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游北运河二首
日暖繁香逐远滩,好风物色自相安。闻歌我亦会心笑,对浪谁曾负手看。鸟雀争林有官司,鱼龙翻水动波澜。他时办得蓑衣后,也向渔矶理钓竿。独步河滨上,生机趁暖阳。无风不觉暑,观树便生凉。飞絮扑人懒,游蜂沾蕊忙。我行谁伴奏,流水响叮当。
语不惊人死不休——今人佳句摘录
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殊同《我亦好歌亦好酒》 平生胆怯谁知我,一片相思忍到今。——缺月正西窗《鹧鸪天 想她还是当时天上的月亮》 一天凉气鱼吹沫,数点流光月跳墙。—— 杜郁《酒夜对扬花》 八千里路无穷境,十五人中最少年。——肖旭《夜读仲则春昼曲有怀三首 其三》 明窗照闾里,绿树接远山。
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夏,吕祖谦从东阳(今浙江金华)来到建阳(今福建武夷)与朱熹相会。此前,朱熹一直在群山环翠、风景清幽的寒泉坞为母守孝。朱熹与吕祖谦早年便相识,共同游学,在寒泉相会前早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此次相会,自有一番切磋论学。据朱熹的说法,两人相会旬日之后,一部由朱吕携手汇编的理学著作——《近思录》就此问世。
北运河
云色天光暖欲溶,岸杨堤柳沐熏风。水来今古无生灭,世看荣衰有异同。野鹜孤横逆波上,客航偶见顺流中。不知河底真深浅,好讯滩头老渡翁。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论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革大概有三个大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内朝官逐渐取代外朝官、中央政府逐渐侵蚀地方政府。先说第一个趋势。我国早期的政治可以说是“专制”而不“独裁”的,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一直到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之前,皇权和相权的斗争都是古代中国政治斗争的主旋律之一。
谈谈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
王阳明晚年曾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说法,被后世称作“四句教法”。按阳明弟子的记述,阳明“每与门人论学,提四句为教法”,可知阳明本人极其看重这四句话,甚至把它们看作自己立教的宗旨。应当说,同阳明学中很多独特的提法一样,这四句提法本身...
近体诗之押韵与格律
在讨论押韵的问题前,不妨先了解“四声”与“平仄”。普通话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注:“上声”之“上”本身就读上声)古汉语中亦有四声,即平、上、去、入:阴平字与阳平字同为平声而不加区分;上、去两声与普通话大体一致;入声字在普通话中消失了。
近体诗之释名
按照一般的说法,汉语诗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新体诗”、“新诗”,它的特点是采用白话、格式灵活;二是古典诗歌,或谓“旧体诗”。构成旧体诗的又有四大诗体,即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体诗”、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诗”、以《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为代表的“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