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哥
鋼哥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物件筆記|員工休息室

一個場域對於員工休息室的設計,其實可以看出這個單位是如何看待「人」以及如何滿足對於「休息」的需求。
Photo by Avi Waxman on Unsplash

員工休息室,是我在課堂上和教授聊到一個話題。嚴格說起來,這並不算是物件,而更像是關於「空間」的話題。

員工休息室經常可以在各大學校園內窺見,不過經常是以不顯眼的設計嵌入各個系館內。通常這些員工休息室並非開放給學校的所有員工,而是特定的某個身分,如:清潔工、工友。

「不就是個休息室有什麼好談的?」這是我心中一開始的疑問。然而,和教授聊完之後才會發現,一個場域對於員工休息室的設計,其實可以看出這個單位是如何看待「人」以及如何滿足對於「休息」的需求

Photo by Andy Kelly on Unsplash

當時,我們在課堂上談到自動化對工作的影響。由於課程涉及人工智能的議題分析,多數同學對於 AI 取代工作幾乎抱持著一種鐵口直斷的語氣。也在這時,教授提及自己曾經在準備博士班時會去台大的圖書館念書,從員工休息室觀察到了勞力外包的線索。

當時,台大的圖書館有些樓層並沒有員工休息室,而打掃的阿姨在工作以外的休息時間就只能在茶水間稍作休息,當然,休息的期間也都是站著。這讓我倍感訝異,在我的學校(淡江)幾乎每一個系館的樓層都能看到員工休息室,打掃阿姨有完整的休息空間,窗明几淨甚至還有桌子和躺椅。後來才發現,我們學校的打掃阿姨是隸屬我們學校的員工,因此每一個系館才會有獨立的隔間供他們休息。

「當我們在談自動化必然會取代人類工作的時候,會不會有點太晚了呢?」

教授這裡的「晚」並不是指沒跟上時代,而是在自動化取代工作的浪潮之前,早就能從「工作外包」看出公司對員工的態度。若是一間公司將清潔的工作轉為外包,那麼,員工休息室便成了一筆多餘的預算,也就自然不會考慮到這些人要在哪休息。本質上,員工休息室本該給校園職員休息,而外包的清潔工當然不算在這個範圍內。

Amazon 的貨物倉儲,現多半以機器人作為搬運的幫手。Photo by Adrian Sulyok on Unsplash

那次的討論真正在乎的是鑲嵌在技術之下的外包態度。自動化浪潮之下,工作被取代似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使用高效率的機器充當員工也是個看似合乎情理的作法。若為了追求效益極大化而採用自動化的想法早已深植企業,那麼我們可以問的是:

甚麼時候企業開始追求效益極大化?
那麼,企業為何追求效益極大化?
以及,企業如何做到效益極大化?

透過對於效益(效率)的質問,我們可以發現,工作外包不僅僅只是取代人力而已;更精確地說,這樣的思維更是直接顛覆了我們對於人的看法以及工作的價值。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