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與生活
善良、誠信、體諒、有責任等的美德是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的觀念,但「正直的人是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的」這種話卻也多不勝數,雖然這些話在某種程度上影射了整個社會的腐敗,但這個社會上也的確不存在那種擁有完美品德的人(至少我活了二十多年還沒見過這樣的人)。
世界的問題太多,各個國家也都有自己國家的問題,不用舉例大家就能隨口舉出無數個,就算教導的時候教得觀念正確,在現實卻又會看到各種景象,這樣的社會怎麼可能養出什麼擁有完美品德的人呢,小孩也太難了。
也許世界上真的有幾個道德高尚的厲害人士能堅守各種美德,但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我們都會欠缺某些美德,甚至也沒有打算為成為擁有完美品德的人(至少我自己是這樣)。
雖然我不是什麼品德高尚的人,但至少我沒造成社會困擾,也沒讓身邊的人覺得我是一個讓他們頭痛的人,對我來說就可以了,偶爾叛逆、貪小便宜、做些違反道德的小事……也無傷大雅。
我覺得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從而影響了我們的品德,就像有些人覺得分享是美德,有些人卻可能不這麼覺得,所以相較之下就比較少與人分享,甚至就直接不願意與他人分享。
品德教育其實只是一個指示,告訴我們那些品德、道德是重要的,之後,再由我們的成長背景、習慣、理念來決定我們的品德。
像如果你不喜歡分享,也不覺得這是個美德,那就不需要努力朝那個方向前進;反觀如果你覺得體諒是個美德,也想成為那樣懂得體諒的人,但你沒有這樣的美德,那就學習如何體諒他人,朝自己想成為的那個目標邁進;又或者,你覺得善良很重要,也很喜歡善良的人,但你覺得自己不需要變成那樣的人,也就不需要勉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學」,雖然品德教育告訴我們每種美德、道德都很重要,我們不該偏食,但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人,我們又何必用同一個標準去看待世界。
也有一部份的人覺得尊重不是一種必要的美德,所以想逼迫別人跟他有一樣的理念,培養一樣的美德,但,那是他的想法,與我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