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碎碎念
心的碎碎念

用心理學治愈自己的瑜伽占星者——心的碎碎念

愛,是宇宙最高的生命能量。

很多人都在講平等,但平等不是講出來的,懂得奉愛,自然就會平等,宇宙萬物間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真正的感恩,是對生命的臣服,對生命的臣服,就是奉愛。

我們常說要感恩,究竟對什麼感恩呢?

上司提拔了你,因此你對他感恩;醫生救助了你,因此你對他感恩;別人做了有益於你的事,因此你對他感恩......可是,這一切,都不能算是感恩,充其量算是感謝。

真正的感恩,是對生命的臣服,對生命的臣服,就是奉愛。

如果上司提拔了你的競爭對手,你仍對他感恩;如果醫生盡力了但仍對你的病情束手無策,你仍對他感恩;如果別人損害了你的利益,你仍對他有所感恩......這才是真正的感恩。接受生命給予自己的一切,對生命徹底的臣服,就是感恩,就是奉愛。

但很多人會想不明白,為何我失敗了還要感恩?為何我的病得不到醫治了還要感恩?為什麼別被人侵害了還要感恩?如果不站在生命的角度,僅從頭腦的邏輯中出發,這是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想明白的問題。

一個人活著,只要他還活著,他從這個宇宙中索取的就遠比他給予的多。難道不是嗎?我們什麼都不用付出,就可以隨意呼吸,這個被我們無視已久的呼吸提供著生命能量,它從未要求過我們回報。對此我們不該感恩嗎?可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活著是理所當然的。

正因如此,我們才一步又一步更為貪婪地索取,逐漸變得狂妄自大。

只有當別人做了有益於自己的事時,我們才可能會聯想到“感恩”這個詞,可那並不是感恩。因為一個沒有完完全全心甘情願地臣服於生命的生命,無法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感恩,更不懂得什麼是奉愛。

奉愛一詞,是由梵語भक्ति羅馬化為Bhakti(巴克提、薄帝、薄克帝)翻譯過來的。它也被譯為信愛、奉獻、虔信、信、虔敬和忠誠。

我們所知道的“巴克提瑜伽”,就是奉愛瑜伽、信愛瑜伽、信瑜伽等,即以奉愛的修行方式接近梵或神祇之意。

我們的生命是由身體,頭腦,情感、能量這四個維度共同運作的。這四個維度的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如果我們能針對這四個維度中的一個或多個維度進行學習和練習的話,不僅能使我們獲得健康的身心,還能讓我們最終獲得了悟和解脫。

業力瑜伽(Karma Yoga),能夠讓我們透過身體的極限達到了悟;智慧瑜伽(Gnana Yoga),能夠讓我們透過終極的智慧達到了悟;奉愛瑜伽(Bhakti Yoga)能夠讓我們透過純粹的愛達到了悟;克裡亞瑜伽(Kriya Yoga)能夠讓我們透過轉化自己成為終極的能量(內在行動)而達到了悟。

尼採也為之瘋狂的印度哲學聖典《薄枷梵歌》教導我們要明白物質、個體靈魂及永恆存在三者之間的關系。

奉愛瑜珈就是讓我們透過奉愛的服務方式恢復和連結宇宙存在的源頭。唯有當我們的身心不斷地得到凈化時,才有能力連結存在的源頭——純粹或純凈的愛。

但是它們現在都面臨著同樣的一個曲解與危險——當人們被某件事物徵服或崇拜某個人時,會自然而然地變得虔誠。就像我文章開頭所舉的例子。

再比如,無論我們每天唱多少遍《感恩的心》,做多少遍這首歌的手語,喊多少“顧客就是上帝,愛顧客如家人”的口號......然而,當我們無法做到對生命本身的臣服時,那就只能是流於錶面的樣子功夫。

如果我們只是試圖去練習奉愛,那就會製造出更多的問題和麻煩。因為如果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不夠清晰,對自我不夠誠實,奉愛就會變成自欺欺人和欺騙他人的把戲。這是一種極其微妙的也極易被忽視的差別。

與佛教信仰者一樣,瑜伽奉愛者也並不意味著必須要去寺廟,要去拜佛或神,去做儀式才算是信徒。

我個人的觀點認為,無論瑜伽講的奉愛,還是佛學講的慈悲,都是要我們回歸本心,明心見性。

正如《金剛經》中如來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世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不是一尊像,也不是世人相傳的三十二相的色身。佛是“覺”——覺察、覺醒、覺悟個人清澈如水的本心;法就是方法。佛法就是覺察、覺醒、覺悟的方法。

佛是“無我”的狀態,但世人卻不明白“實相理體”。印光大師說:只此法空之理,即是實相,由破無明,證實相,故曰度一切苦厄也。體就是實相的理體,實相的理體就是真如自性。

世人想“以色見”即“色塵”——眼根(視覺)所觸及的塵境;想“以音聲求”即是“聲塵”——耳根(聽覺)所接觸到的聲波;想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見到佛,那怎麼可能呢?

所以,佛說這就等同於走上了邪道,當然見不到真正的佛(如來、自性、無限、道、梵、光、神、無我、空性、合一)了。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字眼來定義這個宇宙萬有的能量, 但無論用哪個字眼,虛空就是它,它就是一切。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去寺廟燒香拜佛或、一些儀式或禮拜等等,只是我們不能只依賴於某種形式,而把這種形式當成自己的信仰。那就是走上邪道,遠離真正的“法”(方法)了。這也是很多所謂的“信仰”者所走的誤區。

奉愛是無法靠練習而完成的,如果試圖練習奉愛,試圖做一些事來讓自己到達奉愛的某種“效果”,好讓別人看到,讓別人知道,甚至都騙過了自己覺得自己就是在奉愛,那就是赤裸裸欺騙。

真正的奉愛,是基於我們真正瞭解自身在這個宇宙中所處的位置的前提下,由心而發的行為。

從地球到太陽系,從太陽繫到銀河系,從銀河繫到本星系群,從本星系群到處女超星系團,再到我們的本超星系團,直到我們可觀測到的宇宙,在這個方面,科學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哈勃望遠鏡為我們呈現了宇宙各種各樣的精彩影像。然而即便如此,人類對於整個宇宙,也僅是極為有限的瞭解。

在這個浩瀚的宇宙里有上千億個星系,太陽系是一顆小小的微粒。如果太陽系消失,或許都不會對宇宙產生什麼影響。

在這小小微粒般的太陽系中,地球是一顆更微小的微粒。在這個更微小的微粒般的星球上,我們居住的城市是一顆超級微小的微粒。那在這個超級微小的微粒上居住的我們,又是什麼呢?

當我們能夠真正從內在(而非從邏輯上)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卑微,意識到自己什麼都不是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奉愛。此時再去觀察萬事萬物——一片樹葉,一朵花,一隻蜜蜂,一隻螞蟻時,我們便會對宇宙(或造物主,或神......)及造物主創造的一切肅然起敬。

但問題在於,人類過於強調自己的位置,過於執著和徵服世界及宇宙。我們每個人也過於強調“自我”的位置,過於執著改變別人或改變外界因素。

當我們看到一隻螞蟻時,我們可能會說:“這真是一隻渺小的螞蟻”,或當我們看到一隻螞蜂時會說:“這真是一隻討厭的螞蜂”......我們以為我們對它無所不知,但事實上我們對它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原子和亞原子粒子,可那都是造物的本質。人類不斷在科學領域中探索,但至今也還無法對粒子做出定論。

我們對一切事物的瞭解都是點滴碎片化的,我們知道如何稱呼它、使用它,卻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

我們完全可以去盡情地探索,可是,一旦我們搞錯了自己的位置,一旦我們將自己視為“無所不能的神”時,就會成為極為嚴重的問題。作為人,一旦丟失了在這個存在中關於自己是誰、自己處於什麼位置的謙卑和虔誠時,則會變成狂妄自大的傻子。

一個對造物主沒有感激、敬畏和虔誠之心的生命是不可能有愛的,一個沒有愛的生命,是不懂感恩的,不懂感恩又談何奉愛?!

海邊的礁石成百上千年地被海浪拍打,它如如不動,比人更恆久,更堅固,我們不該對它心生敬畏嗎?百年的參天大樹見證著歷史的滄桑,我們不該對它心生敬畏嗎?樹乾上一顆長出來的種子,連土壤都沒有,只是因緣和合,便生根發芽,從此綻放生命,我們不該對它心生敬畏嗎?

如果我們悉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便會發現宇宙的神跡有多麼不可思議,它隨便玩玩就處處充滿智慧和驚喜。如果我們註意到造物的本質,我們便會自然而然地變成一個奉愛者,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變得虔誠。只需要意識到這一件事即可。

奉愛者能感知到有關生命的一切,因此他自然知道其他人所無法想象的事,也能夠領悟其他人那些必須苦苦掙扎的事,因為他“無我”的清凈心能照見萬事萬物,所以他與萬物都有連接。

但是當一個人的心裡滿滿當當地只裝著他自己時,就沒有任何空間可供更高維度的事情發生了。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很無私,心裡從來都沒有自己,都是滿滿地裝著自己的孩子、孫子、另一半、父母......如果他們夠勇敢,就會面對他們仍是自私的這一不可否認的事實。因為如果沒有了孩子、孫子、另一半、父母......的話,他們沒法活。最終,他們還是為了自己。

因為他們心裡只裝著自己,所以不會明白他就是一切,他包含著一切,他創造著一切,他就是最高的生命能量......這種事情很難發生在他們身上。

很多人都在講平等,但平等不是講出來的,懂得奉愛,自然就會平等,宇宙萬物間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愛,是宇宙最高的生命能量。

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剛從大學畢業,在瑞士專利局擔任三等技師,利用業餘時間在一年之內完成6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質能轉換方程式(E=mc2)”。他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有一天,有位記者訪問愛因斯坦,請他發表對宗教及神存在問題的看法。正好,愛因斯坦剛送走一位客人。愛因斯坦問:“記者先生,您是否知道是誰將咖啡杯等物放於此處的?”記者答道:“自然是閣下。”

愛因斯坦接著說:“小如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種力量來安排;那麼您想一想,宇宙擁有多少星球,而每一星球均按一定軌道運行無間,這種安排運行力量的即是神。”

愛因斯坦又說:“也許閣下會說:‘我沒看見過,也沒聽到過神,那麼我如何相信神的存在呢?’是的,您具備了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這五種感官是有其限度的,例如聲音,只有在20赫茲~20,000赫茲範圍內的波長,人才能聽到……”

訪談最後,愛因斯坦說到他相信“神”的存在:“因此,今天科學沒有把神的存在證明出來,是由於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那種程度,而不是神不存在。總而言之,人的五種感覺是有局限的,無法感覺出神的存在,科學也無法否認神的存在。因此,我們應該確信神的存在。”

愛因斯坦曾經在給女兒的信中,這樣寫道:

“在宇宙中存在著一種極其巨大的力量,至今科學還沒有探索到合理的對其的解釋。此力量包容並主宰其他一切,他存在於宇宙中的一切現象背後,然而人類還沒有認識到他。這個宇宙的力量就是‘愛’。

當科學家們探索宇宙時,他們忽略了這最具威力卻看不見的力量。‘愛’是光,照亮那些給予和接受他的人。‘愛’是引力,他使得人們彼此相吸。‘愛’是力量,他把我們擁有最好的東西又加倍變得更好,他使人類 不會因無知、自私而被毀滅。‘愛’可以揭示、‘愛’可以展現。因‘愛’,我們生存及死去。‘愛’是神,神就是‘愛’。

此力量可以解釋任何事情,並賦予生命之意義。我們已經忽略他太久了,或許是因為我們懼怕‘愛’ – 這宇宙中人類尚未能隨意運用的能量。

為讓人類能瞭解‘愛’,我在我最著名的方程式,E=mc2,做了一個簡單的替換,如我們能認可,從‘愛’乘以光速的平方而獲得的能量足以治癒這個世界的話,我們將會得出這一結論:‘愛’是宇宙中最巨大的力量,因為他沒有極限。

人類試圖利用和控制了宇宙中的一些能量,然而這些能量卻被用來毀滅自己。我們現在急需能真正滋養我們的能量。

如果我們人類還希望存活下去,我們就應尋求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還想拯救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中的生命,‘愛’則是唯一的答案!

我們或許現在還無能力製作一個‘愛’的炸彈,以消滅正在摧毀這個星球的仇恨、自私和貪婪。然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擁有一個雖小但有威力的‘愛’的發動機,這個發動機正等待發射愛的能量。

當我們學會如何給予和接納這個宇宙的能量,我的孩子,我們將能斷言‘愛’,無所不能的,超越一切,因為他就是生命的全部。

我後悔未能早些表達上述存於我心中的一切。也許現在道歉已遲,但時間是相對的,我還是要告訴你,我愛你也謝謝你,我因你而得到了生命的最終答案!”

牛頓也曾這樣說道:“從諸天文系的奇妙安排,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必是全知全能的高級生命的作為。宇宙間一切有機無機的萬象萬物,都是從永生真神的智慧大能而來。”

萬物的源頭就是存在的本質,靈魂本就是充滿知識、永恆及快樂的,靈魂永遠知道它應該知道的一切。

但是,如果我們無法意識到人類的局限與渺小,如果我們無法看清人性的自私與醜陋,如果我們無法坦然地正視和接受自身的狹隘與偏見,如果我們還想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掩飾它們,那我們將永遠輪回於痛苦之中。

作者:一人一世界,用心理學治愈自己的瑜伽占星者。

如果你也渴望治愈傷痛、讓心靈得以棲息、

讓靈魂獲得自由,那麼你的到來,剛剛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