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野_
夏野_

每天在繁華的城中逆行,蒼白度日的在職研究生。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xiaye._/

電影觀後筆記:《東京小屋的回憶》/《小小的家》

電影:《東京小屋的回憶》(日語:小さいおうち、英語:The Little House )

上映日期:2014年

導演:山田洋次

根據日本小說家中島京子的同名文藝小說所改編

圖片來源:https://movies.yahoo.com.tw/movieinfo_main.html/id=5166

神性皇權的塑造與國家認同

  • 「明治在這段期間,不但鞏固了政治、經濟與軍事大權,日本民眾也確立了新的國家認同,自認為是天皇的『臣民』。這種自謙為子民的意識,反映在行為上便是對天皇的絕對效忠,以及服侍天皇、視天皇如大家庭中的父母,整個國家都是天皇的『子民』。」——賀柏特‧畢克斯著,《裕仁天皇與近代日本的形成》,頁27。
  • 「既然統治者的身份承襲自己故祖先的精神權威,對祖先的道德責任當然多過於對臣民,畢竟臣民並不是他的權威『來源』,而是權威施予的對象。」——賀柏特‧畢克斯著,《裕仁天皇與近代日本的形成》,頁38。

自傳敘述之特殊性:以電影「東京小屋的回憶」為中心

  • 那座紅色的小房子:以極為微觀的視角切入一個大時代、反映出基層社會的圖像、跳脫出「大」歷史的敘述
  • 敘述者主觀的側重性:例如多喜的自傳之撰寫的選擇是有側重的(無論是人物、故事、還是時間等)
  • 自傳與日記不同:它並不是當下即使的紀錄、而是多年後的回憶;「回憶」即代表它會受當代的輿論、自身再次對於記憶的整理/反思等影響

電影時間線

  • 1935年春天:多喜小學畢業前往東京
  • 1936年:多喜視角下的日常的東京——與現在我們從戰爭視角之理解的有巨大的差異
  • 1937年:南京大屠殺
  • 1941年:珍珠港事變
  • 1943年:物資改為配給制度
  • 1945年8月6日:廣島原子彈
  • 1945年8月9日:長崎原子彈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電影片段

電影開頭
被現在主流的歷史敘述「丟掉」的歷史
電影片段00.15.15-00.18.35
何謂主觀和客觀?
或許並非符合主流就是客觀,兩者之間並非二元對立
這裡也反應了宏觀與微觀視角解讀的差異
電影片段00.27.50-00.29.55
因為生活地區的差異所產生的歷史記憶之差異
活在歷史中的人:那是我的生活
回看歷史的人:那是被整理且賦予說明後的過去
電影片段00.37.00-00.38.55
「國民」之定義:「國」與「家」為一體的,其中包括婚姻、生活、生育、愛情、道德倫理
電影中出現數次「我活的太久了」的類似字眼
或許,對於戰爭時期的人們來說, 戰爭時期記憶太刻骨了
乃至於他們的一生似乎在前半生就已經結束了
因為後半生活在前半生的陰影裡
戰爭時期的兩代人是用「真是個令人生厭的時代」來評價它
而「健次」(我們的上一世代)的視角是在反思戰爭的殘酷

那 我們呢?



其他社群媒體:potato media· 夏野_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