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articles49936 words
40 articles49936 words

海鷗來過的房間

對「真實」的追求和掙扎,已不單是創作的事,而是關乎生活和人生的大哉問。要是演員不清楚「真實」的自己,那作家隱藏同性的愛慾,可能就是固意掩蓋「真實」的自己。

2

年初一是內觀日

剛完成了香港內觀靜坐中心十日課程。十日營內也不許寫字畫畫紀錄,所以現在痾了一大陀。

給十九歲的我

〈給十九歲的我〉無論現在看、他朝看,都一定會令人慨嘆Those Were The Days。

時代革命

由新加坡跑去馬來西亞,這是我人生中路途最遙遠的跨境觀映。有當地人誠心問我,既然已經經歷過一遍,為何還要去看〈時代革命〉。我要自己記得這年發生過甚麼 — 不但是日子和事實,而是每件事帶給我的衝擊和感受。

夢見林鄭月娥

我躺在牀上入睡,旁邊坐着身穿淺粉紅色套裝的林鄭月娥,侃侃而談自己的香港政策。

Non-practising artist的陳情書

看着這兩三年的自己,我開始放過practising artist這個說法。因為這兩三年來,我也好像沒有practising。我只是攬着過往的創作,依舊在特定的場合自稱為藝術家。

向吹唔漲的神徒學習

警察可以用限聚令撲滅六四和七一的「人羣聚集」,卻無法以此消除Anson Lo的七七生日。獨立媒體訪問的「姜糖」麥小姐一語中的:「我追星出嚟,佢吹我唔漲。」

蘋果、生活、死亡、重生

我這裏所說的「生活」,只是每日起身落街,到碼頭旁的報紙檔買一份蘋果,然後邊食早餐邊讀報,然後在船上、車上、午餐,甚至晚餐繼續看,直到將港聞、國際新聞、專題、社評和專欄都看完為止。

1

濁水漂流:混雜、夢幻、樓閣

!全劇透光光,未睇又準備睇者勿看!

六四真係冇嘢發生過

圖片:https://simpsonswiki.com/wiki/File:Tiananmen_Square.png有點看不起自己很早記覺得今年六四終於進不了維園。以為除此之外,一切會風平浪靜,但心虛的政權總有方法令自己難看。今早在面書上看到〈阿森一族〉諷刺共產黨的一幕,天安門廣...

1

〈夜香·鴛鴦·深水埗〉有性格有味道

圖片來源:https://wmoov.com/movie/photos/49318有點怕香港電影又有點怕深水埗,竟然覺得〈夜香·鴛鴦·深水埗〉小品有性格又怡情。怕香港電影嚴格來說是新近的香港電影。看過好幾部口碑不俗的過後,都留下了過譽的印象。

出行兩日

Google Play個安心出行有2.7分!強行安心出行的頭兩日都留了在坪洲,出行了四次,到方圓500米內5分鐘路程的地方,已經感受到安心出行令人有多安心。(一)星期四早上到茶餐廳L。量過體溫後坐下,相熟的伙記機靈地問我有冇掃安心,又機靈地在我猶疑未答時給了我小本子,邊叫我自己填名同電話,邊笑說還嫌餐廳不夠多事。

〈山旮旯OK - 大帽山川龍村村民同友好嘅客家歌呀喂!〉 客語音樂合輯 - 發佈會前的小結

合輯海報合輯精華唱歌同打牌一樣,可以發現其他人大部分場合不會展現的一面,藉以快速與人混熟。而客家話在現今香港,也同樣是「大部分場合不會展現」的一面。於我而言,赴約唱客家歌的川龍村村民與我,彷彿有種雀友般的奇妙情宜。* 找村民唱客家歌,源於出席川龍村的秋祭時,村民唔理好醜各展歌藝舞...

《LINGO》(二) - 幻想一個喉嚨中的中國

留下來有空找些有趣的歐洲生字。讀《LINGO》時又再想起在哪裏看過,說中國語言的豐富多樣其實與歐洲不相伯仲。先不理「非漢語」如維吾爾語,只算日常說的所謂「中國方言」如粵語、閩語、吳語和客語等,和普通話的詞彙、文法和讀音都全然不同,除了文字一樣外根本不相通,其實都是獨立的語言。

《LINGO》(一) - 抄歐洲生字21隻

每本看完的書都又老又殘喜歡語言,也喜歡關於語言的書。這本《LINGO》輕鬆幾頁講一個歐洲語言,蜻蜓點水的點了六十個,很能滿足我,也像去了趟悠閒旅行。講語言當然有詞彙和文法,也有些是歷史,有些是趣聞,有些是政治。除了常聽常見的英法德西葡意俄外,也有從未聽過的Monegasque、D...

勞麗麗〈寂靜春天來臨前〉:聆聽混聲合唱的兩重生態

圖片:勞麗麗現時座落於錦上路八鄉的生活館,不知不覺已經成立了十年。這也意味着孕育生活館的「反高鐵、護菜園」運動,已是十年有多的事。身為生活館成員的藝術家勞麗麗,以創作〈寂靜春天來臨前〉來回顧反思這個已有十年的組織、地方,將影像、聲音和訪談糅合,化成一個多重投映、多聲道的裝置。

第四波(二)

第四波的金鐘 (4) 不幸地,前後籌備了多於一年、已經延了一次期、原定於上週末發生的活動撞正了這新一輪的「防疫措施」,在連乳豬和花牌都訂好了的前四日,不得不忍痛延期。數週前各界一路在煲「第四波」要來時,我們就幾日傾一次去定唔去。為了穩定軍心,拍檔還在內部信息寫道「除非封城,否則我哋會繼續。

第四波(一)

第四波的週末 (0) 只要一日不封關,第四波遲早是要來的。據說,這波的起源是「漏網之魚」舞蹈會所。因為確診人士多為上流社會,女士又大男士好一截,街頭巷尾除了譴責跳舞「羣組」外,還多了一重嘲笑,仿如親歷其境的道出很多風流韻事。我還是覺得,除了沒有做足「防疫」措施外,跳跳舞(以及其他未知真假的事)都真的沒有甚麼值得取笑的。

不准拍攝的權威

「先生,呢度唔俾拍嘢嗰喎。」同一個地點,同一個人,第二次。對拿着相機的人來說,或許這是件平常不過的瑣事,但的確令我心頭繃緊了好幾日。為自己策劃的活動落水拍宣傳片,托着久久未出動的大部相機連咪和腳架,在這艘橫水渡上拍呀拍。橫水渡出名人少,水手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甚至搭客好像也是來來去去那幾個。

2020年9月6日旺角下午:行人筆記

9月6日的旺角街頭(圖:許敬樂)看到一羣羣軍裝警察在每一個街口駐守,一列列閃着燈的警車在大街霸佔一整條行車線。比看見「示威者」本身更能令人警覺「示威」來臨。要是看見這陣式,還以為有甚麼持槍恐怖分子發動襲擊 — 當然,香港人早已習慣,街上無人大驚小怪。

Loading...