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李怡

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失敗者回憶錄33:中學的青蔥歲月

我的高考落第,對我青少年人生是一大打擊。但從考上的同學的後來遭遇來看,我的不幸卻原來是人生的大幸。

帶著朦朧的「社會主義救中國」的理想,14歲進入愛國學校香島中學,在嶄新的學習環境下,四年內向著中共化的政治思想一路狂奔。從一個普通同學,快速「進步」成為學生領袖,班常務(即班長),學校話劇組主要演員,1954年畢業時作為畢業生代表在講台上致辭。說是學校的「風頭躉」[1]也不過分。

愛國學校的老師大部分都負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使命。在上課期間,班主任可以課前約其中一個學生到教員休息室詳談整整一節課,正在上課的老師和同學也習以為常。班主任在同某同學單對單談話中,會親切地詢問某學生的家庭環境,除了同學之外有什麼朋友,正在讀什麼課外書,在交談中討論祖國、社會主義政治思想、將來往中國升學等等問題。班主任也會在整個學期中,在學生上課的時候到每一個同學家中探訪家長。除了與家長交流子女的問題之外,相信還會乘機了解學生的家庭政治傾向。

同學中也有一些潛伏的共青團員,他們負有政治責任,去「幫助」思想落後或他們要在政治上培養的同學。其中有的同學曾經一度輟學,然後又回來繼續學業,他們不講去了哪裡,但其後知道是去了左派工會工作。梁麗儀在我升高二那年入學,她哥哥高我一班,我當時已經是學生領袖,她哥哥要我好好「幫助」妹妹,因為妹妹從奴化教育的英文書院轉過來。麗儀多年後告訴我說,其實她很不願意來這樣的學校,但她父親是中共地下黨員,哥哥是共青團員,他們不容許她繼續留在英文書院。她入校的那一年,她哥哥就輟學去了當左派工會的幹事,一生都做著工會的低薪和沒有向上流動機會的工作,直到退休。

我在培正時學習成績很差,進香島後在新環境下,有了進步要求,鞭策自己努力,成績也飛躍成為名列前茅。我還大量閱讀課外書,尤其讀了許多進步的中國文學作品。16歲生日,父親送了我一套20本的《魯迅全集》,我開始閱讀魯迅的小說、雜文。我的中國語文成績突出,也有口才。

那時候香島的老師來源,主要是1949年前在廣州的中山大學、嶺南大學讀書的左派青年,他們大都真正懷著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理想,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我認為他們是真心相信的。

有幾個同學,主動與我接近,不斷在談話中對我作思想啟蒙,提出一些問題讓我思考,也告訴我一些有關蘇聯和新中國的實況。我醉心於這類我當時認為有深度的談話,也感覺到他們的身份不尋常,應該是與中共組織有關連。出於對中共領導革命的崇敬,我也想靠近「組織」,因此在他們的影響下積極地聯繫同學,也在對其他「落後」的同學做思想工作,並迅速上升為觸目的學生領袖。

總的來說,左派學校的政治氣氛很濃,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思想教育。

從高一開始,我就被吸收到學校的話劇組,演出話劇。那時領導話劇組也是歷次演出的導演,是畢業於耶魯大學戲劇系的張躡峰老師。他循循善誘的指導,是我對戲劇的啟蒙。

1954年中學畢業,我被提名做畢業生代表致辭。有人告訴我,在幾個班主任和老師討論人選時,有老師提到,代表人選不僅要有口才,更重要是背景純正。他認為應該選政治背景更為可靠的人選,也就是應該是共青團員。不過,我終於還是被選上了。我寫了講詞,但被老師大幅修改。站上講台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自己在演戲。

中學畢業後,絕大部分同學都一起到廣州參加全國高考。到了廣州,一個平常不起眼的同學,被當局定為我們的領袖,一切活動都由他帶領我們參加。我這個在香港同學中算是有威望的學生領袖,靠邊站了。這時候,有組織背景才被器重,這一點同學們都看到。

那時中國的大專院校剛起步,招收香港學生還是新事。我的成績好,在學校的政治表現突出,我原以為我考取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讓我非常意外的,是我居然不被錄取。我一直以為因我在考試前病了一場,影響考試成績。是成績使然。許多年以後,一位也是成績很好但也沒有錄取的老同學跟我聯繫時說,他相信是他在香島的檔案不佳,是政治落後分子,所以沒有錄取。我於是想到,我可能也是類似情況。表面上,我政治上很進步,但家境較富裕,不屬於中共所信賴的社會下層家庭。而我父親,雖然也是左派影圈中人,但實際上卻因為他在淪陷區及戰後的社會聯繫複雜,而在中共的檔案上有被懷疑的「污點」。這事情終於在幾年後被證實了。

我的高考落第,對我青少年人生是一大打擊。但從考上的同學的後來遭遇來看,我的不幸卻原來是人生的大幸。那位在高考時被中共當局信任的共青團員同學,在考進大學後,於1957年被打成右派,過了極其不幸的一生。

1952年參加校際戲劇比賽,演出話劇《白茶》(中坐者)
1954年畢業典禮上(右二)

(文章發佈於2021年7月9日)

[1] 老派粵語,在該語境裡可理解為「風雲人物」。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1. 題記
  2. 闖關
  3. 圈內圈外
  4. 殺氣騰騰
  5. 煎熬
  6. 傷痛
  7. 動盪時代
  8. 抉擇
  9. 那個時代
  10. 扭曲的歷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後一擊
  13. 我的家世
  14. 淪陷區生活
  15. 汪政權下的樂土
  16. 淪陷區藝文
  17. 父親與淪陷區話劇
  18. 李伯伯的悲劇
  19. 逃難
  20. 愚者師經驗,智者師歷史
  21.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22. 古國風情
  23. 燕子來時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樹倒猢猻散
  26. 豬公狗公烏龜公
  27. 《蘋果》的成功與失敗
  28. 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29. 自由時代的終章
  30.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31. 確立左傾價值觀
  32. 「多災的信仰」
  33. 最可愛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學的青蔥歲月
(《失敗者回憶錄》此前在《蘋果日報》連載,現正在Matters持續更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