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1xin
xu1xin

美国比较文学博士生在读。微信公众号「种树时刻」。

「虽然是个女儿」

我爸爸最近生病了。

他这次生病,从做检查到上手术台,都是我联络好朋友帮忙的。

而昨天当我和我爸妈视频提到此事时,我妈说了一句:

「我和你爸说,你看我们这虽然是个女儿,但这次真的出了不少力呢。」

「 虽 然 是 个 女 儿 」

真是经典的「虽然是个女儿」。

以往我总觉得我不会听到这句话。虽然我生在重男轻女的潮汕家庭,但我也是家里的独生女儿,我也记得我爸当年和老家那些劝他多生一个的人说过「不生了,就一个女儿,能养好就不错了。」

我一直认为我爸我妈会相信我说的「不管我以后结不结婚,我都是你们唯一的孩子」。

但我妈这句话一出,我哑然失笑。我知道了,不是我爸我妈不重男轻女,只是他们没有一个「儿子」来和我这个女儿做比对。

说白了,在他们心里,我做的事,不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应该做的事,

而是一个「女儿」——一个总有一天会不再属于家庭财产的人——所做的超出范围的事。

所以我妈才说「虽然是个女儿」,好像他们对女儿本该有着更低的要求,好像女儿可以不用尽孝,好像女儿做这些事情就是超出了他们对女儿的期待。

这句话的意思像是说,他们对我的期待很低,是因为对女儿的期待,所以才很低。

然而从小到大,他们对我的要求并不低。这种要求并不是说出口的,不是说「你要考上北大清华」「你要去当董事长」「你要挣很多钱给爸妈养老」,他们对我的期待从来都是:

「听话」「省心」「懂事」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理解这些话,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可能是最高的要求,因为它永远达不到。

所谓「省心」,就是「不让父母操心」,换句话说,父母只要操心了就是你还做得不够好,你还达不到要求。

而这,就是一个世界上最高的要求,因为它没有尽头。

要一个人去省另一个人的心,懂另一个人的事,永远没有尽头。

我甚至毫不怀疑我妈看到这里,会说「我们对你的要求从来都是健康快乐。」

确实没说错,但是「健康快乐」为什么会是要求?

我想起心理咨询师张春曾经讲过一个概念,叫「女性抑郁」。

女性抑郁是什么呢?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双重束缚」,有很多的规则,有很多的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往往是矛盾的。

「你得有事业,你得独立自主,但是太独立、太要强也不行。」

「你可以有钱,但不能太有钱。」

「你可以漂亮,但不能太有吸引力。」

这些,都是从女性出生开始就安置在她身上的一重又一重的凝视与束缚,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往往难以挣脱的枷锁,那些枷锁叫做「你可以做得更好」。

没有人会知道那个「更好」是什么,也没有人会关心,这些「更好」有没有让女性更幸福、更快乐?

相反,当一个女性展现出自己的欲望,她会被阻止,「这不是你该干的事」

当一个女孩开始在草地上疯跑、踢球,当她放声大笑,她会听到「女孩子家家的,像什么样子?」

当一个女生露出她的野心,说我将来想当国家领导,她会听到一声嗤笑,「女的能当国家领导吗?」

当一名女性展露出她的性欲,公开谈论高潮、月经、性生活,她会引起众人侧目:「这个女的肯定跟很多男的都睡过了。」

久而久之,女孩子们们学会了,展露自己的欲望是不被允许的,满足自己的欲望更是不可以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让自己感到快乐,那你应该是有罪的,你的快乐应该是值得质疑的。

就是因为这样,女性在这么久以来,才总是被限制在一个打不破的框架之内。

她们总是小心翼翼畏手畏脚,因为她们不知道哪里才是边界;

总是不断反思,在道德相关的问题上对自己格外严苛。因为她们但凡对自己松懈,就会有成千上万只眼睛看向她,就会有无数的人等着指指点点。

而反观男性,他们被允许快乐、逍遥、自在,他们面对的规则是一致的,不需要考虑「好」和「太好乃至于过犹不及」的区别。

他们如果承担责任,就是「好男人」,如果不承担,也有一个「浪子」的虚名。反正无论做哪种选择,都有人为他们托底。

这样想来,女性所面对的环境,不说是凶险万分,也应该说是处处黄线了。而这一切没有别的,只是因为:

「毕竟你是个女的。」

文章首发于“不等来日方长”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