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郁
采郁

循聲入座主理人兼主筆 “熱愛文字帶來的悸動,與之平行的,是報之以全心。”

【長篇樂評】魏如萱-Ophelia: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一個作品要能融入世界名著內容需要有很大的勇氣,除了可以馬上受到關注外,緊接而來的便是排山倒海般的比較。有的可能經不起驗證淪為蹭熱度的音樂作品,而成功的作品便能激起更多人討論,成為雋永的佳作。這首由魏如萱演唱的Ophelia便是引用自莎士比亞的經典名著《哈姆雷特》,將故事中的女主角Ophelia心中的掙扎及痛苦做一次深刻的闡釋。因此初聽這首歌時如沒讀過《哈姆雷特》可能會對歌詞的內容一知不解,原因在於它放入了大量的劇中元素在裡頭。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之一,講述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勞迪謀害了他的父親成為丹麥國王,並娶了母親葛簇特,盛怒的哈姆雷特因此展開了他的復仇之途。Ophelia(歐菲莉亞)在劇中是與哈姆雷特熱戀的一位純潔天真的女子,雖然被父親因政治地位懸殊而極力阻止,卻仍澆不熄對哈姆雷特的愛,然而哈姆雷特終被復仇遮蔽了內心,Ophelia成為了他復仇計劃中的一枚棋子而被無情拋棄,加上父親的死造成她精神錯亂,最終選擇跌入水中溺斃。

詳細故事簡介可以閱讀:https://zh.wikipedia.org/wiki/哈姆雷特

有了這樣的背景,筆者簡述這首歌使用了哪些意象及內容,方便讀者在後面的小節中能抓到說明的方向:

第一、河流、冰塊、海浪

第二、「瘋」、「風」字的使用

第三、時間

第四、to be or not to be

第五、花瓣

第六、情感的掙扎(MV採用女女戀做為情感元素)

第七、精神分裂

一到三為歌詞中的內容,六和七可從MV畫面中看出,而第四、五點則是音樂和影像都有呈現。

音樂

慵懶又帶點悲絕的聲音是魏如萱的特色之處,因此她在唱這類型的歌時總能完美呈現其意境。本首歌主要演奏樂器為鋼琴,不多做更多裝飾音,主要以歌聲來帶動歌曲的渲染力,讓人感覺置身在中古世紀歐洲,聽取簡單卻雋永的愛情獨白。

整首歌從前奏、主歌、副歌、C段、收尾都有完整的編排及歌詞對應,前奏較短,進入主歌後以輕柔的嗓音堆疊情緒,直至副歌到達第一個高峰,高音婉轉而扶搖直上,因此聽了不會有刺耳或產生衝突感。到達第二段主歌後與前段呈現方式相同,之後橋段則是一段獨白,做為感受角色情緒複雜的真實對白。隨後進入連續三次的副歌,最後以開頭詞做為收尾,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

歌詞

歌詞來源自KKBOX

日出是免費的 夕陽也是
深夜是免費的 星光也是
可是對於河流我真的一無所知
他是瘋的在星期一
可是星期五 他完全清醒

他從長廊深處 朝我走來
在我的手上 放一個冰塊
說那是我從來沒有看過的海浪
冰塊都還沒有溶化
他又開始說那些瘋了的話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phelia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phelia
Or not to

他是他自己的詩與瘋狂
而我 我將會 被花瓣蓋滿
我將會像冰塊 溶化在一條河上
那不會是一個答案
那是一條河 日夜的呼喚

我並不知道我已經給了我的早上
還有我的中午還有我的下午
我也並不知道也還有我的晚上
我的晚上你的晚上他的晚上
我們可以一起為別人度過別人的晚上
否則風吹過了你就變成風了
無人在場無人出席無人哀悼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phelia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phelia
Or not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phelia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phelia
Or not

日出是免費的 夕陽也是
深夜是免費的 星光也是

由於音樂在前奏、主歌、副歌、橋段、收尾部分都很工整,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將它們切開來講解:

(1)主歌:

主歌敘述Ophelia與哈姆雷特間的故事,以Ophelia為視角,分別描述她情竇初開時期、與哈姆雷特相愛的過程、Ophelia走向終局的過程。

日出是免費的 夕陽也是
深夜是免費的 星光也是
可是對於河流我真的一無所知
他是瘋的在星期一
可是星期五 他完全清醒

第一段前三句可以看出她的浪漫與無知,她將青春浪費在等待與期待上,希望用可以虛擲的日夜換取愛情的到來。

第三句提到對河流的意象是一種伏筆,Ophelia最終跌入水中溺斃,而這時的她當然對河流一點感覺也沒有,不過會有這樣的聯結也不無原因,因為她知道時間似乎跟河水一樣,靜靜地流淌著,卻不明白為何如此。

第四、五句是Ophelia對哈姆雷特的意象描述,他們相愛的過程並沒有多做贅述,只是在Ophelia的印象中哈姆雷特是一個時常瘋癲的人,但她並不知道裝瘋賣傻只是為了騙過叔父的眼線,好得到機會完成他的復仇。因此Ophelia並不明白哈姆雷特瘋癲的原因,只是愛他認真看著他的神情及言語。另外,從星期一和星期五這兩個時間區段可以看出,這時哈姆雷特瘋癲的程度是有意識且能夠控制的。

他從長廊深處 朝我走來
在我的手上 放一個冰塊
說那是我從來沒有看過的海浪
冰塊都還沒有溶化
他又開始說那些瘋了的話

第一句給了一個很美的意象,那是一種少女欽羨愛人才有的目光。在Ophelia眼中哈姆雷特是位智者、伴侶,甚至任何她所崇拜的對象,對於她的疑問總有個浪漫的答覆,只是她並不知道這答覆也是帶她走向滅亡的路途。

二、三句是前面回答Ophelia對河流的疑問,哈姆雷特將冰塊放在她的手上,說那是大海拍打上岸的浪花,可以知道他將共同元素「水」這個意象結合在了一起,是種獨到的浪漫想像。但在這個故事或這首歌裡面,水代表著死亡,因為那是Ophelia最後選擇的歸宿,也是虛擲時間所帶來的後果,她拿時間做交換,最終將以時間做為回償。

第四句冰塊的溶化可以用三種角度說明:

第一種是哈姆雷特對她所說的其實是謊言,但謊言還沒被戳破他又變成另一種人了,可以說是逃避感情或已到了無法控制自己的地步。

第二種解釋是時間的短暫,說明哈姆雷特正常的時間已經非常短暫,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了。

第三種可以解釋為一種伏筆,說明Ophelia將會像冰塊一樣融化在河裡,而第五句就像跳到另一個視角看向又回到瘋癲狀態的哈姆雷特。

但究竟他對Ophelia說的那些話是不是也是瘋話呢?很耐人尋味,畢竟對哈姆雷特來說復仇已成為他的人格中心,所以才會放任瘋癲的他肆無忌憚的存在著吧?

他是他自己的詩與瘋狂
而我 我將會 被花瓣蓋滿
我將會像冰塊 溶化在一條河上
那不會是一個答案
那是一條河 日夜的呼喚

這段的用詞可以發現兩人已成為不同的個體,第一句說明哈姆雷特已成為那個瘋狂的人,而原來他說的那些浪漫話語只是為了他自己,為了完成他復仇的目的,Ophelia成為了棋子。那個教會她如何浪漫地看待世界的哈姆雷特走了,留下她又來到了那條河上。

第二到第五句可以說是Ophelia最後的歸途,失去所愛的她也幾近瘋狂,對她來說將生命還給時間似乎成為了她贖罪的唯一方式,而浪漫的死成為了她對自己最後的愛戴。故事中Ophelia手握花叢安詳的死,每種花朵都代表著一種花語,也代表著各種可以代表她的性格。她成為了即將融化的冰塊,融化在長河之中,原來自己是如此的易逝而經不起等待,面對哈姆雷特的多重變化令她陷入了絕望而無法自拔的地步,因此Ophelia情願化作河流徜徉在日夜交替之中,呼喚著沒有答案的悲歌。

(2)副歌: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phelia
Or not to be

引用自哈姆雷特的經典名句:「生存或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下一句則是成為Ophelia或是毀滅,與聽眾產生共鳴。我們心中都曾有個Ophelia,那個天真又充滿幻想的孩子,可惜在人生的路上遇到太多難以抉擇的事情,再再都以夢想為籌碼,交換生活中的必須。雖然自己不至於毀滅,但心中的Ophelia已成為籌碼交換而永遠消失。

(3)C段:

我並不知道我已經給了我的早上
還有我的中午還有我的下午
我也並不知道也還有我的晚上
我的晚上你的晚上他的晚上
我們可以一起為別人度過別人的晚上
否則風吹過了你就變成風了
無人在場無人出席無人哀悼

來源自夏宇新詩《我並不知道我已經給了我的早上》,以早上、下午、晚上做為時間流逝的標示;你、我、他做為目標受體,因此「時間」為這首詩的詩眼。前三句說明自己給了對方所有時間卻毫無察覺,似乎對愛的深陷無法自拔也就不會覺得時間的流逝。

第四句後以旁觀者視角說明我們都為著他人耗費時間心力,但似乎是一種必須把握當下勇敢愛的決定,否則就如風一樣成為過往,到時這份獨戀之情只能做為無人出場哀悼的告別式。也許愛便要像Ophelia一樣,用時間去等待那個人,然後付出所有。悲劇般的壯美也是種浪漫結局。

影像(MV)

圖片來源自好多音樂youtube

MV主題闡述女女戀的痛苦與猶疑,由林予晞與連于涵兩位近來有名的演員擔任主角,其中林予晞角色吃重大,同時扮演著多重角色,將精神分裂演示地淋漓盡致。

而連俞涵所飾演的角色是位天真無邪的女孩,是個標準的Ophelia。整個故事可以將林予晞這個角色的情緒變化做為劃分,可從幾點做區別:「分裂」、「掙扎」、「衝突」,最後連俞涵主動親吻她才真正清醒。

(1)分裂1:
可以看出角色處於不穩定狀態,需要沉靜以避免被摧毀。

(2)掙扎1:
想親吻愛人卻因為內心某部分的精神排拒而產生猶豫。

(3)分裂2:
可以看出她內心的煎熬與痛苦,那些傷痛都在她的手腕上劃出刀刀痕跡,擁抱愛人的同時內心卻也掙扎不已。

(4)分裂3:
畫面分裂成三個林予晞,象徵精神分裂的情形,她們都是自己的另一面,阻止她向她的愛人前進,親吻她。這一次的出現似乎在暗示她:「妳已經跨過那條禁忌線了。」

(5)掙扎2:
這次她再次勇敢地想親吻愛人,她需要以酒精暫時麻醉自己,用衝動來達成她的目的,好讓她不被理智給拖走。

(6)衝突1:
可惜就差一步,三個她合力將自己推倒在地,留給愛人驚訝地看著她狼狽的模樣。

(7)衝突2:
這時愛人主動抱住她,並想親吻她,可惜卻又被拖走,甚至逃離她們的房間。

(8)分裂4:
疲憊的她逃離了房間,以為情緒舒緩後就能恢復正常,於是選擇暫時與自己獨處。

(9)衝突3:
然而這次卻無緣由地被推倒在地,三個她惡狠狠地盯著她看,似乎已到了無法收拾各個心神的地步,讓整部片推向了最高潮,即將到達崩潰邊緣。

(10)結束:
突然愛人從三個她中間跑了過來擁吻了她,情緒瞬間被打散。原來能讓她沉靜下來的不是獨處就好,是兩人選擇共同面對,勇敢相愛,她找到了她的Ophelia,選擇了Ophelia,不再被其他心神折磨。

另一方面,MV中魏如萱則化身Ophelia,將花瓣蓋滿全身。從前後的影像呈現中可以看到花瓣蓋住魏如萱的雙眼,筆者認為這是應對歌詞「而我 我將會 被花瓣蓋滿」,也就是選擇浪漫地死亡,遮蓋住雙眼,不願面對現世的紛雜,也是對愛的義無反顧、寧願盲目,也不願錯過。

開頭魏如萱身在高大的草叢中,手捧花束、頭戴花圈,如同Ophelia的出場。

末尾魏如萱同樣身處同一個位置,只是增加了蓋住雙眼的花圈,手裡的花也變多了,這是死亡的象徵,繁多的花語也表示她經歷了時光更加了解自己,卻仍選擇義無反顧地追求愛情。

最後來聽聽它的MV吧~

歌詞影像契合度

歌詞以Ophelia為視角,重新詮釋哈姆雷特的故事情節,從情竇初開的Ophelia到選擇毀滅的Ophelia,一切都源自於自身對愛的貞潔及哈姆雷特的背叛。而影像則以Ophelia精神分裂做為取材,加上歌手手捧花束、雙眼被花瓣覆蓋等裝扮,直接讓人聯想到Ophelia。值得一提的是,歌詞和影像隨著音樂的情緒堆疊而產生了張力,在最後三次副歌連續循環時成為劇情的最高潮,急轉而下到了音樂的收尾剛好是連俞涵親吻了林予晞讓她的分裂不再繼續,音樂改而舒緩而優柔,三者交融在一起成為了精彩而絕美的視聽覺饗宴。

總體來說,兩者關聯度高,而MV更以創新的方式將現代人對於跨越性別議題的關注,轉化為在感情世界中的痛苦與掙扎,就如同那句經典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結語

Ophelia這首歌歌詞和旋律都非常有記憶點,高音的婉轉和雋永的名句,都成了這首歌的亮點,非常值得一聽再聽(我已經聽了不下百遍XD)。而MV更為這首歌增色許多,不管在體裁、敘事及畫面都非常到味,也很有新意,如硬要說有甚麼缺點的話,只能說影像仍無法完整展現歌詞所要講述的所有意境,因為歌詞太美了,美到要具現畫面都覺得景不達意。

章首圖片來源: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2139

推薦閱讀:細讀Ophelia──她任由優雅的意境,沖走故事的血腥和傷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