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为何美英澳成不了亚洲“新北约”

9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签署了“AUKUS”三国安全协议,其中“AUKUS”分别为澳大利亚(A)、英国(UK)和美国(US)的简称,象征三国将在印太地区结成新“安全伙伴关系”。

此协议所涉内容,包含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互联网资讯和其他领域的合作项目,但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美英即将为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的相关信息。根据拜登与莫里森事后的双重证实,美国防长奥斯丁(Lloyd Austin)将协调美国国务院、能源部等部门,协助澳大利亚在本土建造核潜艇;美英更将共派技术和战略小组赴澳,于18个月内确定核潜艇的未来发展计划。

如此消息一出,引发了各界热议。首先,是对美国随意释出核技术的谴责,毕竟在澳大利亚前,美国只曾依据1958年的合作协定,向英国释出过核技术,此次的对澳“例外”,无疑是一次破格行动;其二,是对亚洲浮现“新北约”的担忧,相关舆论认为,从美日安保、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到今日的“AUKUS”,美国显然有意筑起围堵中国的高墙,此次与英澳的三国安全协议,正是“新北约”的浮现征兆。

平心而论,上述两大担忧皆有一定道理,却未必能在现实中成形。


澳大利亚能造核潜艇吗

首先,美国宣称要释出核潜艇技术给澳大利亚,甚至要与英国共派小组赴澳协助,看似“乐于分享”,其实恐怕宣传效果大过实质进展。

回顾澳大利亚此次潜艇更换计划,源头乃是2009年的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彼时6艘“柯林斯”级(Collins-class submarine)问题重重、且将在2025年退役,下一代潜艇的规划迫在眉睫,澳大利亚政府由此在2009年确立了柯林斯级替换计划,并宣布将潜艇数量增加到12艘,每艘量级皆为4,000吨以上,除了鱼雷和反舰导弹外,还需配备对地巡航导弹,同时携带监视和情报收集设备。

然而上述计划一经启动便命运多舛,由于澳大利亚缺乏核基础设施,民意也群起反对核技术,故核潜艇的提案初期便遭否决;在军工领域上,澳大利亚无法自主设计潜艇,也没有潜艇所需的鱼雷、声呐、作战指挥系统、动力等关键设备的制造能力,却又希望于本土生产制造;在对象选择上,由于澳大利亚反复在预算与时程上纠结,令其先后与德国的214级、日本的苍龙级等潜艇计划擦身而过,预期服役时间也不断延后,决策团队于2014年估算的下水时间,已是经年累月后的“2030年”。

2016年,澳大利亚经历7年原地打转后,终于宣布由法国DCNS造船厂提供的常规动力版梭鱼级潜艇方案中标。然而如前所述,澳大利亚缺乏潜艇设计与制造能力,又执意在本土生产,导致项目总经费持续超支,2014年的费用估计便高达560亿美元,2020年时则飙高到了800亿美元,工期更是不断落后。澳大利亚政府眼见坑洞一日大过一日,自也有意跳船,故一见美英暗中递来合作讯号,便顺势毁约、“琵琶别抱”。

然而美英的插手介入,看似是让澳大利亚从困境中解脱,其实反是将其拖入了另一深渊。第一,英美的攻击型核潜艇皆大幅超出澳大利亚初始规划的4,000吨,美国的“维吉尼亚”级(Virginia-class submarine)排水量在8,000吨以上,英国“机敏”级(Astute-class submarine)排水量也超过7,000吨。除非澳大利亚愿意增加预算,建造与这两级相近的核潜艇,否则便须让美英为其“量身订做”规格较小的核反应炉,以符合实际需求,但结果仍只有预算飙升一途。

第二,澳大利亚本土并无制造核基础设施的能力,遑论核反应炉,即便美英愿意引介相关产业链与技术,反核的民意高墙依旧不可忽视。自“AUKUS”签署消息传出后,莫里森不仅未赢来国内民众的欢欣鼓舞,还招致了政坛与民间的反核舆论批评,诸如“这会让澳大利亚漂浮着切尔诺贝利”的评论漫天飞舞,莫里森与其担忧核潜艇的生产预算与技术障碍,不如先设法解决眼下的舆情沸腾。


“AUKUS”能有多少干涉力

综合上述门槛,各方对澳大利亚核潜艇的服役日期均不乐观,不少西方媒体甚至已经给出了“2040后”的悲惨答案。如此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侧写了“AUKUS”的成立本质:政治姿态大于实质成效。

首先,美英“武装”澳大利亚,虽表现出“围堵中国”的态度,也渲染了澳大利亚“或能干涉台海”的氛围,引发各界对“亚洲北约”的担忧。但平心而论,澳大利亚的实力如何,不只中美知悉,澳大利亚同样有“自知之明”。

根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4月16日报道,澳大利亚政府曾研究台海战争下,是否以及如何“出兵协助美军”,所列选项包括:派防空驱逐舰与美国航空母舰打击群一起行动、出动“柯林斯”级潜艇协助牵制中国海军、派遣海上侦察机与空中加油机配合美军行动、出动F-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保卫关岛、菲律宾与日本的美军基地。

上述举动,在中澳军事能力悬殊对比下,不仅无法扭转战局,也帮不上美国太多忙。以潜艇为例,在美英助造的核潜艇生产完毕前,澳大利亚都必须仰赖6艘“柯林斯”级柴电潜艇,不仅潜航时间有限,隐蔽性也极差,倘若真要参与台海战局,届时或许还须美国相掩护。故在澳方列出的种种选项中,美军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舞台主角,澳方“协助”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龙套。

归根结底,从台海到南海,海权之争仍是中美两强的博弈。综观中美海军能力对比,中国实际能投入海上作战的战机,在性能与数量上皆未落下风,美国的F-35舰载机虽具有相对优势,但中国的歼-20也已装备多支空中作战部队,能抵消相关缺口;若对比水下力量,中国胜在数量,美军则胜在性能。但在岸基和空射高超声速导弹、反舰弹道导弹上,中国的优势相当明显,美国虽能拦截弹道导弹,却缺乏打击高超声速导弹的高效手段,故倘若双方当真于台海周遭爆发冲突,美方舰队极有可能先被解放军的反舰弹道导弹消耗掉极大比例。

要而论之,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便沉浸在苏联瓦解、独霸全球的喜悦,原本具“远洋决战”能力的海军,也伴随美国发动两场中东战争,转为强调对陆攻击弱势兵力的“全球近岸干涉”海军,意在展现遍及全球的海权力道,却也由此偏离了持续在远洋决战能力上深耕的建军步调,导致了上述中美对决台海的巨大海军实力落差。

故如今的“AUKUS”看似威风,其实外强中干、华而不实,眼下美国已丧失在台海与南海的军事优势,英国海军更已从“全球干涉”的日不落国,退化成“不断刷存在感”的嘈杂海鸥,澳大利亚更是只能狐假虎威、借势壮胆。此次美国不顾法国颜面,强硬毁约,硬凑“三国同盟”,充其量只能达到政治效果,无法真正重现冷战时代的军事包围网,正如协助澳大利亚建造的核潜艇,不仅难让其迈出法国订单的阴影,还会将澳大利亚拉进更深的预算漩涡。

如此“抱团取暖”,称其为亚洲“新北约”实属高估,除非是暗喻其与北约的共同状态:正在脑死中内卷。但戏谑观之,北约终究是成立多年才逐渐脑死,美英澳“AUKUS”却在成立之初,便已开始了军事脑死的倒数,甚至还导致了美法离心,加剧了北约的分崩离析。


原文发表于2021/9/22《多维新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