。

畫臉顧名思義,就是畫人的臉。大家在國文課本上一定都做過類似的事吧,我也是這樣,而且一定要在上課的時候畫才有 fu。

很不幸地,我上課塗鴉的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這張是我在學學上課的筆記。不管什麼課,只要給我一張紙和一支筆,我就能毫不費力畫一堆這種亂七八糟的塗鴉出來。

剛好那天下課有些同學看到這張筆記,居然跟我說:「這很厲害欸!我畫不出來!為什麼你可以一直畫?」

我當下傻眼,因為這對我來說只是很不入流的隨手塗鴉,結果居然被「設計課」同學覺得很特別,實在有點高攀不起。

好在多虧這些同學,我終於開始比較認真看待這些塗鴉。

於是我回頭去看我之前的課堂筆記,又發現這些塗鴉好像有些共通處。

在我的課堂塗鴉中反覆出現的元素是「臉」,而且通常是有五官的人臉。

我無法解釋為什麼我那麼喜歡畫臉,有可能是我喜歡不同表情,也可能只是我不會畫其他的東西罷了。

即使講出來有點蠢,但我喜歡畫臉——尤其是眼睛——這件事是無庸置疑的。

我想起國高中時期,我也會在筆記本上用黑色原子筆畫畫。當然一樣是在上課的時候畫的。畫的內容沒有什麼邏輯,基本上想到什麼畫什麼。

那時候我也曾經被同學說「很厲害」,然而我當時覺得只要肯花時間,不管誰都可以畫得出來。

仔細看這些畫,會看到密密麻麻的臉和堆疊在一起的文字。一樣沒有任何意義,我只是填滿畫面。

深入了解我的兩個興趣之後,我進一步釐清自己的情感:

不管是文字還是圖畫,我喜歡的都是傾向沒有意義、或是原本意義被破壞、重構的狀態。

我終於找到狀態了,下一步呢?

嗯⋯⋯老師還出了另一個作業:「找到自己能認同、商業也可以接受的創作方式」。

文字頭貼創作計畫

前面提過,我把自己的名字做成了一張臉當成名片對吧?現在回頭看這張臉,不禁有種命中註定的感覺。我想用這個形式做點嘗試。

我發起了一個付費的創作計畫(註:現已暫停),請大家給我自己的名字,我把名字做成一張臉。原本很擔心參加的人很少,結果回應出乎意料熱烈,到目前已經有近一百個人參加。

這些是一部份做完的文字頭貼。最左排中間那張就是這次結業展的個人展出作品之一。

在這個創作計畫中,委託人除了填寫自己的名字以外,也要回答申請表單上的一些問題,包括對自己名字的看法、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或許因為多了這些問題吧,很多人收到成品會跟我說「曼努你會觀落陰嗎」、「這跟我長得好像」等等。

不過,最出乎意料的是,有人跟我說他參與計畫後更加認識自己了。

明明這個計畫是我的個人探索計畫,過程中卻意外幫助其他人認識自己,這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

以上就是這四個月以來,我的個人探索分享。

最後這是 3Q~


本文原發表於 2018.11.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