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昕
映昕

Matters 團隊成員,負責馬特市社群運作

書單交換計畫:請你為我推薦一本書

今天是 2020 年下半年的第一天,我跟我的朋友啟動了「書單交換計畫」。

本來因為這兩天的沈重氛圍,我在寫這篇文時很沒勁,但轉念一想,不管時局怎麼變化,依然要讀書,亂世更要讀書,讀書是強化自己的好方法,所以我就來了。

這個計畫的進行方式是這樣的:我邀請的人是 @Julie,請她「就你對我的認識,推薦一本你覺得我會有興趣的小說」,我則是反過來推薦一本非小說給她。我會每個月寫一篇讀後心得,做為她推薦書單給我的回饋。

跟一般書單分享不同的是,這個推薦是基於「我們對彼此的認知或瞭解」,歡迎有興趣的 Matties 找朋友一起加入,發文時加上「為我推薦一本書」的標籤,每篇我都會按讚跟回應~


這個計畫的起心動念是我發現我很少讀小說,對小說的涉獵非常少。我過去的讀書領域都是非虛構、紀實報導、社會科學類,對小說沒什麼興趣,一年也不一定讀得到一本甚至一篇(講出來應該會嚇到站上愛讀小說的作者,但這是真的,掩面)。

這本來這也不是什麼問題,因為人都會有自己的閱讀偏好,不過隨著年紀漸長,我發現文學裡面好像有更龐大未知的世界,我開始對那個世界有點好奇,想知道那裡面可能有什麼?會是與我有關的東西嗎?

另一個引發我對文學的好奇的事件,跟 @張潔平 無意間講的話有關,我直接引述去年七月寫在臉書上的話:

前陣子聽老闆講了一句話,「文學才是通往事實的路徑,而不是非虛構」這句話讓我愣住想了很久(還想不通),後來在出版社聽編輯講了下半年度的計畫,也讓我想起這件事。我想不通的是,虛構如何成為一座橋樑,幫我們接近事實?
之前《我們與惡的距離》很紅的時候,跟 @欣潔 稍微聊過,面對一個很艱難、甚至書寫本身可能就會挑戰到尺度的議題,透過虛擬的文本反而比較容易討論。例如與惡,除了讓大家討論死刑,有些我們難以用真實事件討論的議題,反而透過戲劇的承載,得以重新開啟討論。我們也許還沒有辦法面對事件本身,但我們可以面對虛構的劇情,也許可以透過虛構去探究事件的核心。而正是透過這樣的途徑,我們才能夠真正的直面真實。

真實有時候難以觸碰,難以抵達。過去一年,我自問過很多問題,卻往往無法得到答案,有時候會讓當記者出身的我很難熬,但又要承認有些事情就是黑洞一般難以探究。如果得不到真實答案,我又該如何自處,安放自己的情緒跟人生?

大概就是在這些混沌不明中,迷迷糊糊的覺得自己應該嘗試讀一些文學。


不過文學的世界如此浩瀚,我需要一位引路人,馬上想到的就是 @Julie

跟我這種不讀小說的人相反,@Julie 因為工作因素,每天都活在書堆裡面,應該是很少數非出版產業、但幾乎整個人泡在書裡面的,這幾年接觸過的作家跟書不知凡幾,隨便提關鍵字都能講出一串故事來(@Julie 也在臉書公開分享過很多跟書、作家有關的幕後故事,我要催她貼到 Matters 來)。更重要的是,我們認識很久了,對彼此的個性喜好這些年走過的路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我隱約覺得,從朋友的書單中摸索世界,也是一種映照自我的方式。

所以我就跟 @Julie 提議說,請你每個月幫我推薦一本小說,結果她不但秒答應,還反過來要我一個月或兩個月也推薦給我一本非文學書給她,瞬間形成了一個「書單交換計畫」XDD 我們決定好七月書單後會發文,希望我可以順利完成自己的承諾,不要富奸XDD

同場加映之前的社區活動:我平常都看什麼書,這裡有超多大家的日常書單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